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吴中区森林火灾预防对策研究

2016-04-22董务闯张健彭徐剑朱丹顾明民

自然保护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森林火灾吴中区预防对策

董务闯张健彭徐剑朱丹顾明民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林业局 215104;2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3苏州工业园区市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21)



苏州市吴中区森林火灾预防对策研究

董务闯1张健1彭徐剑2朱丹1顾明民3

(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林业局215104;2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3苏州工业园区市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

摘要:通过对苏州市吴中区2003-2013年11年间森林火灾发生起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出动救火人员、动用车辆等数据的分析,总结了森林火灾在时空上的分布和火源特点,并针对该区森林防火工作面临引发森林火灾因素增多,预防森林火灾期限延长,扑救森林火灾难度增大,防扑队伍战斗力不强,成绩面前自满情绪增加的新形势,提出了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做好森林火灾防控,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智慧防火工作,强化防火队伍建设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吴中区;森林火灾;现状;预防对策

森林火灾是林火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内自然蔓延和扩展,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起火[1]。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关于森林火灾发生原因、气象因子相关性、林火时空分布以及森林火灾预测等研究[2]。其中,对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探索其规律,对制定科学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减少火灾发生次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苏州市吴中区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太湖之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º55′-120 º54′,北纬30º56′-31º21′之间,境内拥有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区拥有东吴和西山2个国家级、香雪海和东山2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光福省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用地面积17660hm2,山林面积15443 hm2,占苏州山林面积的76%,陆地森林覆盖率为42.93%[3],是江苏省、苏州市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森林防火工作点多、面广、量大。

吴中区森林防火工作主要集中在西部低山丘陵区,该区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成“岛”状分布在太湖之中或沿岸地区。境内山脉最高峰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m。吴中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季风气候过渡类型。常年平均气温17.3℃,年降水量1376.7mm。自然植被绝大部分是次生性的甚至是高度次生性的[4]。

近年来,吴中区着力推进森林防火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创下了连续10年无较大森林火灾的成绩,有效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安全。2012年,全国森林防火·森林公安工作座谈会在吴中区胜利召开,该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荣获“2010-2012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江苏省和苏州市森林消防比武竞赛在该区召开,该区森林消防大队连夺省、市团体竞赛第一名。

2 研究方法

为准确预测未来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趋势,指导森林火灾的防御,将森林火灾发生的频率、破坏程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为全区的防灾减灾服务,本次收集了吴中区2003-2013年林火统计数据,包括火灾地点、起火时间、扑灭时间、过火面积、受害面积、动用人员、出动车辆和起火原因等因子,询问森林防火相关工作人员,咨询参与森林火灾扑救的森林消防队员和属地村干部,统计分析研究区域内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起火原因对森林火灾的影响,了解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更好地预防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

3 森林火灾的特点

2003-2013年吴中区共发生130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67.59 hm2,受害面积25.08 hm2,出动人员16183人次,动用车辆1670辆。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11.82起,过火面积6.14 hm2,受害面积2.28 hm2,出动人员1471人次,动用车辆152辆。

其中发生最大一起森林火灾是2004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西碛山“3·31”较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8.93 hm2,受害面积12.87 hm2,出动人员1350人次,动用车辆84辆,火灾持续时间11.6小时,火灾因上坟烧纸引起,一场火灾占11年来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总和的28.01%,受害面积总和的51.32%。

其中发生唯一一起界外火是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东渚镇玉屏山“4·4”较大森林火灾,威胁到2个乡镇4个行政村220余户村民的安全,火灾因上坟烧纸引起,此次火灾相关数据未计入本次统计。

3.1森林火灾年变化

2003-2013年各年森林火灾次数和面积变化情况如图1、图2。

图1 森林火灾次数年变化

图1表明,吴中区森林火灾次数呈现波浪状分布,2003年是森林火灾发生最多的年份,为森林火灾发生最少年份2006年的10.5倍。这种年际的波动变化是与不同年份大气环流气候变化相关的,2003-2005年是严重干旱年份,所以发生火灾相对较多;2006年雨水较多,森林火险等级较低。由于极端天气的增加,2007年以来森林火灾发生呈现波浪状上升趋势。

