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SF、sIL-2R、CRP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6-04-25汤明莫艳霞
汤明 莫艳霞
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论著·
G-CSF、sIL-2R、CRP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汤明莫艳霞
433000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MPP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CRP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2组血清G-CSF、sIL-2R水平。结果MPP组患儿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第1天相比,MPP组患儿治疗第4天、7天血清CRP、sTREM-1、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存活组患儿血清CRP、G-CSF、sIL-2R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经ROC曲线显示,CRP、G-CSF、sIL-2R在MPP中诊断灵敏性依次为78.5%、85.5%、92.3%,特异性依从性为76.3%、90.2%、89.2%。结论血清CRP、G-CSF、sIL-2R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C-反应蛋白;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价值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原体肺炎(MPP)常见的致病菌,肺炎支原体(MP)除了会引起患儿肺部病变外,还会导致患儿肺外器官损伤,甚至发生多器官衰竭[1]。目前普遍认为炎性细胞因子在引发的免疫损伤在MPP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其水平与机体损伤或感染有密切的关系[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活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特征前炎性因子之一[4]。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是活化的膜白介素-2受体成分,由细胞膜脱落进入血液循环中,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5]。本研究将探讨血清CRP、G-CSF、sIL-2R在MPP中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旨在为MPP早期防治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MPP组),其中男 68例,女52例;年龄9个月~15岁,平均年龄(7.89±2.12)岁;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患儿经胸部X线、血清抗体检查排除MPP患儿,其余排除标准与MPP组相同,男 65例,女55例;年龄9个月~14岁,平均年龄(7.79±2.23)岁,2组患儿性别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诸福堂实用儿科学》中MPP诊断标准;②均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血清MP-IgM抗体呈阳性反应;③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①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呼吸性系统疾病;②入组前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
1.3方法
1.3.1血液样本的收集:MPP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抽取2患儿血液3 ml,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抽取血液,加入10%EDTA抗凝处理,经离心处理后,留取上清液。采用移液管将离心处理的上清液移入已经消毒的EP管中,并贴上标签封盖,同时将样本置于-70℃冰箱中冷冻保存。
1.3.2 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所有对象采用EDTAK2抗凝管采集静脉血1 ml,并于30 min内送检,采用日立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CRP水平,试剂盒由深圳市阿拜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G-CSF、sIL-2R水平,G-CSF试剂盒由上海弘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sIL-2R试剂盒由上海圻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结果
2.12组患儿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比较MPP组患儿入院时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儿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比较
组别CRP(mg/L)G-CSF(pg/L)sIL-2R(kU/L)MPP组(n=120)5.4±0.542.6±10.4548±146对照组(n=100)1.41±0.910.2±2.4326±112 t值41.8498.02315.236 P值0.0000.0000.000
2.2MPP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比较与治疗第1天相比,MPP组患儿治疗第4天、7天血清CRP、G-CSF、sIL-2R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MPP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
G-CSF、sIL-2R水平比较
时间CRP(mg/L)G-CSF(pg/L)sIL-2R(kU/L)第1天5.4±0.542±10548±146第3天4.0±1.1*30±5*418±110*第7天1.9±1.019±4*#329±99*#F值35.26230.25228.456P值0.0000.0000.000
注:与第1天比较*P<0.05;与第3天比较,#P<0.05
2.3MPP组患儿预后效果对血清CRP、G-CSF、sIL-2R水平的影响120例经治疗,存活105例,死亡15例, 存活组患儿血清CRP、G-CSF、sIL-2R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MPP组患儿预后效果对血清CRP、
sTREM-1、TNF-α水平的影响
组别CRP(mg/L)G-CSF(pg/L)sIL-2R(kU/L)死亡组(n=15)6.8±0.956±6656±135存活组(n=105)4.0±0.830±7212±63 t值12.77823.25630.698 P值0.0000.0000.000
2.4血清CRP、G-CSF、sIL-2R在MP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经ROC曲线显示,CRP、G-CSF、sIL-2R在MPP中诊断灵敏性依次为78.5%、85.5%、92.3%,特异性依从性为76.3%、90.2%、89.2%。见表4。
表4 血清CRP、sTREM-1、TNF-α在MPP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3讨论
