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瑞姆自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

2016-04-2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

雷 文

海南琼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琼海 571400



奥瑞姆自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

雷文

海南琼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琼海571400

【摘要】目的探讨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88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卒中后康复护理,康复组采用Orem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Lovert评分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Lovert 6级评分优于对照组,重型、中型以及轻型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掌握率、自我护理技巧掌握率、自觉遵医行为率、服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Orem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适应社会和患者对该病知识的需求,能够显著改善与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Orem自理模式;脑卒中;康复护理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相关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改进与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很高,包括运动障碍、心理障碍、智力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1]。脑卒中后在自主恢复期如何充分调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是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奥瑞姆(Orem)护理模式是一种自我护理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患者通过自理提高护理效果。近年来该方法在多种疾病中均得到应用,目前也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注[2]。本研究将Orem护理模式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中,得到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选取2012-01—2014-01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76例,男96例,女80例;年龄43~74岁,平均(64.56±5.43)岁。入选标准:(1)初次发病;(2)经MRI与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3)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3];(4)不存在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严重疾病,如精神疾病等;(5)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能够配合进行康复训练并完成整个研究内容。随机将176例患者分成康复组88例,对照组8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n)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并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Orem护理模式,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完全补偿性护理系统、部分补偿性护理系统以及辅助教育系统中选取行之有效的、对患者帮助巨大的护理系统为患者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

1.2.1完全补偿性护理:选用该护理系统的患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护士给予全面的护理。具体措施:①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变化。②满足病人氧气的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与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③满足病人营养的需要:由专职营养师为患者配制匀浆混合液鼻饲饮食,必要时给静脉补充脂肪乳、白蛋白等,以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④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紫外线消毒,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导尿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导尿口每天消毒擦拭2次,导尿管每2周更换1次,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⑤预防压疮的发生:做好皮肤护理,每2 h翻身1次,防止压疮的发生。⑥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存在很多负性情绪与心理,如焦虑、急躁、抑郁等,因此,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及时为患者排解负面心理与情绪。⑦功能锻炼:注意保持患者肢体及关节的功能位置,且此期主要由护士给予患者肢体按摩和各关节被动活动。

1.2.2部分补偿性护理:患者具有部分自理能力时,可以选用该护理系统。在该护理系统中,不仅医护人员需要参加,同时患者及其家属也要积极配合与参加。首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恰当的护理康复方案。肌力1~2级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在护士的指导下做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还可以进行Babath握手、床上移行、床上桥式运动和床上翻身等。患者每完成一个动作,医护人员都应当给予肯定与赞扬,促进患者完成更多的动作,树立其自信心与积极性。

1.2.3辅助教育系统:患者具有完全的自理能力时可以选用该护理系统。在该护理系统中,医护人员要系统全面地向患者介绍护理知识与技巧,并让患者掌握,患者通过这些知识与技巧满足自身的护理需求。在该过程中,患者可以学习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主动活动。

1.2.4评定方法:①用Lovert的6级分级法评估患者肌力[4],原始肌力以入院时检查结果为准治疗2个月后再进行评定。②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评定时间为患者刚入院时以及患者入院3个月后。使用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5],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程生活能力越好。③疗效标准:治愈:神经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回归社会生活完全自理;明显好转: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减少>21分,能部分生活自理;好转:神经症状体征得到部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减少在8~20分;无效:神经症状体征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分数减少<8分,病情不变甚至恶化。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计分法,根据Lovert的6级分级法评估患者肌力。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度、对医嘱的依从性。

2结果

2.12组康复后Barthel指数与肌力变化情况治疗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Lovert 6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康复后Barthel指数与Lovert

2.2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在重型、中型与轻型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康复组重型、中型以及轻型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2.32组疗效比较康复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临床疗比较 [n(%)]

2.4康复治疗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康复组理论知识掌握率、自我护理技巧掌握率、自觉遵医行为率、服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健康教育效果情况比较 [n(%)]

