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治体会
2016-04-24邓小红李桃梅袁万哲
邓小红, 胡 伟, 李桃梅, 袁万哲
(1.中英合资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2.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混合感染诊治体会
邓小红1, 胡 伟1, 李桃梅1, 袁万哲2
(1.中英合资伊科拜克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2.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2016年3月,笔者受江苏某养猪场老板邀请,前往诊断一病例,并诊治和跟踪了3个多月。现将该案例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以便同行参考。
1 发病情况
该场600多头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15 d后陆续发病,已经有40余头仔猪死亡,且发病率在10%以上。病猪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气喘、体温升高、结膜炎和泪痕斑。部分病猪后肢关节肿胀、跛行。患猪多于发病后10 d内死亡。发病初期曾使用泰乐菌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患猪症状只是减轻,停药3 d后再次发病。临床解剖3头病猪,发现主要病理变化:心包积液,心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且与胸膜粘连(如图1),肺间质增宽、水肿,脾脏边缘锯齿状梗死(图2)。
图1 绒毛心及心包积液
图2 脾脏边缘梗死和肺间质增宽
肾脏表面点状或片状坏死白斑,肾盂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特别严重(如图3)。
图3 肾脏和淋巴结病变
该场场长自述:2015年6月前,保育猪生产成绩很稳定,保育阶段死淘率在3%以下。2015年下半年猪价行情较好,老板从屠宰场收购育肥猪中选取300多头体型好的作为后备猪并入猪场。接下来一直到2016年3月份,猪场生产成绩一直不好,表现后备母猪难以配上种,返情率高,不同胎次母猪零星流产或产死胎、木乃伊胎,仔猪断奶后转入保育舍体温升高、咳嗽和关节肿大,死淘率达5%以上。
2 实验室诊断
2.1 病毒性疾病PCR/RT-PCR检测
采取发病猪的淋巴结、脾、肺、脑及血液送往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做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原检测。猪蓝耳病毒(PRRSV)检测方法及标准:该实验室以通过扩增ORF5基因,判定是否感染PRRSV(如果样品中有PRRSV存在则可扩增出321 bp的片段)。猪瘟病毒(HCV)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该实验室通过扩增5'UTR基因,判定是否感染HCV(如果样品中有HCV存在则可扩增出186 bp的片段)。猪伪狂犬病毒(PRV)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该实验室通过扩增gH基因,判定是否感染PRV(如果样品中有PRV存在则可扩增出349 bp的片段)。猪圆环病毒2型(PCV2)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该实验室通过扩增ORF2基因,判定是否感染PCV2(如果样品中有PCV2存在则可扩增出440 bp的片段)。其电泳图和结果如(图4):
图4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2型PCR检测阳性,猪蓝耳病毒RT-PCR检测结果阳性,猪瘟病毒RT-PCR检测结果阴性,猪伪狂犬病毒PCR检测为阴性。
另对猪蓝耳病毒株进行测序,与现有市场疫苗毒株同源性做了对比,结果如表1。
2.2 细菌分离及鉴定
无菌采取病猪的肺脏病变部分、心包积液、关节液,接种在10%兔血琼脂培养基上,同时上面接种葡萄球菌,经37 ℃培养24 h后,在接种病料中均发现在分离菌划线周围生长出边缘整齐、圆形隆起、浅灰色、半透明、湿润菌落。挑取单个菌落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形态相同的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另将单个菌落培养做PCR鉴定,判定该分离菌为副猪嗜血杆菌。
根据发病情况、解剖状况、实验室检测情况诊断此次发病原因主要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图4 PCR检测电泳结果
表1 该场毒株和常见毒株的同源性比对结果
图5 猪场所送样本的PRRSV ORF5基因的进化树
3 防控措施
3.1 发病保育猪
因采食量下降,前5 d采用饮水给药:上午,每吨水添加25%泰万菌素400 g、氟苯尼考500 g;下午,某中药(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500 g、10%阿莫西林1 500 g。每次饮水给药时间持续在1.5 h左右,在饮水给药前根据环境温度、猪群饲养密度停水1~2 h。5 d饮水给药后采用拌料给药方法:每吨料20%泰万菌素800 g+某中药1 000 g+10%阿莫西林2 000 g拌料;饲喂7 d。
