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 l /的声学特征研究

2016-04-25韩明明巴图格日勒格根塔娜德格吉呼

关键词:蒙古语声学共振

韩明明,巴图格日勒,格根塔娜,德格吉呼

(1.西北民族大学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 l /的声学特征研究

韩明明1,巴图格日勒1,格根塔娜2,德格吉呼1

(1.西北民族大学 蒙古语言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民族语言实验研究团队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原理,基于“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语音声学参数库”,使用实验语音学理论与方法,选取了单音节层面的含有边音/l/ 的所有语料,初步探究了边音/l / 的声学特征,并分析了边音/l / 出现位置(词首、词中、词末)、出现频率、语图表现、共振峰、时长和音强的分布模式等声学特征.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为: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 l / 在单音节层面,词内出现的频率模式为:词末>词中>词首;语图表现为类似于鼻音的浊横杠、能量分布均匀、区别于元音的共振峰分布模式;音强、音长等超音段分布模式在单音节层面呈现出不同模式.音强方面,很有可能随着词内位置的递归顺序,音强在词内分布模式为词末>词中>词首;音长方面,不受词内位置顺序的影响,从而分布模式为词中>词首、词末(“中间高、两边低”).

青海乌图美仁话;单音节;边音/l / ;声学特征研究;

0 引言

语言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并发展的,因而与社会各种问题的关系都很紧密、融洽.然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社会群体都有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生活,这些在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不同社会群体所使用的方言、土语之间的差别.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注意到语言中的地区差异,而作为一种语言变体,从定性、定量的角度去研究土语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

在国内有关青海土语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1955年和1956年国家组织专门调查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蒙古语方言与蒙古语语族语言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语言调查.1956年清格尔泰教授到青海的多兰县、海晏县做过语言调查,为今后研究青海土语奠定了基础.还有诺尔金,乔旦德尔等主编的《方言辞典》(民族出版社,1998年);白依斯哈力,策仁敦德布编写的《蒙古语青海方言辞典》[1]中,从民间文学和日常语中所选的大量词的基础上分析了蒙古语青海土语的特征.贾晞儒《青海蒙古语言文化纵论》[2],乌英其其格的《青海蒙古语方言研究》[3]等现代蒙古语论著和蒙古语方言学书籍都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详细描述了青海土语特征.例如,瓦·斯琴的《蒙古语方言学概要》[4],巴音朝格图的《方言学概论》[5]等书籍为我们进行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语音声学分析奠定了理论依据.

此外,还有一些系统的研究青海土语语音体系的学术论文.例如,查干哈达《蒙古语青海土语的语音特点》[6];道尔吉强《青海蒙古族方言语》[7];群克扎《青海蒙古语土语元音与标注元音之比较》[8];包丽红的硕士论文《蒙古语青海土语中的音位体系》[9];王玉兰的硕士论文《蒙古语青海土语与卫拉特方言、阿拉善土语声学比较研究》[10],美丽的硕士论文《蒙古语青海土语响辅音声学分析》[11];胡日查的硕士论文《蒙古语青海土语元音音长声学分析》[12]等论文运用了传统语音学、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青海土语语音特征.

上述都是有关青海土语的研究相关动态,关于乌图美仁话的研究很少.例如,才仁巴力主编的《台吉乃尔旗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贾晞儒《乌图美仁土语K辅音的演变》(青海社会科学,1980年);贾晞儒《乌图美仁土语中的[i]元音考》(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乌亚恒《青海乌图美仁土语语音研究》(发展,2016年)等.这些论著将成为我们在进行乌图美仁话辅音研究时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有关青海土语的研究概况见表1.

表1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边音/l/的研究概况(代表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三位学者对青海土语边音/l/有不同的看法.乌英其其格认为青海土语边音/l/是舌尖或龈区辅音;包丽红认为青海土语边音/l/是上齿龈闭塞辅音;美丽则认为青海土语边音/l/有四个变体.不过学者们一致认为边音/l/是浊辅音.

基于上述扎实的传统语言学研究基础和有关青海土语边音/l/三位学者采用不同研究方法下的若干意见,我们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呼和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们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原理,基于“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语音声学参数库”,调取了单音节层面的含有边音/l/的所有语料,对其进行了现代语言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探索.为现代蒙古语卫拉特方言青海土语边音/l/的定量、定性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从另一个视角来论证和补充有关专家、学者们的意见.

1 研究方法

1.1 语料来源

研究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语音系统时,如何选择和调查具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是撰写论文的重要环节.为制定声学分析所用的调查词表,我们将蒙古语青海土语研究丛书《台吉乃尔旗志》(才仁巴利1995年)、《蒙古语青海方言词典》 (白依斯哈力 策仁敦徳布 苏雅拉图1998年)、《青海蒙古语言文化纵论》(贾晞儒2006年)、《青海蒙古方言研究》(乌英其其格2009年)等作为参考和主要的实验材料.

