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照护路,幸有你相伴
2016-04-23魏文石周益萍
魏文石 周益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绝大多数在65岁以后开始出现症状,年龄越高,得病概率越高。这些患者的直接照护人,常向我们倾诉着他们的无奈和疲惫。在此,我们也试图给这些深受困扰的家属作些交流和分享。
适应他,而非纠正他
对于家人来说,首先要降低对患者的期望。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心理年龄似乎越来越小,逐步退化。家属需要做的是尽量适应患者记忆中所在的年龄段,从患者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感同身受。我常常劝家属,他们并非故意记不住,故意捣乱,他们已经在努力不给你添麻烦了。事实上,他们在最后那段恐惧的时光里,是在独自默默地承受。呵斥和反复纠正并不会带来多少帮助,久而久之,反而会让患者更易怒、不配合。例如,患者执意说要去上班,这时你反复告诉他“早就已经退休了!”“你七八十岁了上什么班!”等纠正他,反而会使他更惶恐不安,觉得你在骗人,继而吵闹。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编一个合理的理由,比如告诉他今天单位放假了,或者今天家里有事得留在家里等,可能会让彼此更和谐相处。
也有患者老伴曾这样问我,“他连我都不认识了,他还是他吗?”确实,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很实际的问题。但就算到了疾病的晚期,他也并未完全忘记你,也许是你的声音,也许是一张老照片,让人惊喜。
安抚他,认可并行动
除了记忆力减退所带来的问题,到中后期,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则更为突出,大约有70%的患者有此类症候群,多疑猜忌、幻觉妄想,甚至是攻击行为等。此时,如果是突发的状况,需及时就诊排除炎症感染、电解质紊乱、血糖异常等病理原因,以及误服药物等意外情况,然后需在记忆门诊进行专业评估。有些家属会有将患者“镇静”的诉求,长此以往易诱发患者精神症状发作,并加速认知功能减退。我们比较推荐的是非药物治疗手段,家属在遇到此种情况时,可以采用“认可并行动”的方法。比如,患者觉得床上有老鼠,你安慰她没有老鼠是没有用的,她需要你相信她的话并且采取行动,假装帮她抓老鼠,这时她可能就会接受并平静下来。下次如果再出现,可以依此效仿,直到失效再换别的法子。总之,要表现出你在帮她解决问题,她也就不会一直处于忧虑之中了。
在照顾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漫长过程中,无论打是电话、算账等基本生活技能,还是进食、睡觉等原始生存需求,这些原本轻而易举的事情,都会变成挫折和挑战。我们难以忍受的苦痛,正是他们的日常,所有坚持下来的人们都值得我们尊敬。
有些事情在平静中学会,有些事情则在风雨中领悟。致敬这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照护人风雨相守,不曾放弃。漫漫照护路,幸有你相伴。
(魏文石主任每周二上午有专家门诊)
华东医院记忆与认知障碍专病门诊(简称记忆门诊)诊疗内容
1.各种认知障碍查因;
2.常见痴呆的诊治: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
3.记忆体检:使用专业认知测查工具提供记忆障碍筛查;
4.认知功能随访:对就诊者建立认知档案,定期随访,长期跟踪认知功能变化。
门诊时间:每周二 13:30~16:30
门诊地点:华东医院7号楼2层19号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