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幂的概念的形成

2016-04-21孙晓祥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6年4期
关键词:刘徽徐光启九章算术

孙晓祥

幂的概念的形成是相当曲折和缓慢的.

我国古代,幂字至少有10种不同的写法,最简单的是“冖”.“幂”作名词用是用来覆盖食物的巾,作动词用就是用巾来覆盖.《说文解字》解释说:“冖,覆也,从一下垂也.”

用一块方形的布盖东西,四角垂下来,就成“冖”的形状.将这意义加以引申,凡是方形的东西也可叫做幂.再进一步推广,矩形面积或两数的积(特别是一个数自乘的结果)也叫做幂.这种推广是从刘徽开始的.

刘徽在263年为《九章算术》作注,在“方田”章求矩形面积法则下面写道:“此谓田幂.”他还说,长和宽相乘的积叫幂.这是在数学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幂.在“勾股”章中,刘徽表述勾股定理为:“勾股幂合以成弦幂.”这里幂是指边自乘的结果或正方形面积.

300多年以后,李淳风重注《九章算术》,他不同意刘徽这样使用幂字.到了明朝,有些数学书中完全不使用幂字.

1607年,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在译本中徐光启重新使用了幂字.他说:“自乘之数曰幂.”这是第一次给幂这个概念下定义.

另一方面,幂的概念的形成还受到国外的影响.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的代数名著《分析方法入门》中曾经用拉丁文字表达“幂”,以后译成英文相当于“power”.1935年,我国出版《数学名词》,把“power”译成“幂”,这个术语从此才算确定下来.

猜你喜欢

刘徽徐光启九章算术
走近刘徽
《九章算术注》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九章算术》
从《九章算术》看秦汉女性在经济生产中的作用
浅谈古代数学家刘徽的贡献及其思想
《九章算术》在初中教材及中考中的呈现研究
刘徽切圆
CNKI期刊论文中刘徽研究论文计量分析*
试论徐光启对明代科学逻辑的新构建
你知道“几何”的由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