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心健康高中男生静态情绪下面部表情集合图像研究

2016-04-22朱王凯风朱强唐明浩周向阳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朱王凯风朱 强唐明浩周向阳刘 丹

(1.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200;2.武警湖南总队,湖南 长沙 410006)



身心健康高中男生静态情绪下面部表情集合图像研究

朱王凯风1朱 强2唐明浩2周向阳1刘 丹2

(1.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湖南 长沙 410200;2.武警湖南总队,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研究的目的:建立健康高中男生静态情绪下面部集合表情特征,为心理预防、治疗、计算机图像识别和心理研究等提供参考标准。研究的方法:将SCL-90施测于748名体检合格的高中男生得到结论正常者509人,精神科医师兼心理咨询师依据RTHB-C访谈后筛出精神、心理健康者102人。在静态情绪下拍摄面部照片,用Adobe PhotoShop CS6统一对比度、色调,调整透明度至50%,将102例透明样本图像重叠合成集成图像。测验结果:102例样本体检及头颅CT检查正常健康,SCL-90本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神病学检查和咨询心理学访谈排除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静态表情面部集合成像为JPG格式,4592×3056像素,水平分辨率:350dpi。垂直分辨率:350dpi。静态表情清晰,神态可辨。研究结论:集合成像像素和分辨率均较高,静态表情清晰,较好的表现了身心健康的男性高中生静态神情,可以作为基础心理研究、健康心理表情的计算机识别、心理普及、预防和服务的基准素材。

关键词:咨询心理学;精神医学;面部表情;集合图像

情绪心理学研究证明了面部表情以传达情绪状态为主[1],并产生可观察的面部表情和可意识到的独特体验[2]因而健康心理状态下的情绪,会在面部表情中具有可观察的特征。为此,我们设定在静态情绪下,从1061例男性中学生中筛选躯体和精神心理均健康的样本拍摄静态表情,用PhotoShop合成面部图像,探索健康个体的静态表情集合成像特点。

一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与分组

选择湖南、山东、浙江、江苏、云南、四川等6所中学上站体检的男性中学生共1061人,体检合格、头颅CT无异常748人,SCL-90测验合格509人,访谈后符合标准102人:平均年龄17.52±8.28岁;其中农业户籍49人,城镇户籍53人;高一年级22人,高二年级31人,高三年级49人。纳入标准:①依据《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陆勤人员体检标准合格、头颅CT检查无异常;②SCL-90总分<160分,阳性项目数<43项、任一因子分<2项;③咨询心理学和RTHD-C半结构式访谈排除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

(二)方法

1.测量工具。①依据“国防部关于颁发《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的通知〔2003〕1号文件”陆勤人员体检标准评估躯体健康状况。②自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3](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用于心理健康初筛。③精神检查以

RTHD-C作为访谈蓝本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筛除选精神障碍者。RTHD-C兼具CCMD-3[4]、ICD-10[5]和DSM-IV[6]等诊断标准,精神专科医师能据此做出Ⅰ轴精神障碍、Ⅱ轴人格特征与障碍/改变、Ⅲ轴躯体健康状况与疾病、Ⅳ轴应激源、Ⅴ轴社会功能、Ⅵ轴现状总评、Ⅶ轴诊断轴间关系等七轴诊断[3]。④咨询心理学诊断标准[7]排除下列问题:a.一般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2.组织实施与方法。分四个阶段进行:①体检阶段。由三级乙等以上医院体检中心组织体检,筛除体检不合格者。②心理测量阶段。体检合格者由2名心理咨询师组织实施SCL-90测验,筛除不符合标准者。③心理访谈阶段。心理测验正常者,由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兼二级心理咨询师以访谈的形式实施精神医学和咨询心理学检查,排除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者。④拍照阶段。访谈评估正常者,在双盲条件下拍摄照片。拍摄要求为:a、拍摄时机和角度:固定相机,被摄者下唇与镜头等高,双耳平均露出,对眼睛精确对焦;b、静态情绪诱导:拍摄前静坐3—5分钟之后诱导“请放松,保持与平时一样的自然心情。”在被摄者自然、放松,没有刻意表情时迅速机按下快门;c、拍摄光线:白天顺光(正面光)拍摄,避免局部光线高亮或过暗造成局部突出表情被夸大或失真;⑤图像合成阶段。调整102例图像的色彩和对比度,将透明度调整至50%,矫正图像使口、眼、鼻的位置至相互吻合之后重叠所有图像。

