APP下载

高古玉器

2016-04-25李晶晶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物华何先生两汉

李晶晶

香港邦瀚斯春拍推出的“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拍卖,呈现了中国玉器制作及发展历史的大貌。今次推出的珍藏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所获,保存至今。

2016年4月5日,香港邦瀚斯2016春季拍卖“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收槌,总成交额1.78亿港元,这是一场被誉为“近10年来整体水平最高的古玉拍卖”。专场共上拍73件古玉,经数小时的拍卖竞价,最终成交63件,5件玉器超过千万港元……本场拍卖的高价成交效应,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场次的拍卖,当日下午香港佳士得“古今——中国重要瓷器工艺品”拍卖,其高古玉器与高古瓷器均竞争激烈。

香港邦瀚斯的此次玉器专拍,其藏品为陈淑贞(Susan Chen)和何安达(Anthony Hardy)夫妇所有。何安达是地道的英国人,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香港生活、工作,想不到这一住就是近半个世纪,其间因热爱中国艺术品而结缘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陈淑贞。“第一次遇到Susan不是见到而是听到。”何先生回忆说自己先遇到的是电话另一头传来的温柔声音,“那是一次去纽约出差,我看中一件艺术品,向画廊询价之后,负责人让我等回话,谁料一等就是半年。当画廊负责人Susan打电话给我的时候,已经时隔久远,我完全记不起那件艺术品的模样了。”原来,陈淑贞回到香港后把何先生的名片塞在家中某个角落,连她自己都不记得了。“所以才会半年后接到她的电话,而我们的爱情就是从这一通讨论艺术的电话开始的。”何先生说。

陈淑贞和何先生是一对很有意思的夫妻,他们有着对艺术的共同爱好和追求,可又各自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收藏,并各有一个堂号,陈淑贞的叫“奉文堂”,何先生的叫“思源堂”。陈淑贞收藏的门类广泛:高古玉器、瓷器、铜器,文房,近现代书画,何先生则专注青铜器。关于何先生的堂号,曾经是陈淑贞向他提议的。“思源取意饮水思源,这有两个意义,一个就是我先生的父亲最初给了他一件青铜爵杯,他才开始对中国的古物有所认识,进入到收藏领域的,所以我说你要饮水思源,记得你父亲;其二就是要感谢香港这个地方,因为来到这里,我们才开始真正有机会认识到不少优秀的收藏家和古董商,才有机会收藏到精品,学习到很多知识。”极为难得的是,虽然两人的收藏方向不同,但陈淑贞和何先生会相互参考意见,对于一些重要物品的入藏会审慎商量。

不幸的是2014年底,陈淑贞因病去世。根据她的遗嘱,何先生成为其遗产执行人。因此在2015至2016年期间,几乎每次春秋两季的拍卖皆会看到奉文堂或思源堂的专场拍卖。此次“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拍卖当天,何先生亲临拍卖现场,他对这次的拍卖最终会以什么价格成交有些担心。在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由于经济的影响,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呈现走低的态势,大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拍卖中零星的几件超高价成交艺术品,只为孤例,不能代表整个市场行情。

思源堂的高古玉器拍卖,最终以1.78亿港元的高额成交价收官,无疑给低迷的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这个高价绝非偶然,而是具有其必然性。当市场越差的时候,收藏家或古董商都不愿拿出最好的藏品上拍,担心价格受到影响。通常这个时期,拍卖公司很难征集到优质的拍品。加之,受内地文物与拍卖法的约束,这类具有极高艺术性的高古文物不允许在内地上拍。因此一旦有如思源堂这类,既有来源,又有品牌的藏品出现时,一定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同时奉文堂与思源堂的收藏近40余年,夫妇二人皆为传统的老派收藏模式:学习,研究,收藏,再研究,因此其藏品代表了正统审美的标准。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们的一些藏品在展览和拍卖中被公开展出,让大众对陈淑贞和何先生的艺术品位非常认同。像此次“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专场拍卖,便呈现了中国玉器制作及发展历史的大貌。大多数珍藏是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所获,保存至今,部分玉器曾于2006年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的“驰骋古今:中国艺术的摹仿与创新”展中展出。

高古玉器,是对元朝以前的玉器一个总的称谓,具体所指是从新石器时代至元代的一切意趣高古的玉器。“高”是品位,“古”是年代,二者不可缺一。上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发掘的频繁,人们对两汉玉器有了真正的认识。目前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有3万余座,但出土玉器的墓葬不到千座,且大多集中在已发现的百余座诸侯王及列侯级墓葬中。虽然两汉历代帝王墓葬至今没有正式发掘,帝王用玉面目还不甚明朗,但这百余座王侯级墓葬出土的玉器,也基本反映了汉代玉器的大体面貌。