1.2 录音、数据采集

录音设备采用万国机器商业公司研制的(简称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2015上市的笔记本电脑 (R51,处理器型号赛扬-M(Dothan))匹配定向性话筒(SONY Electrets Condenser Microphone ECM-44B,Made in Japan),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广播电视台标准录音室进行录制;发音合作人为1男、2女,(详细情况见表2);利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简称UvA,University of Amsterdam)研制的语音分析软件(Praat Pro 5.2.2)提取了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共振峰(Formant,单位:Hz)、时长(Consonant Duration,简称CD,单位:MS)、音强(Intensity,单位:dB)等的参数.

详细的发音合作人情况和提取的根据词中位置采集的声学参数汇总表等如表2、表3所示.

表2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发音合作人信息汇总表

表3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词中位置声学参数汇总表(男)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2.1 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出现位置和频率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在单音节词中,可以出现于词首、词中、词末.出现位置受前后音素的制约,在词末音节出现的频率最高,共出现了45次;词中音节中出现了15次;在词首音节中出现的频率最低,共出现了3次;在词末音节出现时,前续音节主要以[,e,i,o,,y]等元音起始;例如:[xl](苦难)、[tho:l](数)等.

2.2 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语图表现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语图表现跟鼻音/m,n,/比较相似,表现为浊音横杠能量弱于元音,由此说明该辅音是浊音;区别之处在于,鼻音/m,n,/的能量主要集中低频区,而边音/l/的能量分布较为均匀,这点与元音比较相似.在词首位置出现时高频区的浊音横杠有些模糊,代替的则是摩擦乱纹;词末位置出现时,虽有摩擦乱纹,但能量较弱.图1为[lm](喇嘛)、[sl](分开)等的语图表现.

图1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语图样本

2.3 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音强特征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音强在词中位置相对强些,其中词首为63dB,词中为64dB,词末为68dB;呈现从低到高的趋势.详细的分布模式图见图2.

图2 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在词中不同位置音强分布模式图

2.4 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时长特征

图3为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在词中不同位置的时长分布模式对比图.从上述声学参数汇总表中我们可以得知,边音/l/在词中最长,为125 ms,其中词末时长为121 ms.从图3中我们可以得知,词首最短,为118 ms,呈现出中间强,两头弱的态势.

图3 乌图美仁话边音/l/在词中不同位置时的时长分布模式对比图

图4 乌图美仁话边音/l/在词中不同位置共振峰分布模式图

2.5 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共振峰频率

图4为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在词中不同位置时的共振峰分布模式图.从图4中从我们可以可视化的得知,出现在词首、词中、词末的VF1(浊辅音共振峰)相差不大,其中词首VF1为278Hz、词中VF1为299Hz、词末VF1为322Hz;其中出现在词首、词中、词末位置的VF2、VF3、VF4之间差距比较大,这有可能是受到前后音素的制约,导致共振峰变化较大.例如,后续元音为央元音[]时,边音/l/的VF2为1143Hz,VF3为2730Hz,VF4为3483Hz;要说明的是从图1边音/l/的语图上,可以看出,边音/l/从VF1频率到VF2频率的跳跃性较大,这有可能是因为边音/l/发音时声带震动的同时舌尖抬向齿龈,从而堵住声道的通路,在边音/l/除阻的一瞬间,舌尖下降,声道也由此敞开,开始向目标值过渡,造成了共振峰模式的突变.

3 结论

本文在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主要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探索性的研究了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固有单音节词中包含边音/l/.并采集边音/l/的共振峰(Formant,单位:Hz)、时长(Consonant Duration,简称CD,单位:MS)、音强(Intensity,单位:dB)等参数,对其相关的声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从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出现位置和频率来看,它可以出现于词首、词中、词末等位置.出现位置受前后音素的制约,在词末音节出现的频率最高,共出现了45次;词中音节中出现了15次;在词首音节中出现的频率最低,才出现了3次;在词末音节出现时,前续音节主要以[,e,i,o,,y]等元音起始.

(2)从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音强特征中,在词中位置相对强些,其中词首为63dB,词中为64dB,词末为68dB;呈现从低到高的趋势.

(3)从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时长分布模式中,/l/在词中最长,为125 ms,其中词末时长为121 ms.从图中可以看出词首最短,为118 ms,呈现出中间强,两头弱的态势.

