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综述
2016-04-21陈咏
陈咏
摘 要 通过综述的方式归纳和梳理了近十年来在职业教育类和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发现十年来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研究得到了充分重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但整体而言,中职英语教学研究者缺乏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观、教学观以及对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深入研究,鲜有将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中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研究,研究内容失衡,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实证研究。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教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41-05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印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强教学研究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对近十年中职英语教学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梳理,为今后中职英语教学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范围是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发表的文章,采用了篇名检索、主题检索和摘要检索以及手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剔除了重复的文章,收集到与中职英语教育教学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共127篇。在本研究中,“中职”包括中等专业学校(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
二、研究主题分析
(一)专业建设
主要指中职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类研究:一是中职英语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分析了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名称、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存在衔接问题[1][2],建议加强中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改进专业设置与招生、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衔接;二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探索了构建适应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符合工作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3][4][5],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开展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等。以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的研究为主,如宁波、广东,但缺乏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研究。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包括研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下简称《大纲》)中规定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的论文,以及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研究论文[6][7][8][9]。这些研究展现了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建设以学生为本,基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岗位群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将来工作,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但总体而言,近10年来缺乏对中职英语课程评价的相关研究。
(三)教学模式改革
1.整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研究
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方法、学生个体差异、情感兴趣、学习方式、信息化手段应用等。
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前五年与后五年的研究主题并无显著的差别,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并没有在中职英语教学上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其中生本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居多,主张针对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困难,根据中职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和需要,转变学习观和教学观,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这10年中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从语言习得的角度开展研究,与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研究相类似。在后期出现了以“项目教学”为代表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特有模式[10],但数量少。教学方法研究以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和课型研究为主,通过创设英语学习的生活情境、工作情境和任务驱动等方法,使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需求。
学生个体差异研究集中在前五年,以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为主。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评价分层以及分层教学取得的成效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解主要局限在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差异,研究中职学生这一群体学习者特有的智力类型差异、多元智能、认知风格。
情感和兴趣是影响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因,近10年引起了较多的关注。如何激发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之一。主要的研究角度是如何消除英语学习的焦虑、激发兴趣的策略方法,包括创设情境、表扬激励、和谐师生关系、采用游戏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等等。其中对于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的表述多,从形式上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研究较多,缺乏充分利用中职学生特点和优点的正面因素,通过设计实用、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热爱英语学习的研究。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聚焦于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针对中职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中职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进行了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形式等方面研究。大部分研究将合作学习简单理解为分组学习,局限于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而“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鲜有体现。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有研究通过调查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包括制定目标、计划,通过评价引导促进等,而如何设计自主学习的任务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条件,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研究,目前还十分缺乏。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英语教学的研究既有整体上分析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的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11][12][13][14],也有具体到信息化手段用于提高某一种语言技能的研究[15]。这些研究显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的主要作用是创设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兴趣,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虽然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革中职课堂教学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并且随着科技突飞猛进,信息化手段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但在近10年的研究中,仅限于影视资源的应用、互联网搜索、教学课件(PPT)等形式。而利用目前大众化的、便利的交流手段和技术促进英语教学的研究还十分缺乏。
2.教学内容的方法与模式研究
该类研究首先提出了中职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知识基础薄弱的主要共同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心;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英语语言实践的环境。
在这一类研究当中,词汇语法教学的研究数量最多,显示出中职学生语言知识基础薄弱问题受到较多的关注。词汇教学关注词汇的音、义、用学习以及构词法和记忆策略[16][17],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词汇[18][19],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20]。语法教学主要研究如何在交际情境中讲解和练习语法知识,讲练结合,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21]。
研究口语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文章提出提高中职学生口语水平首先要营造宽松友善的课堂气氛,消除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而造成的心理焦虑,同时夯实英语语音基础,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创造英语学习环境,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建议教师须加强口语策略的理论应用,改进教学方法,组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式的活动,结合其他技能相互促进培养。
