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女足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模型*——以河南省青少年女足队员身体素质调研为例

2016-04-23牛晓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女足身体素质青少年

牛晓雷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女足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模型*
——以河南省青少年女足队员身体素质调研为例

牛晓雷

(安阳工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摘要:以2012年河南省青少年女子足球夏令营参训队员50名队员作为测试对象,进行专项体能检测,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对接受过一年以上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女足队员身体素质进行分析,提出教练员在选材和训练中的参考指标,为提高训练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女足;身体素质;分析

1研究目的

近年来,世界女足事业发展迅速,国际女足发展的趋势越来越男性化,场上比赛速度、节奏、强度等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女足以前的优势在对手强有力的身体冲击下往往发挥不出来,在世界上的排名一再下滑,整体水平和个人能力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日益突现。在此形势下,探索如何能尽快止住女足运动滑坡势头,迎来女足的再次辉煌成为一项紧迫而具重要意义的课题。青少年是我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希望,大量青少年女子参加足球运动,是促使高水平后备人才大量涌现、提高我国女子足球运动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女子足球开展较早,成绩突出,并在全国第七届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中获得冠军。但是,随着女子足球运动的降温,河南女足的成绩也不断滑坡,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需具备三要素,即技术、体能及心理层面适时的提升,缺一不可。足球运动也不例外,其训练之基本内容可分为技(战)术训练,同时还必须结合心理与意志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内容又互相依存的关系,身体训练是掌握和提升技术的基础,对身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心理与意志训练的重要因素。国际运动训练越来越年轻化,5~6岁已开始训练,连到顶尖成的绩的时间同样在年轻化。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岁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直到25岁左右。在青春期(女性约在10~14岁,男性约12~17岁),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幅度大,有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本研究基于基层女足训练过程中监控手段较少的实际状况,以河南省部分学校的青少年女足球运动员为对象,期望籍此了解我国青少年女足球队员的体能状况,并制定我国青少年女足球选手专项体能等级评分标准,建立评价模型。针对较差的体能项目进行改善与调控训练强度之参考,进而掌握实际训练状态,检查训练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漯河市临颍县等市(县)的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球龄为二年以上U14年龄组青少年女足队员(7年级~9年级)为测试对象。

2.2问卷调查法

专家问卷:发放对象为河南省女子足球一队、二队、青年队的教练员及各参训队的带队教练。设计与发放问卷15张,回收15张,回收率100%。问卷主要针对青少年女足身体素质测试内容进行调查。回收后经内容效度检验系数为96%。

2.3测试指标内容

本次测试主要针对青少年女足运动员的身高、足球专项速度、灵敏性、专项耐力、爆发力及协调性等。

2.4测试评价方法

测试的主要内容为:30m跑、25m折返跑、立定跳远、12min跑、掷界外球、带球跑等六项。测试完毕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数及标准差,利用方差分析考查各位置队员的各项指标的差别。以百分制建立各体能检测项目等级评量标准。将各体能检测值项目求T分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方程,找出最能代表青少年女子足球专项体能体能的体能项目。

2.5实验控制

受试者在进行体能测试时,因为队员年龄普遍较小,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以及个体主客观情况的影响,为降低这种影响,我们对参试队员仅能以口头鼓励,以使她们能尽力配合测试调研。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参训青少年女足队员身体素质状况

本文以2012年河南省青少年女子足球夏令营参训队员50名队员(1名队员测试中因病退出,故测试结果以49人计算)作为测试对象,进行专项体能检测(30m跑、25m折返跑、立定跳远、掷界外球、带球跑、12min跑)。对测得的成绩统计分析后,由表1可见,30m跑为4.78m±0.22s,25m折返跑为25.11m±0.93s,立定跳远为1.96m±0.13m,掷界外球为11.16m±2.45m,带球跑为5.78m±0.45s,12min跑为2404m±167.5m。

表1 参试队员专项体能测试统计

3.2各位置测试结果分析

3.2.1对队员身高统计的分析

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位置的运动员的身高有所差异,守门员身高为最高,其次为后卫、前锋、中场,从表2可以看出,方差分析表明各组之间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别;从表3、表4可以具体看出,主要是守门员与前锋、前卫,以及后卫与前卫之间身高差别显著,而其他各组两两比较身高没有显著差别。这个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青少年球队中,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普遍技术还未成形,进攻中进攻队员传球往往采用空中球,守门员和后卫身高高于前锋的情况下有利于高空球防守。

