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行种植对赤峰市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6-04-25边丽梅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张丽妍郝春雷
边丽梅,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 伟,张丽妍,董 喆,张 昊,郝春雷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 024031)
文献著录格式:边丽梅,霍剑锋,孟繁盛,等.宽窄行种植对赤峰市玉米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51-352.
宽窄行种植对赤峰市玉米产量的影响
边丽梅,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郑 伟,张丽妍,董 喆,张 昊,郝春雷
(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 024031)
文献著录格式:边丽梅,霍剑锋,孟繁盛,等.宽窄行种植对赤峰市玉米产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51-352.
摘 要: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赤峰地区不同密度与带型配置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在密度间、带型间和密度与带型互作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密度和带型的变化对郑单95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7.50万株·hm(-2),(40~90)cm带型配置时郑单958产量最高。
关键词:玉米;密度;带型;产量;赤峰
玉米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年播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的65%以上[1]。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简称玉米宽窄行栽培技术,是我国玉米产业体系的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目前正在我国的东北雨养农业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是耕作技术的一项改革,可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加深耕层、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目前,各地区应用此项技术的宽窄行(苗带)比例不一,规范性差,在赤峰市也存在这种情况。本试验通过对不同苗带的种植模式进行研究,为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在赤峰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于2014年在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位于42°17′N,118°50′E,海拔550 m,气候干燥,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330~400 mm,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3 000~3 200℃。试验地前作为玉米,土壤类型为壤土。播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6.92 g·kg-1,碱解氮60.35 mg·kg-1,速效磷10.11 mg·kg-1,速效钾90.66 mg·kg-1,pH值8.0。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1.2处理设计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以带型为副处理。密度(A)设3个水平,分别是6.00
1.3数据处理
利用Exce12003和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产量表现
对郑单958不同密度和带型处理的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在密度间、带型间和密度与带型互作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密度和带型的变化对郑单95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
2.2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玉米产量在主处理不同密度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为7.50万,6.75万和6.00万株·hm-2。
表1 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3带型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带型的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40~70 cm,40~90 cm,40~80 cm和40~60 cm;40~60 cm带型产量最低,40~70 cm和40~90 cm带型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与40~60 cm 和40~80 cm带型间差异极显著。
表2 不同带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4密度与带型互作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A3B4处理组合的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11.106 t·hm-2,其次为A3B2和A3B3,说明在较高密度7.50万株·hm-2时,适宜的带型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
表3 密度与带型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生产实践证明,通过种植方式和密度的协调,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不仅能增加玉米的抗病和抗倒性,同时能协调影响玉米产量的诸多因素,在玉米增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我国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2-3]。在赤峰地区,郑单958为主推品种,种植面积较大。本研究得出7.50万株·hm-2,(40~90)cm带型配置时郑单958产量最高。马磊磊等[4]的研究表明,不同行距配置的种植方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在较高密度种植时,在适当范围内提高宽窄行比,可以达到明显的增产效果,这与本试验结果相符。本试验只设置了3个生产上常用的密度处理,对于更高的密度处理与带型配置的应用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国福,刘景秀,郇志荣.春玉米大小垄深松增密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4,30(4):26-27.
[2]杨辉,景希强,葛超,等.不同种植形式与密度对玉米品种丹玉405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 (3):142-145.
[3]武志海,张治安,陈展宇,等.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解析[J].玉米科学,2005,13 (4):62-65.
[4]马磊磊,杜天庆,郝建平,等.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52-56.
(责任编辑:张才德)
作者简介:边丽梅(1982—),女,内蒙古赤峰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及高产栽培研究工作,E-mai1:bian1imei2013@126.com。book=352,ebook=49万,6.75万,7.50万株·hm(-2);带型以目前生产上常见的4种规格作为处理,B140~60 cm,B240~70 cm,B340~80 cm,B440~90 cm。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宽6 m,长10 m,面积60 m2。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2-31);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25-02);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12-4-2)
收稿日期:2016-01-04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3-0351-02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