3讨论

3.1脑卒中早期治疗的必要性脑卒中不仅病死率与致残率高,同时并发症较为严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脑卒中在度过危险期后许多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精神障碍、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6]。近年来,脑卒中的病死率有下降趋势,但脑卒中后出现的并发症仍然存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缺血半暗带、缺血治疗窗的研究进展,为脑卒中后溶栓治疗提供了确切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案,提供了脑梗死临床治疗的光明前景,缺血半暗带(IP)的概念于1977年有Sunup等首先明确提出,Sharp等又进一步拓展了IP的内涵,提出了多分子半暗带的概念,并根据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的病理形态、图像分析提出缺血治疗窗为2~3 h,提示在患者发病1~6 h内开展多中心临床溶栓的研究有一定的治疗前景,并指出在缺血的10 h、27 h、72 h、84 h、188 h均有缺血半暗带存在,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损伤机制及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大部分患者在脑卒中后3个月神经功能开始逐渐恢复,根据缺血半暗带及缺血治疗窗的理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个性化、系统化的训练对脑血流量的增加具有较好效果,改善半暗带存活的脑组织,促进半暗带内脑细胞的血流量恢复。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与国内外的报道一致。

3.2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功能恢复的原理(1)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不断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功能重组[7]。同时,患者的神经支配能够得到较好恢复,一方面可以调节患者的脑代谢,使其趋于正常化,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脑血流量快速恢复,提高预后效果。(2)康复训练能够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患者脑血流量的增加。(3)康复训练能够加速患者全身血液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患者脑血流量的增加。通过脑血流量的增加,提高患者脑部氧气与营养的供给,两者相辅相成加快了脑梗死的康复过程。(4)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与其他影响因素:①温度:低温可以降低细胞代谢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②血糖:高血糖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持久的低血糖,因脑内无糖原储存,可使神经元损伤,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对缺血性脑损伤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脑卒中后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必要的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患者康复治疗的最基本条件。

3.3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指的是患者在脑卒中后一段时间,其大脑虽然已经恢复了血液供应,但其病情却未得到缓解[8]。由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出现,可以使患者及家属出现误区,甚至丧失治疗信心。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使其了解脑卒中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的远期疗效,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非常重要。

3.4Orem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积极作用Orem护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患者通过自己的力量对自身进行护理,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其应用非常广泛,不仅能够用于不同的疾病,也能够用于疾病的不同病程与阶段,同时,医护人员与患者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护理系统,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在该护理模式应用之前,首先应当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以后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不断鼓励患者自身,减少其在康复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9]。芦桂芝等[10]观察在隔离期采用Orem护理模式自我护理的8例原位肝脏移植手术患者时,发现Orem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Orem护理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疾病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而言,由于疾病的影响,其不具备完全的自理能力,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特定的帮助与支持。然而护士并不能取代患者自身的护理,患者应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自身的护理中,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本次研究中,康复组Barthel指数、Lovert 6级评分以及健康教育效果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Orem护理模式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将Orem护理模式应用到脑卒中患者中,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内涵,让其作用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有针对性、快速地实施护理计划;另一方面,也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受到重视[11]。Orem的护理系统理论强调护理实践中应根据病人的自理能力选择合适的护理系统。Orem护理模式提供了患者适应社会和患者对该病知识的需求,能够显著改善与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活动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参考文献

[1] 封自慧.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136-137.

[2]王英,刘海平.Orem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5(1):156-157.

[3]陈清棠.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4(4):252.

[4]朱述凤,张丽.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781-782.

[5]郭向丽,张海青,刘彩霞,等.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康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4):971-973.

[6]Rai K,Bhatia R,Prasad K,et al. Seasonal Differences and Circadian Variation in Stroke Occurrence and Stroke Subtypes[J].J Stroke Cerebrovasc,2015,24(1):10-16. [7]程吉英,汪克丽.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6-8.

[8]黄亚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6-117;120.

[9]易春霞.缺血性脑卒中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53-54. [10]芦桂芝.Orem自理模式在肝脏移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44.

[11]李晓飞,罗霏.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3):141-142;145.

(收稿2015-03-17)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126-03

猜你喜欢

康复护理脑卒中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