(三)统计学与图像采集

所有数据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图像采集使用SONY NEX-5微电单反照相机,SONY SEL1855 3.5-5.6/18-55中焦镜头,照相机设置为“肖像”模式。图像处理采用Adobe PhotoShop CS6合成重叠图像。

二 测验结果

(一)样本组与常模SCL-90均分比较

102例样本各项得分低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102例样本组与常模SCL-90均分比较(x±s)

(二)102例样本RTHD-C评定和咨询心理学诊断谱

102例样本精神病学检查参考RTHD-C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咨询心理学访谈,均没有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表2)。

表2.102例样本精神医学(RTHD-C评定)和咨询心理学诊断排除谱系

(三)样本合成图像

102名高中男生静态表情面部集合成像为JPG格式,4592×3056像素,水平分辨率:350dpi。

垂直分辨率:350dpi,位深度:24。

彩色表示:sRGB。

静态表情清晰,神态可辨(图1)。

图1.102例男性高中生集合图像

三 讨论与结论

(一)对样本生理性健康的考虑和依据

情绪的相关理论研究认为,表情是由脑和躯体运动神经程序输出到面部肌肉,支配和参与表情的发生过程[8][9]。即表情的正常产生须以神经系统的正常和健康为基础。为排除躯体疾病对面部表情的影响,我们将生理的健康和颅内生理结构的正常作为选取样本的先决条件,排除非健康因素对静态表情产生的可能影响,保证合成图像的生理健康性。

(二)选取静态情绪作为研究的标准

人类的表情虽然有具有情景性、瞬时性和认知参与的特点,但情绪和心情均具有状态的持久性[10]、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种特性在静态情绪下往往会弥散性的表情反映,能够较好的提供标准统一的比较研究。我们在实验设计中安排被试在安静环境下静坐3-5分钟,采用语言诱导常态平静情绪,减少情绪受到情景性、瞬时性和认知性因素影响,不啻是一种创新性的尝试,拟在后期的应激性抑郁、单向抑郁等表情合成图像研究用采用。

(三)咨询心理学和表情的现象学描述

咨询心理学、现象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较好的弥补了自然科学心理学的不足,有学者把两者的结合作为未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的方向[11]。本研究引入咨询心理学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区别于精神医学对精神健康的界定,是对精神健康概念的分化和补充,即精神健康对应于精神障碍,而“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一对概念则寓于精神健康范畴之中。这使本研究中的“心理健康”排除了精神障碍,也排除了“精神健康”范畴中的“心理不健康”,进一步纯化了对心理健康样本的选择。从现象学描述可见,健康合成图像面部表情肌张力适度,眼神具有活力,表情肌的综合矢量趋向向心性;笔者曾与正在研究的抑郁情绪个案比较,发现后者面部表情肌张力较低,综合矢量倾向向下,在现象学描述上与健康合成图像存在较大差异。

面部表情集合图像较好的反应了身心健康高中男生静态心情下的面部表情特征,可以作为基础心理研究、健康心理表情的计算机识别、心理普及、预防和服务的基准素材。

参考文献:

[1]Hors tmannG.What do facial expressions convey:feeling states,behavioral in ten tions,oraction requests[J].Emotion,2003,(2):150-166.

[2]Izard,C.Organizational and motivational functions of discrets emotions.In M.Lewis & J.haviland(Eds.)Handbook of Emotions.Chapter44[M].New York:Gurlford Press,1993.

[3]张明园,何燕玲,等.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健康问题和疾病定量测试法(临床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49.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世界卫生组织(范肖冬,汪向东等译).精神与行为障碍临床

描述与分类要点(ICD-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6]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

[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7]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38-330.

[8]Ekman.P.Universal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In J.Cole(Ed.),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Vol.19)[M].Lindon:University of Nebradka Press,1972.

[9]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7.

[10]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6.

[11]方双虎,郭本禹.西方心理学的两种向度——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192):106.

(责任编校:张京华)

作者简介:朱王凯风(1997-),男,湖南长沙人,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学生。朱强(1964-),男,湖南长沙人,武警湖南总队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医学。

收稿日期:2015-12-07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2-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