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为本,正视幼小衔接
2016-04-21姚梦婷
姚梦婷
摘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还存在着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压力较大、主体唯一等问题。为提高幼小衔接工作实效,幼师必须充分认识幼小衔接中的活动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学习压力感知、教育环境等几方面的变化,并针对这五种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幼小衔接;有效策略;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能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其远期目标是为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入学后的学习生活适应情况和健康状况。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
随着人们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度的提高,在众多的变化面前,教育者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内容单调,仅仅只是在算数和拼音方面构成衔接;形式单一,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授,缺乏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压力较大,孩子无法适应小学高密度、高集中的学习方式, 来自社会、教师、家长、同伴的压力不断增加;主体单数,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孩子所面对的都是教师,家长及社会也认为这是教师的责任,相对而言就减少了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和支持。那么,幼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呢?
1.随活动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在幼儿园时,孩子主要以游戏为主,接触的是自由游戏的学习方式,而过渡进入小学后接触的是正规的科目学习,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生每天都在学习专业的语言、数学以及其他各类学科,他们所学习的难度与强度都是幼儿园所进行的学习没办法比的。孩子们一下子从无忧无虑的“玩”的心境中转变到课程压力大、社会压力大的小学,难免有很多不习惯。
2.随行为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孩子在幼儿园时,一些行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小学不再被认为是对的。孩子入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融入集体,他们的感性将渐渐地被理性和规则所束缚。
在幼儿园时,孩子主要是通过在游戏中与同伴、教师进行交往,如旁观者行为、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在这些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使是在合作游戏中,孩子的合作还是具有排他性质的,合作还不是真正的亲密共享阶段的合作。
在小学时,孩子渐渐地学会了认识自己,不再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认为自己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与幼儿园的以小组和个体为单位不同,小学则是以班级为单位,这也体现了孩子的行为方式的变化。
3.随人际交往的变化而变化
在幼儿园时,孩子接触的多是自己的同伴,这时的幼儿认为的友谊并不是真正的友谊。根据霍曼尔的幼儿友谊的定论,幼儿的友谊分为几个阶段,分别为还没形成友谊概念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孩子和孩子之间还没有真正的友谊,即还没有形成社会化交往。在小学时,孩子接触的面变宽了,他们不仅仅与自己班上的孩子交往,而且还会扩展自己的交际圈,渐渐摆脱成人的束缚,他们的社会交往才真正开始。
4.随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幼儿园时,孩子是在一个自由、活泼、自发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而过渡进入小学后,孩子在一个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存在学习障碍等;教师不再刻意地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他们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升入了小学就应当让孩子自主学习;教师布置明确的任务,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体现了学习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杨凤英.幼小教育衔接之我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2]皮军功.幼教百年沉总录(三)[J].学前教育研究,2003,(5).
[3]王 星.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期的思考[J].内蒙古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73-76.
[4]李艳贞.纠正幼儿教育小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 (8).
[5]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6):164-167.
[6]何馨芳,彭亚男.学前班教育教学小学化的表现及危害[J].甘肃教育, 20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