表2 身高方差分析ANOVA

表3 身高描述

表4 身高各组两两比较的T检验

*.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3.2.2有代表性的专项素质分析

3.2.2.1掷界外球技术在足球比赛中经常运用到,快速有效地将出界的球按照规则要求和战术安排掷入场内同伴队员接应位置,对于下一步发动进攻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能反映出队员的上肢力量、腰腹肌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从表6可以反映出各位置间在掷界外球测试中成绩差异显著。表5显示出后卫队员平均掷界外球距离要比其他组远。这与比赛过程中界外球一般都是由靠近球出界位置的后卫队员掷界外球恢复比赛较多,后卫队员练习、运用掷界外球技术较多有一定影响。

表5 掷界外球成绩统计

表6 掷界外球ANOVA

3.2.2.2青少年女足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是体现个人与整体进攻具有威胁性和防守具有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是比赛中争取时间,占有空间优势的重要因素。速度素质主要反映运动员非乳酸供能的能力。国内一般多采用100m 冲刺跑以及30m 起动跑作为测试和评价速度素质的指标。本次测试中采用30m跑作为测试女足运动员速度素质的指标。女足专项体能主要构成因素,首先是专项速度:速度素质是足球运动的精髓,它是保证全队和个人快速战术行动的基本素质。足球专项速度是指在比赛和训练中完成各种专项技术动作时所表现出的速度,它不是单纯的周期性位移速度。女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8~13岁。教练员和运动员普遍对足球选手速度重要性的认可,认为攻击者即使仅比防守者快一步,不仅可为自己创造出更大的射门空间,并可增加进球的可能性。由表7、表8可以看出,本次测试中各位置运动员的此项指标成绩差异不大,这跟运动员从事专项足球运动时间较短和教练员日常训练没有针对各位置专门训练速度素质有一定关系。

表7 各位置运动员的30m跑成绩

表8 30m跑ANOVA

3.2.2.3青少年女足队员专项耐力素质是衡量运动员体能的重要指标。它是指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抵抗疲劳连续工作的能力。一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运动员在90~120min时间内需跑动 6000m~8000m 距离,在激烈的对抗中,冲刺快跑 2000m,快速完成技、战术动作数百次,对运动员耐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赛中奔跑速度快、负荷强度大、奔跑距离长。没有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特别是长时间的奔跑能力,就很难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发挥技战术水平。本次测试中,各位置队员的12min跑成绩作为测试女足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指标。从表10可以看出,各组运动员12min跑差异显著。由表9可以看出,前卫队员平均跑动距离最长,后卫次之,再次为前锋和守门员。原因是一场比赛中,中场选手所要跑动的距离经常比前锋和后卫多10%,这是因为中场扮演者连接前锋与后卫的角色,所以中场大部分时间在有氧的速度下进行长时间的跑动。后卫队员在防守时来回跑动的距离由进攻队员决定,因此,后卫队员的跑动距离也较长。

表9 各位置运动员12min跑成绩

表10 12min跑ANOVA

3.2.2.4下肢的爆发力素质较强的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射门、传球力量都较大。女子足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以加强队员们腰、腹、腿部力量的爆发力和膝关节、踝关节的韧带力量为主。因为在足球比赛中,无论是起动、急停、急转还是身体冲撞都要求良好的肌肉爆发力和关节韧带力量作保障。从表11、表12看出,各组队员之间差异不明显,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应是这些队员训练年限较短,足球专项爆发力训练水平较低。

3.2.2.5敏捷性素质在足球比赛中体现较为明显。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必须根据场上比赛进程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随机应变,快速转换动作,以适应球场上动作需求的能力。敏捷性素质受到运动员对场上形势的预测、判断以及自身力量、速度、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等因素影响,因而敏捷性素质好的运动员足球技术也相对较好。在训练中一般采用25m折返跑和带球跑加以练习,故本次测试中对上述两项数据进行分析。从表15可以看出,各组之间25m折返跑成绩差异显著,从表13可以看出,守门员和前锋较好,后卫和前卫队员较差。原因是守门员平时训练中主要集中在球门区附近,训练和比赛中需要守门员针对不同线路来球做出合理动作,训练中折返跑练习较多;前锋队员为了争取更多的射门机会也会在场上进行较多的折返跑跑动,主动性较强;前卫队员和后卫队员的折返跑跑动大多是为了对付进攻队员,有一定的被动性。从表14、表16可以看出,各位置运动员带球跑成绩差异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应为队员的技术普遍较低,控制球能力有待提高。