此次拍卖的东汉玉雕说唱舞人,高10.4厘米,它与现藏于咸阳市博物馆的西汉玉仙人奔马相似。玉仙人奔马是1966年从陕西省咸阳市汉昭帝平陵遗址出土,高7厘米,长8.9厘米,白玉质,圆雕而成。马昂首挺胸,双目前视,两耳竖立,四蹄腾起。马背上骑一武士,头系方巾,身着短衣,威武异常,正作驱马竞驰状。

两汉玉器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的,其造型、纹饰风格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大气磅礴、灵动飞扬,出现了许多以往难得一见的较大型器并广泛见诸陈设、日常装饰,甚至丧葬用玉中。汉代不少玉器构图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平衡,如一些诸侯王墓中出土的出廓龙纹玉璧粗看似左右对称,细审则出廓之龙纹和螭龙纹均不相同,各自伸张有度,扭曲有势,不仅赋予玉器造型极强的灵动感,而且绝无失衡之态。

南越王墓出土的镂雕龙凤璧,龙矫健威武,凤灵巧婀娜,站在蛟龙伸出的前肢上,回首与之相对,游龙戏凤,含情脉脉。可以说汉玉中许多作品线条都极富力度和灵动感,尤其是各种龙纹、凤纹、螭纹的雕刻,其张力实足的肌肉轮廓,“S”形优美的体型,艺术性足以让后人叹为观止。这种“S”形曲线,虽源于先秦,但在两汉玉器造型及纹饰中大量出现,不仅龙纹、螭纹、凤纹以此造型,在器物的许多附饰中也多有体现。战汉时期还有一种“S”形龙凤珮,常常为龙首凤尾。如思源堂所藏的战国/汉龙形玉珮一对,龙凤合体扭齿,更像一阴一阳的代表,凤为阴,龙为阳。阴阳观念也成为后来易学的主要观念,玉器造型中“S”形龙凤珮对后世太极图的出现可能也有一定影响。

“温玉物华——思源堂藏中国玉器”拍品1.东汉 玉雕说唱舞人2.宋或之后 青玉带皮雕胡人戏象3.汉或之后 青玉雕辟邪4.西汉 青玉带皮雕高足杯

两汉陈设、装饰用玉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大多玉质优良。思源堂藏战国/汉嵌铜鎏金柄玉勺,玉质温润细腻。此时,来自新疆的和田玉逐渐成为玉器加工材料的主角,并成为以后2000多年来玉器制作的主要材质。汉代玉器的丰富多彩,首先根源于治玉工具的进一步改良。在战国治玉技术的基础上铁质工具的使用更为成熟,得心应手,工匠们熟练运用高浮雕、浅浮雕、多重镂雕、圆雕、线刻、掏膛活环、镶嵌等各种技法极尽雕饰之能事,创造了大批精美的玉器,尽显奢华。而一些器皿件的出现,设计巧妙新颖,纹饰繁缛,集各种工艺于一身,体现了汉代玉雕技术的最高水平。

两汉社会政治相对稳定,思想环境宽松。黄老无为、儒家贵玉、道家神仙长生观念、辟邪厌胜以及东汉弥漫的谶纬、阴阳五行等各种思想对玉器艺术的创作均有影响,但难得的是对玉器的创新并不多加限制,工匠琢玉时较少受到形式、纹饰的束缚,充分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故而汉代出现了大批经典之作,在纹饰和造型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儒家玉德观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正式奠定了统治地位,“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以及许慎对玉“仁、义、智、勇、洁”五德的最后提炼,使两汉玉器的功能越来越多。爱玉、佩玉成为社会贵族阶层的时尚,从礼器到配饰、日常用品、丧葬用玉,甚至互相馈赠的礼品都是玉器。但此时玉器的使用仅限于王侯贵族,这种强烈的等级性,使普通百姓不可能随便使用玉器。

论及新晋藏家在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表现,何先生说他感到有点遗憾,因为缺少了他那一辈收藏家的热忱:“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先爱上藏品才决定购买。”

猜你喜欢

物华何先生两汉
幽怀独对物华真——论黄慎的花鸟、山水画及其艺术思想
何宅
闲吟
鼎盛期|两汉
两汉名碑注译——鲜于璜碑(一)
物华巨能公司“非接触聚能引爆装置”成效显著
守号6年七星彩 2元秒变500万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爸爸画1440幅漫画帮女儿学成语
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