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蓝莓重要病虫害的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
2016-04-25张国辉李性苑宋盛英任永权黄绍海
张国辉,李性苑,杨 芩,宋盛英,任永权,黄绍海
(1.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分院,贵州凯里 556011;2.黔东南州林业局种苗与科技推广站,贵州凯里 556000;3.黔东南州林业局,贵州凯里 556000)
文献著录格式:张国辉,李性苑,杨芩,等.麻江县蓝莓重要病虫害的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72-375.
麻江县蓝莓重要病虫害的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
张国辉1,李性苑1,杨 芩1,宋盛英2,任永权1,黄绍海3
(1.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分院,贵州凯里 556011;2.黔东南州林业局种苗与科技推广站,贵州凯里 556000;3.黔东南州林业局,贵州凯里 556000)
文献著录格式:张国辉,李性苑,杨芩,等.麻江县蓝莓重要病虫害的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72-375.
摘 要:2015年5月,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蓝莓种植地发生2种重要真菌病害和1种鳞翅目幼虫导致的虫害,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导致的真菌病害分别为蓝莓枝枯病和果腐病;害虫为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1der)的幼虫。
关键词:蓝莓;乌饭树拟茎点霉;葡萄座腔菌;绿尾大蚕蛾
蓝莓(Vaccnium uliginosum)为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其果实具有保健作用,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和功能食品[1-2]。国内的蓝莓主要产地在东北地区、内蒙古、山东、浙江、贵州、云南等地。目前,有关蓝莓已做过详细报道的病害有蓝莓灰霉病[3]、根癌病[4]、炭疽病[5]和圆斑病[6]等。此外,僵果病、锈病、白粉病[7]等虽有报道,但未进行详尽的病原鉴定及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蓝莓枝枯病和果腐病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其病原菌在不同地区均有不同[8-11]。笔者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段对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蓝莓种植基地的枝枯病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鉴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15年5月,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蓝莓种植基地大面积暴发了2种严重的首发真菌病害——枝枯病和果腐病,给当地蓝莓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笔者调研中首次发现了蓝莓害虫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1der)的幼虫。为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充实黔东南州蓝莓病虫害科研资料,现对3种病虫害进行研究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室外病害调查于2015年8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蓝莓种植基地进行,主要进行病虫害调查和标本采集,同时记录病虫害的发病特点并进行拍照;室内试验在凯里学院微生物实验室进行。
蓝莓的病叶和病果采集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蓝莓种植基地。供试培养基为PSA和PDA培养基。试验药剂包括0.1%升汞溶液、70%乙醇、链霉素和工业酒精。
1.2方法
观察并描述蓝莓病虫害的为害程度、发病部位的病斑颜色、形态和大小等,同时对发病部位进行拍照。对蓝莓发病部位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对菌落进行分离纯化,直至获得纯培养。在显微镜下对病原菌进行镜检拍照,同时对致病菌的菌丝和孢子大小进行测量和记录。对害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并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蓝莓枝枯病
2.1.1蓝莓枝枯病症状
调查表明,麻江县各地区的蓝莓枝枯病侵染发病高峰期在5月左右。发病初期在嫩枝顶端形成褐色的小病斑,随后病斑由枝梢向下逐渐扩展,常引起嫩枝顶端枯死,后期发病嫩枝顶端变褐坏死,并且发病部位产生大量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
2.1.2形态特征和鉴定结果
分生孢子器产生2种类型的分生孢子。α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卵圆形至椭圆形,有2个明显油球,大小为(8.33~16.68)μm×(2.49~ 4.58)μm;β型分生孢子无色,单孢,线形,直或弯曲,无隔膜,一端常呈钩状,无油球(图1),大小为(14.52~18.75)μm×(0.31~0.47)μm。分生孢子器直径200~500 μm。分生孢子梗纺锤形,常分支,具1~2隔膜,分生孢子梗多数单梗,无色,直立,丛生,顶端着生单个分生孢子(图2)。