3.2 核心猪群(公猪、母猪)
全场核心猪群做3个月保健:每吨饲料加20%泰万菌素800 g,配合黄芪多糖或10%阿莫西林或磺胺类药物(按使用说明),泰万菌素3个月给药时间分别为:第1月给药15 d停药15 d,第2个月给药10 d 停药20 d,第3个月再给药10 d。
3.3 疫苗免疫接种
3.3.1 猪圆环病毒病疫苗
核心猪群实行普免后,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实行接种,仔猪在21日龄和45日龄左右分别免疫接种。公猪每年普免3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两次,间隔时间为21 d。
3.3.2 猪蓝耳病疫苗
根据此次对送样本的PRRSV ORF5基因的进化树分析如图5和同源性比较,建议猪场选择HUN4毒株活疫苗。
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建议对核心猪群实行普免前,在饲料中添加20%泰万菌素800 g/ t,连续使用7 d。避开怀孕100 d以后重胎期和妊娠40 d以内的母猪进行免疫。母猪实行产后14 d跟胎免疫接种1头份,同时14日龄仔猪接种0.5头份,后备种猪在70 kg和90 kg各接种1头份。
4 诊治结果与感悟
4.1 案例确诊
本次诊断猪病是根据问诊、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和实验室诊断来确证了发病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4.2 防控效果
发病的400多头保育猪在实行上述3所述的方案后,全程仅死亡6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之前类似情况死亡率在20%以上)。方案执行4个月后,回访猪场,发现猪场配种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流产和木乃伊胎几乎消失,猪群背部出血点、结膜炎、泪痕斑比例大量减少,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发病比例也得到降低,整个保育阶段成活率达到97%,基本上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了此次防控保健方案、疫苗选择和免疫程序对该猪场疾病防控是切实可行的。
4.3 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关系
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相互作用导致多种机会性致病原有机可趁。猪蓝耳病防控是猪场一个头痛问题,因为该病毒易变异和重组,病毒传播不仅可以通过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公猪精液、母猪胎盘垂直传播,造成初生仔猪带毒,产生免疫抑制,从而很容易遭受副猪嗜血杆菌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另外,如果猪场猪蓝耳病控制不好,猪圆环病毒病也很难控制,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病两者就好比“烂兄烂弟”或“狼狈为奸”关系,该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两者之间并发导致养猪场保育猪高死淘率。
4.4 猪场疾病综合防控
猪场疾病防控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该场保育猪发病后其死淘率和生产成绩在方案执行3个月多后恢复正常:一方面除了根据检测结果正确地选择猪蓝耳病疫苗(该场通过测序选择了同源性高的疫苗)、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制定相应免疫程序外,另一方面与泰万菌素和黄芪多糖类药物使用息息相关的。泰万菌素改变巨噬细胞(猪蓝耳病毒的主要靶细胞)的pH抑制猪蓝耳病毒生长,本案例通过核心猪群添加泰万菌素来阻断猪蓝耳病毒血症,让猪蓝耳病发生垂直传播几率减少或停止,从而让带毒仔猪减少,保育猪不发病易于饲养。猪蓝耳病毒和猪圆环病毒感染破坏了猪只免疫系统,黄芪多糖能提高猪体免疫力,科学使用能让猪群免疫力得到提高,免疫系统得到一定修复。
4.5 阻断外来新毒株是猪蓝耳病防控的重要思路
外来毒株传入猪场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随意变更疫苗带来新毒株或新的重组毒株、引种和人为带进(消毒措施不严)。本案例通过收购外来育肥猪作为后备猪造成引种带入;猪场育肥猪做种用是一大忌:因为育肥猪到了快出栏时候,体内注射疫苗保护性抗体不高,很容易携带病原。
4.6 养殖场管理人员要有“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
平时要加强保温、通风、适度密度、环境卫生、营养饲养管理和保健,一年3~4次定时对猪群主要疾病抗体和病原监测,做到科学接种疫苗。
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