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待知识的态度

2016-04-21王小波

求知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温故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史

王小波

我年轻时当过知青,当时没有什么知识,就被当做知识分子送到乡下去插队。插队的生活很艰苦,白天要下地干活,天黑以后,“插友”要玩,打扑克,下象棋。我当然都参加——这些事你若不参加,就会被看做怪人。玩到夜里十一二点,别人都累了,睡了,我还不睡,还要看一会儿书,有时还要做几道几何题。假如同屋的人反对我点灯,我就到外面去看书。

如今,我早已过了不惑之年。旧事重提,不是为了夸耀自己是如何“自幼有志于学”。现在的高中生为了考大学,一样也在“熬灯头”,甚至比我当年熬得还要苦。我举自己作为例子,是为了说明知识本身是多么诱人。当年文化知识不能成为饭碗,也不能夸耀于人,但有一些青年对它还是有兴趣,这说明学习本身就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文史知识的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在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现在以至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得很。

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其实我更该谈谈科学,说说它如何使我们知道未来。打个比方来说,我上大学时,学了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今天回想起来,都变成了老掉牙的东西。这门科学一日一变,越变越有趣,这种进步真叫人舍不得变老,更舍不得死……学习科学技术,使人对正在发展的东西有兴趣。但我恐怕说这些太过专业,所以就到此为止。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常听人说,人有知识就会变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这话虽不错,但也有偏差。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无知的人不可解。不管有没有直接的好处,都应该学习——持这种态度来求知更可取。……当然,我的这些说明也未必能服人。反对我的人会说,就算你说的属实,但我就愿意只生活在现时现世!我就愿意得些能见得到的好处!有用的我学,没用的我不学,你能奈我何?假如执意这样放纵自己,也就难以被说服。罗素曾经说:“对于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他的本意恰恰是劝人不要放弃求知这一善行。抱着封闭的态度来生活,活着真的没什么意思。

——(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有删减)

猜你喜欢

温故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史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Close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the Immigrant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cein Under the Skin(Glazer 2013)
不羡仙
如何"温故"才能"知新"
温故1914
不宠无惊过一生
地道英语
略谈文史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