图1 乌饭树拟茎点霉的α型和β型分生孢子(10×40)
图2 乌饭树拟茎点霉产孢细胞及正在形成的分生孢子(10×40)
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 Shear),即越橘间座壳(Diaporthe vaccinii Shear)的无性阶段。
2.2蓝莓果腐病
2.2.1蓝莓果腐病症状
蓝莓果实的果蒂处出现腐烂变褐,发病部位略微凹陷,表面灰白色,有凸起状小黑点,聚集成片,发病边缘红褐色,病健交界清晰。
2.2.2形态特征和鉴定结果
菌丝深褐色,粗壮,有分枝和隔膜,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紧密,营养菌丝生长迅速,初期白色后期黑褐色,大小4.15~9.38 μm,在培养基上聚结成黑色菌丝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94.75~167.10 μm,暗褐色至黑色,内有多个无色透明的子囊(图3)。
图3 葡萄座腔菌属
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属于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假球壳目葡萄座腔菌科真菌。
2.3蓝莓害虫——绿尾大蚕蛾幼虫
幼虫食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时可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叶脉。幼虫体型大,故食叶量大,为害重。
幼虫在蓝莓树枝上,头部朝上,常以腹足抱握树枝,然后用胸足将叶片抓住取食。该幼虫体长80~100 mm,体黄绿色,粗壮。体各节背面具黄色瘤突,前胸5个,中、后胸各8个,腹部每节6个,其中第2,3胸节和第8腹节上的瘤突较大,顶黄基黑,他处毛瘤端蓝色基部棕黑色,瘤上着生深褐色刺及白色长毛。第1~8腹节气门上线由红、黄色组成。尾足特大,臀板暗紫色(图4)。形态学鉴定的结果表明该幼虫为绿尾大蚕蛾幼虫。
图4 蓝莓害虫绿尾大蚕蛾幼虫
3 小结与讨论
3.1蓝莓枝枯病和果腐病在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争议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区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有所不同,辽宁省部分蓝莓产区主要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dothidea);山东省报道的是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vaccinii)所致蓝莓枝枯病在国内的首次发现;而云南省报道的类似枝枯病症状的致病菌却为壳梭孢菌属(Neofusicoccum spp.)和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dothidea);2014年在山东省蓝莓种植区发现1种枝枯病害,致病菌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12]。由此可见,蓝莓枝枯病的病原菌不是专一的。
国内对蓝莓果腐病的报道,病原为Diaporthe vaccinii Shear.,无性世代为Phomopsis vaccinii,在新公布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中将Diaporthe vaccinii Shear.增为新的检疫性病害[11]。乌饭树拟茎点霉可导致蓝莓枝枯病,也可侵染蓝莓的叶片和果实,导致蓝莓的果实腐烂病[8]。笔者研究表明,葡萄座腔菌(B.dothidea)也可导致蓝莓果腐病,为国内蓝莓果腐病的病害鉴定提供了科研资料。
本研究表明,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蓝莓枝枯病和果腐病的病原菌分别为重要致病菌乌饭树拟茎点霉(P.vaccinii)和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另外鉴于国内外蓝莓枝枯病和果腐病的病原菌多样性和上述研究,乌饭树拟茎点霉(P.vaccinii)和葡萄座腔菌(B.dothidea)2种致病菌复合侵染也大有可能性,这对麻江县蓝莓的今后种植会造成极大的为害,为国内蓝莓生产上流行性和破坏性最强的病害致病菌,本次研究对于科学有效防治蓝莓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3.2蓝莓病虫害的防控措施
调查黔东南州蓝莓当前主要病虫害种类、为害程度、发生的基本条件,探索以生物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为主的可能性是以后的研究重点。由于生物防治技术易于同其他植物保护措施协调配合并能节约能源,同时防治作用持久、产品无残留、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安全、对病虫害的杀伤特异性强,因此,生物防治必将在蓝莓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今后的研究难点。