关于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阅读教学的阅读前、中、后三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22][23],指出要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题材、体裁、难度的阅读材料[24][25],主张在阅读前先做好语言准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阅读材料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于听力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研究提出了提高听力的若干对策或途径:一是从内容和手段[26][27]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多样性、层次性的听力材料,注重职场针对性和实用性,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语言环境;二是加强听力策略和技巧的训练,抓住听前、听时、听后三个环节;三是注意与读、写等其他技能的互相促进培养;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五是构建多元评价方法。
关于写作教学的研究,有论文探讨关于利用微博来提高技校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利用微博移动化、微型化、生活化和协作化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项准试验研究未能验证微博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28]。
(四)考核与评价改革
主要是针对《大纲》中对于中职学生的终结性和形成性考核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开展了区域或学校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革研究[29][30],对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表现性、真实性评价。二是开发适应中职学生需求的英语等级证书,依托行业企业、出版社开发商务英语等级考试[31],以明确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并为企业录用员工提供参考。三是高考研究,考虑到了中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升学要求,根据本省、区域的高考政策,研究中职学生参加高考的备考策略[32][33]。总体而言,评价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前,近年来缺乏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的探索。而且研究中介绍“做法”为多,缺乏适应社会和中职学生需求的评价内容和方法的深入研究。
(五)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较有深度,且集中在近3年间。研究的角度主要是中职英语教师专业结构的特点、专业发展状况和教师培训现状。对于专业结构特别提出将ESP(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中职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性[34],以及企业实践促进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状况分别以四川省和广东省中职英语教师为样本的研究,指出了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以及知识技能有待提高,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教科研意识和能力薄弱、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等问题[35][36]。教师对培训的要求主要包括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水平、课堂教学法和对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等。提出了促进中职英语教师发展的最重要方面是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三、研究特点
(一)发文数量
图2所示的是各年份文章发表数量及趋势。总体而言,2005年至2014年,在国内核心期刊共刊登了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章127篇,平均每年发表12.7篇。文献数量每年动态变化,2010年发表最多,共22篇,可能是由于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引起广大中职英语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从整体研究趋势看,2010年还是十年研究的一个分水岭,2005年至2010年中职英语研究一直处于攀升的趋势,在2011至2013年急剧下降。在2011年,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然而研究者却未能抓住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契机,出现了中职英语教学研究落后于我国职业教育整体研究水平的被动局面。直至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职英语教学研究才又呈上升趋势。
(二)研究主题
近10年受到最多关注的研究主题是整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类研究,共有67篇,占总量的53%。显然,近10年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研究,重视对影响语言学习的教学理论等外因和个体差异、情感兴趣等内因的研究。这与我国其他教育类型的英语教学研究以对语言技能教学研究为主有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面临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困难,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借鉴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对于中职英语专业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远远不足,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建设研究的意识,尚未形成职业教育的英语专业观和课程观。教学内容的方法与模式研究远远少于整体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显示出中职英语教学研究尚未深入到语言能力培养的微观层面,而较多地停留在中观的理念转变的层面。
(三)研究方法
10年间中职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所占的比例悬殊,以非实证研究为主,占八成左右。而在仅占两成的实证研究当中,90%左右发生在后五年,当中大多数是对于整体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大部分实证研究用于检验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的效果,主要用实验法和调查法,采用测试、问卷和访谈等研究工具,对教学方法或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检验。有个别研究调查了社会、行业、企业对中职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实际需求。研究对象的数量在30人到1200人不等,研究周期从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间到两个学期不等。整体而言,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研究方法单一,以经验总结式的主观思辨为主,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规范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
四、问题与思考
一是研究者缺乏对我国语言教育和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近10年研究中对于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对于中职英语学习困难的分析和所采取的对策和方法等,并无显著的职业教育特色。中职英语教学研究必须放置于我国各项宏观教育政策的大背景中考虑,因此,研究者须有一定的政策敏感度,以开阔的视野,将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工作与不同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动向紧密结合起来,使英语课程与教学真正发挥促进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是对于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缺乏研究。现有研究鲜有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正面因素的研究。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间的学习差异相对于普通教育学生而言更为显著,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较差,缺乏自信心,给英语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但另一方面,中职学生也有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特点或优势,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内容,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是研究内容失衡。关于整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多,教学内容的方法与模式的研究少。说明学界受到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大方向的影响,重视对于各种教学理念和理论,特别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但是,将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中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效果并未体现出来。研究内容数量的差异,如课程与教材研究、评价研究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四是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都不完善,定性研究占多数,且多为总结性的思辨文章,缺乏开展多方验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从整体上看,近10年广大中职英语教师和研究者对于中职英语教学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达成了对中职英语教学困难的共同认识,并对突破瓶颈、提高教学水平进行了思考与实践。今后的研究,建议在中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理论与英语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充分认识和研究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形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结合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特色。在微观层面,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学习,丰富研究手段。
参考文献
[1]代唯良,钟永发.关于中、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J].职教论坛,2010(11):54-56.
