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化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荣县青龙山园区为例
2016-04-22彭光照
江 山,叶 勇,彭光照
(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 自贡 643013)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恐龙化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荣县青龙山园区为例
江 山,叶 勇,彭光照
(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 自贡 643013)
摘要:四川自贡地区侏罗系陆相地层发育,分布面广、沉积连续,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埋藏丰富,并且发现有多个规模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群,包括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伍家坝恐龙化石群和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这些化石群的发现使自贡成为世界上发掘研究侏罗纪恐龙最理想的地区;通过分析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主要特征、发掘保护历史及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原则建议、设想和措施。
关键词:恐龙化石;保护;开发利用自贡;自贡青龙山
被誉为“恐龙之乡”的自贡广泛出露着中生代陆相红色沉积地层,尤其是侏罗系地层分布特别广泛。这套地层沉积连续,层序清楚,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1]。自贡产出的恐龙化石不仅数量丰富,门类众多,保存完好,而且发现有多个规模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群,包括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伍家坝恐龙化石群和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其中,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发现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1 地理位置和地质概况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位于自贡市荣县西北部的双古区复兴乡七村九组青龙山一带,距自贡市区约90km。地理座标:东经104°12′10″,北纬29°37′10″(图1)。
图1 地理位置图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埋藏于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下部,距下伏龙井砂岩约40m左右。产化石地层是由一套砂岩和泥岩组成的多层韵律互层,砂岩主要为浅灰黄-褐黄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泥岩以黄绿、紫红色泥岩为主。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威远背斜构造的西北翼,距轴线15000m左右;其岩层产状平缓,倾向300°,倾角2°~5°[2]。该化石群的规模较大、化石门类比较丰富,其地质时代也与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大致相当。这对进一步弥补世界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较为贫乏的这一薄弱环节,解决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带争议性的问题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2 发掘和保护历史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发现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4月,自贡荣县复兴乡的村民朱伯勋和邹春芳夫妇来博物馆报告,说在他们村可能发现了恐龙化石,并将随身所带的骨骼化石交给博物馆。经科研人员确认,这是一段蜥脚类恐龙的肱骨化石。但是由于博物馆当时刚刚建成开放,专业人员不足,加上化石点位置很偏僻,交通很不方便,因此没有及时派人前往实地调查,只作了记录,建立了档案。
1995年2月,恐龙馆委派地质工程师傅乾明前往调查。在山崖边邹春芳最初发现化石的地方又找到半节蜥脚类恐龙的肱骨化石。此外,沿着这个山崖追踪,还在距此化石点约300m处的相同岩层中发现连续的恐龙化石露头,在这个小山嘴顶上面的岩层中也发现了恐龙化石露头。
同年3月,自贡恐龙博物馆组织了对试探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0km2,发现化石60余块。
1996年10月,青龙山恐龙化石群被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现场竖立了文物保护标志碑,并确定了专人负责看护(图2)。
图2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保护标志碑
1999年4月,自贡恐龙博物馆再次对该点进行试探性发掘,在1995年试探性发掘的基础上继续向里发掘,进一步确认了该化石群的埋藏状况(图3)。
图3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发掘场景(1999年)
2007年,作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申报,并于2008年3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3 特点
3.1埋藏集中
从目前的野外调查和两次发掘的情况看,该化石群的恐龙化石埋藏非常集中。在现已发掘的60m2多范围内就已发现化石200余块,包括牙齿、颈椎、背椎、尾椎、肢骨等不同部位的骨骼,化石保存比较完好,其中以颈椎、尾椎、肢骨居多,部分颈椎、尾椎呈关联状态保存(图4)。现场的化石交错排列、层迭堆积,延绵不绝,埋藏景象非常壮观。
图4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埋藏图
3.2分布广泛
该化石群现已发现6个露头点,其辐射面积约2km2。其中,青龙嘴、大湾两个化石点的化石层同处于青龙山顶部,厚约1~1.5m,在岩层陡坎上能见到较连续的化石出露,估计青龙山为化石富集区,面积达上万平方米。
4 主要问题
4.1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大难题就是其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交通极为不便。虽然距离自贡市区只有90km多,但是其中从来牟—复兴有20km多为碎石铺成的乡村公路,路况不是太好,而复兴乡—化石点之间还有几公里目前还没有公路,只能从乡村小道步行前往,因此交通极为不便。4.2 化石群发掘难度较大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是继伍家坝、大山铺恐龙化石群之后发现的又一化石宝藏,它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目前自贡市已发现的三个恐龙化石群中,青龙山化石群的埋藏面积和数量估计是最大的。但是要进行全面发掘,还存在较大难度。一是青龙山化石群位于自贡市西北部,属于深、浅丘交错地带。地形特点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海拔400~500m,相对高度50~100m,形态多浑圆状、方山状或垅岗状。而化石点多出露在陡坎或悬崖壁上,这为发掘增加了难度。二是上覆岩层较厚,岩石硬度较大。大部分化石点的上覆岩层厚度为3~5m,有的达到10m以上。三是含化石层地表为耕地,发掘会影响到许多农作物和农村耕地。
4.3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经费不足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对于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在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很大。虽然近年来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公园的门票和对外展览的收入在稳步增长,另一方面也从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厅争取到数百万元的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但这些资金仅能维持公园的正常运转和开展大山铺恐龙园区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而从地方政府来讲,自贡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中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市财政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因此,资金问题将使制约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大问题。
5 建议
5.1做好规划,分阶段实施
对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需要我们首先做好保护和利用的规划,然后分阶段实施。
2007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时:复兴乡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区,规划面积24km2,地理坐标为东经国104°11′34″~104°14′00″,北纬29°33′48″~29°36′54″。在中期规划中提出了:对青龙山进行开发建设,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方丘湾、胖泥冲一带的恐龙化石层进行适量发掘,对于易于遭受破坏的地带应采取原址保护的措施。
2009总体规划修编时:根据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及珍稀程度确定了五个重点遗迹保护区(点),即大山铺恐龙化石挖掘地保护点、长山岭硅化木化石保护点、青龙山恐龙化石埋藏地保护点、大山铺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吉成井盐业遗址保护区[3]。青龙山恐龙化石埋藏地作为特级保护点,提出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没有明确范围。另外,该区现有的设施距离地质公园建设的规范尚有差距,景观保护设施及基础服务设施和游览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特别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