(4)从宽带语图上我们可以得知,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宽带语图表现与鼻音/m,n,/比较相似,表现为浊音横杠能量弱于元音,由此说明该辅音是浊音;区别之处在于,鼻音/m,n,/的能量主要集中低频区,而边音/l/的能量分布较为均匀,这点与元音比较相似.在词首位置出现时高频区的浊音横杠有些模糊,代替的则是摩擦乱纹,词末位置出现时,虽有摩擦乱纹,但能量较弱.

(5)根据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的共振峰分布模式来看,出现在词首、词中、词末的VF1(浊辅音共振峰)相差不大,其中词首VF1为278Hz、词中VF1为299Hz、词末VF1为322Hz;其中出现在词首、词中、词末位置的VF2、VF3、VF4之间差距比较大,这有可能是受到前后音素的制约,导致共振峰变化较大.要说明的是从图1边音/l/的语图上,可以看出,边音/l/从VF1频率到VF2频率的跳跃性较大,这有可能是因为边音/l/发音时声带震动的同时舌尖抬向齿龈,从而堵住声道的通路,在边音/l/除阻的一瞬间,舌尖下降,声道也由此敞开,开始向目标值过渡,造成了共振峰模式的突变,因此在语图上形成了共振峰“断层”.在断层之后,共振峰的位置有明显的移动,比较明显的是VF1频率的跳跃.

本论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出乌图美仁话单音节边音/l/的声学特征时,所得出的声学参数仅基于“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语音声学参数库”上进行论述的.因此,我们认为以此结论来全面决定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辅音音位,或许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辅音音位远不止上述一般.有关青海土语乌图美仁话边音/l/辅音尚未解决的音位变体等音系学方面的问题以及整个辅音系统的声学研究正在进行中.

[1]白依斯哈力 策仁敦徳布 苏雅拉图.蒙古语青海方言词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2]乌英其其格.青海蒙古语方言研究[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3]呼和,确精扎布.蒙古语语音声学分析[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4]呼和.蒙古语音实验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5]彼得.赖福吉(张维佳译).语音学教程(第五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鲍怀翘,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7]查干哈达.蒙古语青海土语的语音特点.民族语文.1985(4).

[8]哈斯其木格,呼和.蒙古语边音/l/的声学和生理研究[J].民族语文,2012(2).

[9]贾晞儒.乌图美仁土语k辅音的演变[J].青海社会科学,1980(2).

[10]包桂兰,呼和.蒙古语标准音辅音组合的协同发音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1(4).

[11]胡阿旭.蒙古语不送气/送气辅音的声学研究[C].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Researches of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Wutumeiren Words Lateral /l/ in Qinghai Dialect

HAN Ming-ming1, Batugerile1, Gegentana2, Degejihu1

(1.Mongo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730030, China;2. Institute of Chinese Ethnic Langu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 730030, China)

In the view of the principles provided by the national language experimental research te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f the chinese minority language speech acoustics parameters of unified platform, all corpuses containing lateral/l/ were selected at the level of a single syllable by using experimental phonetics theory and method on the basis of Qinghai dialect Wutumeiren words voice acoustic parameter library.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eral/l/ were explored preliminarily. We also analyzed the lateral/l/a position (the word-end, word-middle and prefix), the frequency performance, formant, length, language and sou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 results were preliminarily harvested, which included that the lateral/l/ of Wutumeiren words in Qinghai dialect was a single syllable level, term frequency of pattern was at the word end, word middle and word prefix. Language figure show the similar to the nasal turbidity rung, uniform energy distribution, the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vowel formant. The sound intensity, duration and other super segment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a single syllable level presents different pattern: the sound intensity. Is likely to be as the word of location within the recursion sequence, soun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word end, word middle and word prefix length, not the location within the order of its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the order of the word-middle, prefix and word-end (high middle and low on both laterals).

Wutumeiren words in Qinghai dialect; Single syllables; Lateral/l/; Rsearch of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2016-11-10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数据库东乡语声学研究》(项目编号:12BYY106)

韩明明(1993—),女(蒙古族),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蒙古语实验语音学方面的研究.

H212

A

1009-2102(2016)04-0037-06

猜你喜欢

蒙古语声学共振
基于端到端的蒙古语异形同音词声学建模方法
ZJP56型组合绳锯组锯机超谐共振分析
爱的就是这股Hi-Fi味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Balthus 70
提高翻译水平对年轻一代蒙古语广播工作者的重要性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Diffus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扩散”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Absorption谈谈声学处理中的“吸声”(二)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首届蒙古语RAP专场演唱会——“无线内蒙古MONGOL RAP之夜”
Acoustical Treatment Primer:Absorption 谈谈声学处理中的“吸声”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