图2 森林火灾面积年变化

图2表明,吴中区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和受害面积呈现波浪状分布。2004年是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最大年份,为33.30hm2,占全部过火面积的44.85%;2006年是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最少年份,为0.1hm2。2004年是森林火灾受害面积最大年份,为16.79hm2,占全部受害面积的66.94%;2010年是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最少年份,为0.01hm2。2004年受害面积占过火面积百分比最大,为50.40%;2007年受害面积占过火面积百分比最小,为4.40%。自2006年以来,随着森林防火重视程度的日益加强,基础设施、扑救队伍逐年完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和受害面积都呈下降趋势。

3.2森林火灾月(季)变化

表1表明,2003-2013年森林火灾从10月份开始逐渐增多,到翌年3、4月进入高峰,4月份以后火灾次数明显降低。3、4月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占比55.38%;6、7月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少,11年中仅各发生一次。3、4月份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和受害面积均最多,占比77.64%、86.80%,5、6、7、9、11月份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均在1hm2以下,1、5、6、7、8、9、10、11月份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均在1hm2以下。4月份森林火灾动用人员和出动车辆均最多,占比47.16%、36.53%,6、7月份森林火灾动用人员和出动车辆最少。

表1 森林火灾月变化

按古代划分法以立春作为春季开始,春、夏、秋、冬分别是2、3、4月份,5、6、7月份,8、9、10月份和11、12、1月份[5]。这与吴中区确定的防火期比较吻合,吴中区确定的防火期为11月份至翌年的4月底,在此期间刚好是春、冬两季,由图3表明,这两季也是全区森林火灾占比最多的时间段,森林火灾次数占比89.23%,过火面积占总比90.59%,受害面积占比97.75%,动用人员占比92.44%,出动车辆占比86.95%。

森林火灾月(季)变化情况与吴中区的气候特点及人为用火活动规律密切相关。吴中区冬季晴冷少雨,空气干燥,植物生长停止,森林可燃物持续增多,此时遭遇明火,易发生森林火灾。冬季初春,太阳总辐射量逐步增强,气温同步回升,风力等级较高,森林植被含水率较低,又逢春节燃放鞭炮、清明上坟烧纸,节假日及春季旅游人数的增多,都会使森林火灾的火源增多。因此,这段时期是吴中区森林火灾的高发时期。

图3 森林火灾季变化

3.3森林火灾周变化

2003-2013年期间,吴中区森林火灾周变化如图4所示。

图4 森林火灾周变化

图4表明,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周日最多,为36次,占全部森林火灾的27.69%,其次是周一、周二、周四、周六、周三和周五,分别占比是16.15%,15.38%,13.85%,11.54%,9.23%,6.16%。将周末、清明、国庆、春节等节假日进行整合,节假日期间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和受害面积分别占比47.69%,29.19%,26.44%。森林火灾的周变化情况与人为用火活动规律密切相关,周末等节假日游客增多,上山入林等森林旅游活动增多,使得森林火灾的人为因子大幅增加。

3.4森林火灾日变化

图5表明,在一天中,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基本呈正态分布,从9:00开始森林火灾发生次数逐渐增加,12:00-15:00达到顶峰,之后逐渐减少。森林火灾次数相对集中在9:00-18:00,占火灾总次数的81.36%。一天中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分布状态与大气温度、湿度、人类活动的时间分布呈正相关,中午是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间段,由于气温的相对升高,使可燃物的相对湿地降低,中午时刻森林防火的警惕性降低,护林员看守力度减弱,此时易发生森林火灾。

图5 森林火灾日变化

图5表明,从0:00-21:00期间,平均每起森林火灾扑灭时间在30-40分钟左右,相对比较平稳;而深夜21:00-24:00平均每起森林火灾扑灭时间高达136分钟,这与深夜森林防火意识减弱,人员出动不便,视线受到影响和扑救危险性增强有很大关系。

