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程“多元化”过程考核评价改革实践
2016-04-21翟秀军
翟秀军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传统考核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企业反馈,基于国际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以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为入口,经过3年试点班实验,相对普通班,在职业素养培养、课堂组织与面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职业技能掌握、企业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好的效果。实现了考核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汽车专业;专业课程;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57-03
为有效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高职院校采用了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教育模式,教学形式也进行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变革和创新,而这些变革和创新需要科学的考核评价来考察。考核评价是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考核可以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学习和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专业考试的现状
多年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偏重期末总评考试。传统的考核模式主要考察学生的上课听讲状况、作业完成率、作业正确率、期末考核卷面成绩、出勤率等。一般情况下,总成绩包含期末卷面考核和平时考核,前者成绩取60%~70%,后者成绩取30%~40%。这种考核模式没有从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上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如学生因情绪紧张导致考核结果的不理想;有不少学生为了追求期末取得好的考试成绩,突击学习,虽然可能取得了预想的成绩,但只是知识点的机械背诵,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还有的学生为了达到不挂科的目的,在考试中以各种方式作弊,出现诚信问题。总而言之,传统的考核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逐渐变成“为了取得考试成绩而学习”。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企业反馈
对历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60%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利用率不高,到企业后需要进行再培训,学校讲授的知识与企业运用知识衔接较差。而企业反馈的信息则是,学生在学校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作为参考重点要看学生是否有“可塑性”,是否能“再开发”。
基于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基于来自企业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与企业典型工作岗位需求一致的考核体系,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多元化”过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课题组经过对德国“汽车机械电子工”技能考核的研究,构建“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模式,经过试点班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考核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考核成绩主要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由授课教师确定,不够客观。改革后的考核成绩不再只是由任课教师一人决定,企业专家也参与考核,同时由若干名学生作为参评者加入考核队伍。这些学生是由学生集体选出的、教师和学生公认的、责任感强、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敢于正确评价他人的学生。考核队伍的视角更为合理全面,一方面企业的加入使得考核标准贴近企业实际;另一方面与某个教师“关系”紧张的学生不用担心成绩受到影响;再有学生作为参评者加入考核队伍,能充分体会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目标,体会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同时带动其他同学,更好地配合教师授课,对达到教学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点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课程考核体系的设计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特点和经验,课题组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元化”教学过程考核方式: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将6S(安全、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考核贯穿始终;大幅度增加了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权重,同时还将考查学生创新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指标之一。多元化的考核避免了传统考核的单一性、偶然性,改变了重点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成绩评价标准的过于呆板的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在对学生的技能考核方面,考核标准由企业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制订,企业师傅作为考官出现在考核现场,从而实现考试与考核、教育与培训、学生与学徒的“双重培养”模式,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客观性得到了提高。
过程考核含有6S考核、平时表现、创新能力、任务工单考核和实操考核。其中,6S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出勤情况及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工单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完成工单的情况进行考核;实操考试是在期末进行的,考核人员由企业专家师傅、教师和若干名学生三方组成,是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工作的实际操作考核。期末考核是在学期末进行的针对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综合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能力。同时,为了使过程考核更全面更客观,在6S考核、平时表现、创新能力、任务工单考核评价中,加入考核因素权重:小组项目完成平均成绩30%、课堂表现平均成绩30%、小组内互评平均成绩20%、任课教师评价平均成绩20%;在实操考核中的考核因素权重:项目操作规范40%、项目完成度40%、团队合作能力15%、项目完成时间5%。
在考核模式改革中,将汽车专业课程分解成若干项任务,每项任务都伴随有过程考核,考核内容明确,考核结果与学生的努力成正比;同时在每一项任务完成后的综合评价阶段,增加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表,并分别占10%、60%和30%的权重,正确引导和规范了学生的平时学习行为,注重职业素养等能力的养成,避免以往“终结性”考试带来的种种弊端。
四、考核模式变革成效
(一)课堂组织与面貌发生积极变化
由于考核模式的改变,课堂授课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活动中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一汽大众4S店为例,售后服务过程包括接待、作业管理、交车服务等,整套服务流程一般由5~8名工作人员合作共同完成。课堂通过模仿4S店工作流程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的分组互动学习活动,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各小组间要有交流合作,小组内具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分工。这需要教师提前对学生有细致的了解,需要整合学生学习风格与多元智能,将学生分成多组,使不同学习风格与智能的思维特点在组内得到共享。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遵循不同个体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小组活动过程中的职责分配,保障小组活动依“特性”各司其职。而职务轮换制度,使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的同时,又都能体验到过程中每个职务及职能,同时能发掘个人所长,课堂面貌大为改观。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得以创新
考核标准是由企业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模式改变了,考核标准提高了,课堂授课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也推陈出新,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课题组通过仔细分析企业岗位工作流程,将授课计划分解成若干项任务,以完成学习任务为驱动方式,将教学内容重新组合。知识点和技能训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教学中同时加入企业岗位责任要求,使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得到训练与提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加入大量鲜活而贴切的案例,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做出区分,课堂上采取“行动导向法”“头脑风暴法”“六步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引入现代各种传媒包含的先进汽车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指定和指导学生阅读某些维修资料、杂志、书籍和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汽车维修的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利用周边资源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实践效果明显
近几年来先后在汽车技术专业几个试点班级进行了考核模式改革试验。事实证明,合理的考试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考核考前不用突击复习,重在平时对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应用,真正考查了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平日的考核成为一种常态,既养成和规范了职业素养,又把各个知识点贯穿在日常学习和过程考核中;有的学生还指出,在回答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时,找到故障点并排除故障时,有一种学以致用的快感。学生们在课堂上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了职业素养,明显变得独立、大胆,求知欲强和具有创新精神。从实践动手能力也可以看出,“试点班” 的学生明显好于普通班,企业对“试点班”学生的考核表现表示满意。
参 考 文 献
[1]金静梅.杨正校.郑广成. 高职《网络基础》课程实施过程考核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2):88-89.
[2]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 教育研究,2011(11):70-75.
[3]梁阿莉.张雨.罗惠娜.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高职教育的过程考核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3(3):112-115.
[4]李大卫,张兴会,王义智,董刚.中外职业技术教育——中外合著[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5]刘占柱,沈成君.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31.
[6]汪中求.中国需要工业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7]张东海.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08(8):19.
[8]张文全.校企联合培养现代汽车工程技术人才[J].河北交通科技,2008(3):67-69.
Abstract For commo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specialized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graduates tracking business survey and feedback,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 idea,“diversification”of the process evalu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ak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after 3 years of pilot experimental class, compared with the ordinary class, pilot class i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appearanc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learning method and learning effect,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satisfaction of enterpris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so a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the assessment for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mobile specialty; specialized course;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Author Zhai XiuJun, professor of 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