表11 各位置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

表12 立定跳远ANOVA

表13 各位置运动员25m折返跑成绩

表13 各位置运动员25m折返跑成绩

表15 25m折返跑ANOVA

表16 带球跑ANOVA

3.3各位置运动员身体素质成绩评价模型建立

为了计算各位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得分,首先将各项指标(掷界外球x1,带球跑x2,12min跑x3,25m折返跑x4,30m跑x5,立定跳远x6)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测量量纲不同对成绩的影响,其次以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后得分(分别表示为zx1,zx2,zx3,zx4,zx5,zx6)作为初始得分求其代数和(T1),即掷界外球、12min跑和立定跳远为正号,带球跑、25m折返跑和30m跑为负号求和也即T1=zx1-zx2+zx3-zx4-zx5+zx6。最后将上述代数和(T1)进行百分制处理得到各运动员的最终综合体能得分(T),即规定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然后将上述代数和按比例折合为百分制成绩。上述过程中缺失值以均值代替。

以T值为因变量,以x1,x2,x3,x4,x5,x6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只需采用30m跑、带球跑、掷界外球以及立定跳远四个自变量,就可以使复相关系数近似于1,此时所得回归方程为:T=181.012-40.776x5-20.249x2+3.747x1+73.750x6,也即在选拔运动员时可以重点测试此四项指标。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从测试成绩中可以看出,河南省14岁以下青少年女足运动员中守门员和后卫身高高于前卫和前锋队员;后卫队员掷界外球能力强于其他位置队员;前卫队员和后卫队员12min跑能力较前锋强;短跑素质差异不明显;守门员和前锋队员25m折返跑素质较后卫及前卫强;各位置运动员带球跑成绩差异不显著。

4.1.2将测试得到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测量量纲不同对成绩的影响,其次以各项指标的标准后得分。最后将上述代数和(T1)进行百分制处理得到各运动员的最终综合体能得分。

4.1.3以T值为因变量,以x1,x2,x3,x4,x5,x6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4.1.4通过分析可知,只需采用30m跑、带球跑、掷界外球以及立定跳远四个自变量,就可以使复相关系数近似于1,此时所得回归方程为:T=181.012-40.776x5-20.249x2+3.747x1+73.750x6,也即在选拔运动员时可以重点测试此四项指标。

4.2建议

4.2.1本次测试的结果是无对抗条件下的基本数据,只能作为队员一种能力的体现,可以作为青少年女足教练员选材时对相应年龄段队员身体素质评价的参考标准;

4.2.2青少年女足教练日常训练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队员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可将本研究得出的体能测试数学模型用于评价整队队员的体能效果和各位置上队员的训练效果;

4.2.3由于本次测试的女足队员年龄偏小,她们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并且她们的体能训练成绩与教练员个人业务能力相关度很高。所以可以根据队员发育成熟后的体能情况进行位置分工,当前训练应以足球基本技术和战术为主,身体素质提高为辅。

4.2.4由于14岁以下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其身体各项素质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系统。任何一项身体素质的提高都会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变化。所以教练员要充分掌握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知识,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结合青少年女足队员体能发展的敏感点,合理安排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内容。

4.2.5基层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采用生理指标测试与体能素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掘和提高青少年女足队员的专项竞技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升,张廷安,陆煜.河南省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0(16):4-5

[2] 田剑.河南省女子足球梯队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5:1

[3] 杨大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体育函授通讯,2002,18(3):84-85

[4] 张全波.长春市大众卓越女足体能训练评价体系标准的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5:9

[5] 陈丹.女足运动员专项体能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3):52

[6] 张全波. 长春市大众卓越女足体能训练评价体系标准的构建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5:9

[7] 张浩.西安:陕西女子青年足球队员身体素质训练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6:10

Developing a Evaluating Model to Physical Quality of Women Soccer Players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Niu Xiao-lei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 455000,China)

Abstract:Taking 50 teenage amateurs in 2012 Women's Soccer Camp of Henan Province as subjects, this paper will test and analyze their physical quality after they have received over one year of train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reasoning will be applied in this paper. It aims at creating reference indices for coaches to select and train players,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Teenagers; female soccer players; physical quality; analyze

中图分类号:G8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2016)02-0076-05

*基金项目:河南省省级鉴定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对河南省高校体育的影响及发展研究(编号:豫科鉴委字[2012]第563号)

作者简介:牛晓雷(1972-),男,河南安阳市人,副教授,硕士

收稿日期:2015-11-10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体育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女足身体素质青少年
姚春生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冠军游行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