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程2+1管理模式探究

2016-04-22周坤成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福建厦门361012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松柏教练体育课

周坤成(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福建厦门 361012)



小学体育课程2+1管理模式探究

周坤成
(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福建厦门 361012)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国家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就对我们国家的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新课标”已经实施15年,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场地、师资、管理、资金等)实现“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让体育艺术“2+1”的相关规定落到实处。厦门市松柏二小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出发,调整教育思路,改变排课模式,整合各项资源,在体育课程中进行“2+1”管理模式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 “2+1” 管理模式

1 问题分析

1.1 教材广而泛

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深刻意识到学生体质下降的不良后果,因此从管理的角度增加学生的体锻时间。体育课课时从原有的每周2节增加到3节(水平一每周4节);而且规定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必须开展“体育活动课”,从而保证学生每天有1 h的运动时间。体育课时虽有增加,因现有教材体系广而泛,(包含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技巧等),如果把上述五大类的运动项目进行拆分将产生30来个小项,以全年40周计算,平均每个小项只有一周多一点,也就是3~4次课的学习时间,也许今年上的篮球课下个学年才会再次出现,到那时今年学习的篮球技术也许已经忘光了。这样的课程安排导致学生学而不精,或者说未能比较深入地掌握某项运动的技能,以致无法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的体锻中,从而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从事课外体锻的积极性、主动性。

1.2 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

就目前的教材体系而言,田径、球类、武术、体操、技巧等教材必须按一定的比重安排到一学年的课时中并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重复出现。常常发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接触得很少,学而不精,不太喜欢的运动项目却频频出现,以致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学生特长的发挥。

2 实施对策——以松柏二小为例

整合教材内容,从2011—2012学年开始实行“2+1”(1、2年级是“3+1”) 授课模式。

如何通过我们有限的体育课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笔者学校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筹集课题经费,聘请专业教练,完善学校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在全校推行“2+1”教学模式,力图对现有的教材、课程安排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

表1 松柏二小近3年学生常见病统计

表2 松柏二小近3年学生肺活量统计

表3 松柏二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统计表

性、实用性。

表4 校运动队参加各级比赛近4年获奖人数统计

3 实施方法

3.1 推行“2+1” 授课模式

“2+1”(指3~6年级)或“3+1”(指1~2年级)教学模式中“2”是指用2(或3)节体育课依照大纲内容进行授课,学习“课标”的内容;“1”是指每个班级每周用1节课来学习“体选课”,每学年学习一个体育专项。也就是体育课分为常规体育课和“体选课”。常规课按年度由一名体育老师授课;“体选课”,由另一名专业体育教练授课,该教练同时带领该项目的校队课余训练。这样,每个学生有36~40周的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该体育项目,较好地掌握该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希望通过6年的小学体育,学生能够掌握相应6~7个体育项目的技、战术并加以运用;也希望孩子们能够爱上一个或者几个体育运动项目并经常从事课外体育运动,让这些体育运动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这样,学校推行“2+1”教学模式的初衷就实现了。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运动项目特性以及学校的场地设施,特色项目、地方特色(羽毛球)等因素学校统一安排“体选课”的内容和任课教师。

3.2 普及提高相结合

为何中国的乒乓球和羽毛球、巴西的足球、美国的篮球运动等能够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它们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在这些运动领域里这些国家人才济济,不愁找不到优秀运动员,就像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在我国很难出人头地。而13亿中国人却组建不了一支11人的足球强队。因此,笔者学校立足于普及,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专项学习中来。在技战术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班级内部的教学比赛、年段赛、校级比赛。产生一批班级、学校运动“明星”,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关注该运动项目。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最终建立该项目的班队、校队。

3.3 配备“阳光体育”器材箱,学生不至于“无米之炊”

为把“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规定落到实处,把体育课程“2+1”管理模式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的兴趣、专长有“用武之地”,便于班级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学校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了“阳光体育箱”(有篮球、排球、足球、长跳绳、短绳、接力棒、乒乓球、板羽球、接力棒等),足够一个班级的同学分头开展体育运动,让学生“有米可炊”。

4 结果分析

学校推行体育课程“2+1”管理模式3年来,笔者学校从中发现一些值得肯定的数据。从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每年学生体检结果)发现:视力低下率、营养不良率、超重与肥胖率逐年呈下降趋势(见表1);肺活量均值逐年上升(见表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率、优良率逐年提高(见表3),且近实施实验的近3年与之前的数据相比有明显提高。这是否与笔者学校推行体育课程“2+1”管理模式探究,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相关呢?从家长、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发现90%以上的家长、95%以上的学生对此实验表示支持和喜爱,只有少数家长、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个别家长和个别学生持反对态度,这坚定了笔者学校继续坚持开展体育课程“2+1”管理模式的信心,同时,也会进一步做好沟通,让家长了解本实验的意义;帮助那些对此实验不感兴趣的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与兴趣爱好,积极投身到体育课程“2+1”管理模式探究的活动中来。从学生参加各级体育比赛的获奖人数统计看出(见表4):学生获奖人数逐年增加,比例逐年提高,比课题实验前的获奖人数、比例都有显著提高。

5 问题与改进

5.1 场地不足

笔者学校占地10 567 m2,学生2 044人,运动面积4 980 m2,人均运动场地不足2.5 m2,可见笔者学校的运动场地是何等紧张。但是,笔者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决心并没有因场地的紧缺而动摇,而是千方百计地整合现有的资源、向空中发展、积极拓展运动空间。先后开辟了跆拳道室、乒乓球室、露天羽毛球场;向社会租借羽毛球场地(2片);扩建一块篮球场地等,逐步解决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场地建设;投入10多万元用于添置体育器材、每年向教育局申请12万元用于足球、跆拳道、航模项目,作为专项经费。

5.2 师资不足

由于学校开设“体选课”,所需的专业教练也就相应增加,整合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尚缺4位专业教练,为此,学校专门聘请了4位有经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练分别从事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的专项教学与训练,保证这些教练的工资、福利待遇(以每人每年6万元的工资标准发放,含医社保),确保他们能安心从教。

6 结语

总之,笔者学校将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创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苏强.教师的课程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3]江宇,周兵.对我国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0(7):88-9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1.064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064-02

猜你喜欢

松柏教练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松柏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体育课
睡着了
加油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