3.5森林火灾火源变化

根据森林火灾三要素,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有一定的森林可燃物,是否发生森林火灾取决于有无火源[6]。从2003-2013年吴中区森林火灾的火源变化情况来看,96.92%的火源为人为火源,而其中又以非生产性火源为主,占全部森林火灾次数的88.46%。从表2可以看出,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上坟烧纸和野外吸烟,仅此两项占全部森林火灾次数的64.62%、过火面积的83.78%、受害面积的93.86%、动用人员的75.04%、动用车辆的67.66%。小孩玩火现象也时有发生,主要是在城乡结合地区,外来务工人口集中居住,在寒暑假放假期间,子女没有人看护,跑到山上玩火引起。森林火灾由烧荒垦荒引起5起,与全国相比比例较少,这主要与该区农村劳动力减少,年轻人从事农业工作积极性不高有关。吴中区本身不是雷区,发生雷击事件在全区气象数据中很少,但是亦发生雷击火4起,而且是夏季的晚上。

表2 森林火灾火源变化

3.6森林火灾地区变化

吴中区涉及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等单位共有10个,由表3可知,2003-2013年每个乡镇均发生过森林火灾,其中火灾次数最多的是木渎镇,火灾次数在15次以上的还有金庭镇、东山镇、光福镇,4个乡镇共发生森林火灾次数101起,占全部森林火灾的77.69%;发生森林火灾过火面积最多的是光福镇,过火面积在5hm2以上的还有木渎镇、金庭镇和胥口镇,4个乡镇占全部森林火灾的86.91%。这跟各地的植被类型、森林资源数量、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特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现状及林火扑救能力等有一定关系。

表3 森林火灾地区变化

3.7森林火灾山体变化

吴中区森林防火区域主要集中在沿太湖地区,其中面积1000hm2以上山体有4个(西山、东山、七子山、穹窿山),面积100 hm2以上不足1000 hm2的山体有13个(天平山、灵岩山、渔洋山、清明山、邓尉山、玄墓山、潭山、西碛山、铜井山、五峰山、银顶山、天池山、米堆山),根据集中连片原则,将全区分为九大山体。

图6表明,西山,五峰山、天池山,东山3个山体森林火灾次数相对较多,占比53.85%;邓尉山、西碛山,五峰山、天池山,西山,穹窿山4个山体过火面积相对较多,占比85.74;邓尉山、西碛山,五峰山、天池山2个山体受害面积相对较多,占比83.64%。这跟每个山体的森林资源数量、植被类型、散坟分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密集程度等有关。

图6 森林火灾山体变化

3.8森林火灾类型分布

吴中区森林火灾以地表火为主,树冠火为辅,鲜有地下火。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吴中区在2003-2013年共发生一般森林火灾126起、较大森林火灾4起(其中较大森林火灾2003年1起,2004年2起,2005年1起),4起火灾过火面积42.02 hm2,占全部过火面积的62.17%;受害面积21.41 hm2,占全部受害面积的85.37%。2006年以后均为一般森林火灾,吴中区已连续保持了10年无较大森林火灾发生。

4 存在问题

4.1引发森林火灾因素增多

过去,由于吴中区林地散坟数量多,加上苏州市的公墓主要集中在吴中区,在每年清明、春节时候上坟人数众多,由上坟引起的火灾是森林火灾的主要源头。随着防火通道的完善,游客、驴友、车友的数量猛增,烧烤、上香、吸烟、小孩玩火和燃放孔明灯等野外用火行为一时难以杜绝,加大了森林防火不稳定诱因。社会矛盾的凸显,增加了少数人的不满情绪,泄私愤、添乱子的情况也偶尔发生,这样行为隐蔽性大,时间、地点难以掌控,防范难度很大。

4.2预防森林火灾期限延长

过去,吴中区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清明、春节期间,森林火灾发生季节相对集中在春冬两季,现受厄尔尼诺影响,极端天气增多,给森林防火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森林防火已从季节防火向全年防火转变。

4.3扑救森林火灾难度增大

由于封山育林和森林资源管护的加强,以及农村燃料结构调整后需要柴火林农大量减少,林间枯枝落叶不断增多,杂草、灌木丛生,加上中幼龄林抚育枯枝杂木清理不干净,林区可燃物持续增多,森林消防队员难以穿越,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可燃物载量大,地表腐殖层深,地面明火扑火后,地下暗火很难彻底扑灭,很容易引起死灰复燃。