在病害侵染方面,蓝莓作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的新寄主植物于2012年在国内首次报道,鉴于蓝莓枝枯病可对植株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所以积极深入研究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13]。蓝莓枝枯病的防治较难,应制定合理的病害控制策略,并尽可能地兼顾蓝莓灰霉病、炭疽病和僵果病等病害的防控[10]。由于拟茎点霉和葡萄座腔菌2种病原菌可产生复合侵染,在生产中较难防治。另外要注意减少葡萄座腔菌(B.dothidea)侵染来源,其寄主广泛,源于其他果树寄主可能为蓝莓枝枯病的发生提供初侵染源。因此,蓝莓栽培要考虑到周边其他果树寄主的栽植和相关病害发生动态情况,这可为蓝莓枝枯病的早期监测及综合防控奠定基础[14]。近年来,菌根真菌已成为蓝莓的一个研究热点。蓝莓属于浅根系和无根毛植物,与菌根真菌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具有增强蓝莓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等作用。因此,筛选高效菌根真菌和制备菌根制剂对蓝莓的生产将有深远的影响[15]。植物检疫方面,在2011年颁布的《关于进口智利鲜食蓝莓植物检验检疫要求公告》和由国内风险评估专家提交的《智利蓝莓输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报告》中,对蓝莓重要病害的检疫提出要求,防止国外蓝莓检疫性病害传入中国[16]。
蓝莓害虫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1der)的高龄幼虫夜间取食量明显高于白天,4龄后食量猛增。随着食量的增大,幼虫行动愈加迟钝。有机蓝莓产业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控: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人工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利用其趋光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物理防治);在各代幼虫2龄时期,喷施Bt乳剂(含孢量120 亿·m L-1)100倍液,防效可达70%~80%,或者利用天敌赤眼蜂和黑纹黄瘤姬蜂进行防控(生物防治)[17]。
目前,黔东南州麻江县首次发现蓝莓的枝枯病、果腐病和害虫绿尾大蚕蛾幼虫,必须密切注意这3种病虫害的侵染发生情况,及时对这些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避免和减少此类病虫害的传播影响当地的蓝莓生产。另外,为确保蓝莓病虫害鉴定的可靠性,加强室内分离纯化鉴定的科研工作量,纠正以病害特征为主的鉴定方法,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体智,迟峰.丹东地区蓝莓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5,4:59-62.
[2]史海芝,刘惠民.国内外蓝莓研究现状[J].江苏林业科技,2009,36(4):48-50.
[3]董克锋,姜惠铁,高海霞.冬暖棚有机蓝莓园蓝莓灰霉病发生及预防措施[J].中国果树,2012,5:67-68.
[4]傅俊范,彭超,严雪瑞.蓝莓根癌病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283-286,292.
[5]徐成楠,王亚南,胡同乐,等.蓝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0):3992-3998.
[6]陈长卿,张博,杨丽娜,等.越橘圆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95-96.
[7]窦连登,张红军,黄国辉,等.辽宁蓝莓病害的发生调查[J].中国果树,2009(2):64-65.
[8]岳清华,赵洪海,梁晨,等.蓝莓拟茎点枝枯病的病原[J].菌物学报,2013,32(6):959-966.
[9]余磊,赵建荣,Rarisara Impaprasert,等.蓝莓枝枯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3,43(4):421-425.
[10]徐成楠,迟福梅,冀志蕊.蓝莓葡萄座腔菌枝枯病研究进展[J].中国果树,2014(5):71-73.
[11]刘会梅,王向军.关注检疫新病害:蓝莓果腐病[J].植物检疫,2008,22(5):305-307.
[12]赵洪海,岳清华,梁晨.蓝莓拟盘多毛孢枝枯病的病原菌[J].菌物学报,2014,33(3):577-583.
[13]徐成楠,周宗山,张红军,等.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2,42(5):532-535.
[14]徐成楠,张红军,迟福梅,等.蓝莓枝枯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寄主范围研究[J].中国果树,2015(2):43-44.
[15]袁继鑫,侯智霞.蓝莓菌根研究进展[J].中国果树,2012(4):65-66.
[16]李鑫,王有福,张寅寅,等.智利蓝莓中茎溃疡病菌的分离鉴定[J].植物检疫,2015,29(1):33-35.
[17]吕佩珂,苏慧兰,庞震,等.中国现代果树病虫害原色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22-123.
(责任编辑:张瑞麟)
作者简介:张国辉(1978—),女,辽宁东港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1:59833259@qq.com。
基金项目: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黔东南州农林产业病虫害鉴定及有害生物防治创新团队(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4]48号);贵州省教育厅“125计划”重大科技专项(黔教合重大专项字[2013]028);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黔科合J字LKK[2013]10号);凯里学院2014年“精品资源共享课”微生物学(JZGX201404)
收稿日期:2015-11-19
中图分类号:S43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3-0372-04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