总体上看,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中关于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园区的规划相对较粗,需要进一步细化,包括:近期目标——完成青龙山恐龙化石群范围的勘界工作。在积极做好该区恐龙化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勘定化石群范围和保护区的界线,埋设界碑和标桩;完善保护管理体制,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规章制度,为园区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中期目标——启动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园区的开发。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世界地质公园,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园的科学内涵和旅游范围,在保护的前提下,需要启动对相关园区的开发建设。首先,建设和改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开发提供保障;其次,建设和完善园区景观保护措施、基础服务设施,落实和完善园区的各项保护措施,加强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最后,加强对园区开发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使经过建设之后青龙山园区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一个新亮点,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提高保护地质遗迹的自觉性。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远期目标——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示范区。要把青龙山园区的建设与当地旅游的开发相结合。在园区建设和开发过程中,要考虑到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特性,应将园区内的地质遗迹与当地旅游景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共同组成旅游地域单元,不仅使它们在地理上联系便捷,而且在景物类型组合及游览线路上都有其共同性。在争取相关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通过加强园区建设项目的开发深度,创建高质量的世界地质公园开发建设示范区,扩大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影响力。
5.2多渠道筹集资金
根据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和目前青龙山恐龙化石埋藏地实际情况,要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是要积极争取项目经费。首先要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和重视,抓住国家对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视,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积极申请一些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资金)。
二是要增加公园自身的收入。加强地质公园自身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方法,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公众知名度和影响力,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吸引外部资金来加快对青龙山恐龙化石埋藏地的开发建设,使其成为自贡地质公园的又一景观,不但增加旅游景点和旅游范围,而且提高了旅游景点的品味和增加公园收入,弥补地质公园建设发展和地质遗迹保护经费的不足。
三是要大力招商引资。根据公园总体规划,加强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工作,利用遗址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在严格遵循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参股和收入分成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青龙山园区的开发建设,增加地质公园建设的投资渠道,解决园区开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难题[4]。
5.3建立遗址馆和实习基地
恐龙化石是不可多得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作为地球中期生命形式辉煌演化的物证,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青龙山恐龙化石群这一独特的资源,结合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下一步可以就地建立遗址博物馆或者实习基地。
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源于田野考古学。而恐龙化石遗址属于地质遗迹的范畴。从含化石岩层本身岩性分析,恐龙化石遗址若在露天自然条件下保存不仅加速其风化剥蚀,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因此建立遗址博物馆(实习基地)是最好的保护措施。青龙山恐龙化石环境现状为一长期风化剥蚀的山丘,化石暴露的点多面大,有的化石层离地表较近(3~5m),位于山坡上农耕区。农民的耕作和日晒雨淋的共同作用,使得建立遗址博物馆(实习基地)尤为迫切。通过建立遗址馆(实习基地)不但将自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且为科学、长期、妥善保护恐龙化石这一珍贵资源,举办风格独特的科学展览,接纳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学生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和青少年及游客科普修学提供了便利。从1958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建立起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遗址博物馆逐渐成为博物馆系统中一支重要的队伍,建立遗址博物馆也成为一种最好的保护和展示手段。由于目前公园内已有一个非常独特而精美的恐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因此该遗址馆建设要与现有的不同,可以通过采取边发掘、边展示、边建馆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最终使其成为一个集原地展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考旅游和学生实践的实习基地[5]。
总之,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的原则,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恐龙化石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既扩大了旅游范围、普及了科普知识,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彭光照,叶勇,高玉辉,等.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1~236.
[2]四川省地质矿产局.自贡城市区域地质报告[R].1990: 1~69.
[3]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09:1~63.
[4]刘伟,周申立.四川省安岳马门溪龙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宜宾学院学报,(1): 41~43.
[5]叶勇,彭光照.陈安泽,等.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保护工作回顾与思考[C].2009:371~375.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inosaur Fossils in the Zigong World Geological Park——By the Example of the Qinglongshan Geological Park in Rongxian
JIANG Shan YE Yong PENG Guang-zhao
(Zigong Dinosaur Museum,Zigong,Sichuan 643013)
Abstract:The Jurassic System is well developed in the Zigong region,Sichuan,yielding rich dinosaur fossils,for example,famous Dashanpu dinosaur fossil group,Wujiaba dinosaur fossil group,and Qinglongshan dinosaur fossil group.This paper has a discussion on main characteristics,discovery history and protection as well as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Qinglongshan dinosaur fossil group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dinosaur fossil group in the Zigong region.
Key words:dinosaur fossil; protectio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Qinglongshan,Zigong
作者简介:江山(1976-),男,安徽桐城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地层古生物学及地质遗迹保护
收稿日期:2015-11-01
DOI:10.3969/j.issn.1006-0995.2016.01.039
中图分类号:[P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16)01-01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