4.4防扑队伍战斗力不强

山区护林员大多为就近农民,农忙时森林防火易出现脱节现象,而且护林员大多是乡村各种福利照顾对象,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岗位工资报酬偏低,缺乏巡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难度大。区专业消防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训练场地有限,队员没有编制,工资待遇不高,工作比较艰苦,加班加点多,而上升空间有限,队伍稳定性难以保证;乡镇消防队伍多是依靠城管、派出所警辅、联防队、民兵应急分队组建,没有固定专业人员负责森林防火扑救,队伍的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不强。

4.5成绩面前自满情绪增加

近阶段无论是区级层面,还是镇级层面都有诸多荣誉光环,扑救队伍的加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很容易兹生自满和麻痹思想。

5 预防对策

5.1加强领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

吴中区是苏州市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森林防火保驾护航,森林防火工作必须置身于林业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发挥保障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对森林防火工作要加强领导,经常深入林区一线检查指导,突出加强重点时期森林火灾的防范,有力推动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开展。要建立健全镇、村、公墓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做到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担,形成森林防火政府负总责、各单位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体系。

5.2强化督查,做好森林火灾防控

在高火险天气,要深入实地开展明察暗访,对发现的隐患漏洞要当场指出,限期整改,彻底消除死角和盲区,要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频率,深入林区居民点、作业点,普及防火知识、通报典型案例,采取设置宣传牌、张贴防火令、发放宣传单、播放公益节目、发布公益微博微信等手段,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氛围。要突出重点部位、把握重点时段、管住重点人群,提前做好储备仓库、名胜景区、林区城镇村及社区等重点部位和单位的防护工作,加强预案、队伍、物资准备,要在林区要道和景区入口设立检查站,加强对进山旅游和生产经营人员的检查教育,坚决把火种堵在山下林外。

5.3科学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今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对吴中区森林防火工作有序发展至关重要。要抓住有利时机,以加强基础设施、扑救队伍、远程监控、扑火指挥等各项体系建设为重点,按现代化水准建设森林防火系统,制定全区森林防火规划。对防火基础设施较薄弱的地区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基础设施覆盖面积,在森林火灾易发多发地段建设好生物防火林带,尝试改变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自身对森林火灾的防控能力,做到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实现长治久安。

5.4创新方式,发展智慧防火工作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社会发展智慧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以2013年8月“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发布为标志,中国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跨入了"智慧林业"的新阶段[7-9]。吴中区要充分运用当今信息化的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绿色、安全、高质、可持续的智慧防火之路,强化该区森林防火智能监测指挥系统建设,加强视频预警、火险预警、无人机、蓄水池四大监测系统工程推进。

5.5明确职责,强化防火队伍建设

抓好指挥员队伍建设,各级森林防火部门要配备情况熟悉、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专职指挥员,人员要相对固定,需要调整的,要提早安排好接班人员。抓好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明确林地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单位组建10人以上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消防队员要尽量固定,按照森林消防训练大纲要求进行体能、技能、技战术、协同配合训练,提升森林消防队伍的科学扑救、安全扑救能力。抓好护林员队伍建设,落实“定地段、定责任、定报酬、定奖惩”的护林责任制,适当增加护林员报酬,对一些年龄大、体质弱的护林员要进行调整。在冬至、元旦、春节、清明节期间要增派护林力量,做到死看硬守,切实发挥“绿色卫士“的守护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冬有.黑龙江省1980—2005年森林火灾时空特征[J].林业科学,2012,(2): 175-179.

[2]陈建忠.建阳市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0,(2): 119-122.

[3]董务闯.吴中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2):22-25.

[4]苏州市吴中区发展和改革局,苏州市吴中区统计局.2010年吴中统计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46.

[5]李一泉.季节的划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2(5):18-19.

[6]吴晓荃.森林火灾与气象[J].山西林业,1994(1):21.

[7]周子晴.大数据时代的河北林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河北林业,2015,(2):16-17.

[8]李世东.中国智慧林业路线图[J].林业经济,2014,36(10):54-57.

[9]肖连顺.浅谈如何建立智慧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J].广东科技,2014,23(16):152-153.

收稿日期:2015-11-12

中图分类号:S7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743(2016)01-0019-07

猜你喜欢

森林火灾吴中区预防对策
苏州吴中区创新精准执法工作见成效
吴中区14家企业列入 苏州市示范智能车间公示名单
景福镇预防森林火灾方法措施分析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吴中区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服务城乡差异及对策
苏州市吴中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