[2]程宇.天津职业大学中高职“三·二”对接合作办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1.
[3]叶卫军.中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46-48.
[4]蔡勤.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导向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1(3):69-71.
[5]罗运金.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3(1):64-65.
[6]蔡少芬.锤炼专业技能形成适岗能力提升就业优势——中职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1(12):116-117.
[7]董智馨.基于实践导向构建中职旅游英语教材[J].商场现代化,2010(21):189-190.
[8]吴曼华.以就业为导向开发中职烹饪英语校本课程——以广州市某职业学校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4):120-124.
[9]赵子伟.中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教改[J].职业时空.2011(7):109-110.
[10]薛辉.中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本质生活化回归[J].教育与职业,2011(23):135-136.
[11]郑丽娟.网络环境下中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J].职教论坛,2005(11):32-33.
[12]王际平.浅谈运用多媒体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基于中职学校的视角[J].消费导刊,2009(16):184.
[13]李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307-308.
[14]文怡.英文影视资源引入中职英语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2014(2):69-71.
[15]王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生英语口语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4):40-41.
[16]陈祖斌.谈谈中职生学英语[J].成才与就业,2006(7):72-73.
[17]袁晓文.中职专业英语教学浅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105-107.
[18]曹华.中职英语词汇快乐教学法初探[J].职教论坛,2013(32):72-74.
[19]马利娟.中职英语核心词汇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18-21.
[20]蒋鸿雁,卢红梅,田毅.中职英语“快乐英链教学法”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68-69,72.
[21]郭军花.中职英语句型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中外企业家,2014(6):166.
[22]杜鹦.中职英语综合教学法初探[J].职教论坛,2005(32):27-28.
[23]李晓琴.运用任务型研究性学习进行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2006(5):58-60.
[24]李萌.中专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浅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151-152.
[25]丁晓青.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中阅读教学方式的作用[J].职业时空,2014(5):78-80.
[26]王建斌.改进中职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J].职业时空,2011(3):97-98.
[27]林少娟.提高中职学校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8):155-156.
[28]常承阳,杨芳.基于微博的技校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4):104-106,120.
[29]林海燕.构建开放的中职英语口语评价体系——杭州市中职英语口语评价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9-51.
[30]王笃勤,梁明晖,李仁平,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4-28.
[31]刘玉丹.中职院校职业化标准考试的构建[J].中国市场,2010(36):164-165.
[32]乔丽华.高校报考资格的放宽对中职英语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5(17):62-63.
[33]李铭.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升学考试成绩[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4.
[34]李欣蔚.新形势下中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外研社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起[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2):116-121.
[35]尹毅,刘顺佳,黄建华,等.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探析[J].中国培训,2014(5):40-42.
[36]张艳,许竹君.中职英语教师发展与培训现状调查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55-158.
Abstract This review provides a general analysi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core journal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past ten years. It is found that much focus has been laid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ith rich content and distinct theme. Overall, the researches neglected the view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domai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ew resear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study integra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ory with English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blems lie in imbalanced research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research; overview
Author Chen Yong, senior lecturer of Guang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search (Guangzhou 51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