MPP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损害有密切的关系[6]。CRP是机体在急性应激反应时由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其分泌水平与机体感染程度呈正相关,是反映机体炎症感染的良好指标之一[7]。在急性感染及炎性反应期,CRP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密切的关系,其升高程度对炎性反应组织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本研究中MPP组患儿血清中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MP感染后会刺激机体大量产生CRP黏附在MP表面,并启动机体免疫吞噬机制,进而促进及诱导组织细胞吞噬功能,在机体应激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8]。MPP患儿入院后随着病情的预后及转归,患儿治疗第3、7天后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下降,与存活组患儿相比,死亡组患儿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从而提示CRP除了可以作为MPP早期诊断指标外,还可作为MPP患儿病情进展及转归的评价指标。
G-CSF为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促细胞增殖因子,可与中性粒细胞结合而发生生物效应,它具有特异性调节机体中性粒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释放,对维持血循环白细胞数量相对平衡,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强细胞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9]。目前已知细菌及内毒素是调节及刺激G-CSF产生的重要物质,当细菌感染时血清G-CSF水平显著升高[10]。本研究结果显示,MPP组患儿血清中G-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患儿治疗时间延长及病情转归,患儿血清中G-CS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儿血清中G-CSF水平较低,从而提示G-CSF可能在MPP发生及病情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MP感染后会导致T淋巴细胞功能或毒素分泌功能提高,刺激T细胞分泌,使得G-CSF分泌水平显著升高,并介导多种白细胞介素分泌,进而加重机体炎性反应[11]。
sIL-2R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但以免疫抑制为主,高水平的血清sIL-2R不仅具有减低NK细胞活性,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同时能影响B细胞功能及免疫球蛋白浓度[12]。目前在细菌感染、自杀免疫性疾病中sIL-2R水平显著升高。本研究中MPP患儿血清中sIL-2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患儿治疗时间延长,患儿病情转归后,且血清中sIL-2R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患儿血清sIL-2R水平显著下降,从而表明血清中sIL-2R水平可作为MPP患儿病情发生及进展的预测指标,通过检测血浆中sIL-2R对评价MPP患儿病情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经ROC曲线显示,CRP、G-CSF、sIL-2R在MPP中诊断灵敏性依次为78.5%、85.5%、92.3%,特异性依从性为76.3%、90.2%、89.2%,G-CSF、sIL-2R在MPP患儿中灵敏性、特异性、AUC均高于CRP,这表明G-CSF、sIL-2R对MPP患儿临床诊断效能高于CRP。通过联合多种细胞因子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灵敏性及特异性,因此这可作为日后MPP患儿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从而为MPP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思路。
综上所述,血清CRP、sTREM-1、TNF-α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韩玉芳,魏琴,冯艳广,等.新乡市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731-734.
2李君,周晨燕.儿童喘息性肺炎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计数与活化的相关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37-738.
3郑晓莉,薛丽华.肺炎患儿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13,31:22-25.
4周彦平.小儿肺炎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6-48.
5孙爱玲,延永,亓艳华,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血清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25-1127.
6Tinnakorn C,Roberto R,Stanley M,et al.The role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the neutrophilia observed in the fet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J Perinat Med,2011,39:653-666.
7李志华,阳玉明.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对血清G-CSF和CRP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352-2354.
8叶素芬.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988-1990.
9张国华,陈春喜,何建青,等.新生儿肺炎患者中血清SIL-2R、CRP及心肌酶水平的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2,9:75-76.
10Clifford L,Alister CW,Ward D.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 in Myeloid Malignancy.Front Oncol,2014,4: 93-95.
11Malgorzata E,Skaznik W,Megan M,et al.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with or without stem cell factor extends time to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in female mice treated with alkylating chemotherapy.Fertil Steril,2013,99: 2045-2054.
12Sophie G,Corresponding A,Thavarak O,et al.Impact of the neutrophil response to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on the risk of hemorrhage wh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experimental stroke.J Neuroinflammation,2014,11: 96-98.
(收稿日期:2015-07-14)
【中图分类号】R 72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06-0862-0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