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夫妻年龄差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6-04-21

长江丛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家庭

覃 胤



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夫妻年龄差的相关因素分析

覃 胤

【摘 要】由于我国在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的深层,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目前我国妇女在家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本文采用了CGSS2003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对夫妻年龄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夫妻教育程度、地区差别、初婚年龄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夫妻年龄差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性别 家庭 夫妻年龄差

一、相关概念

社会性别: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性别指的是与男性和女性相关的社会与心理特征。由于性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文化决定,性别的含义也就随着时间和社会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性别的认同是社会和文化所确定的性别界限,它与性别的生理定位无关”。所以我们可以理解社会性别是一个后天注入、不断被建构的过程。在不同社会影响下,男女两性被赋予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通过社会学习得到与其生理性别相关的一套规范期望和行为。

夫妻年龄差:夫妻年龄差是婚姻双方中丈夫和妻子年龄的差距,等于丈夫的周岁年龄减去妻子的周岁年龄,大于0表示丈夫的年龄大于妻子,小于0表示丈夫的年龄小于妻子。

二、数据结果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有效总样本量为5894,覆盖了除宁夏、西藏和青海以外的中国大陆所有省份,被调查对象为年龄为18至70周岁的中国公民。由于本文旨在分析初婚的夫妻年龄差,因此从总样本量中筛选出婚姻状况为有配偶的个案,在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清理之后,最后得到的有效样本数量为2381。

(一)夫妻年龄差的总体状况描述

本研究中的夫妻年龄差在数据库中用“受访者出生年份-配偶出生年份”来计算。在2,381对夫妻中,年龄差的均值为-2.39,标准差为3.46,最小值为-30,最大值为35,夫妻年龄差基本呈正态分布。在2003年我国的婚配模式中仍然是以夫大于妻的传统模式占主体地位,并且丈夫比妻子大1到5岁的比例占了58.6%。丈夫大于妻子6岁以上的比例达到13.1%,远远高于丈夫小于妻子6岁以上0.7%的比例。由于调查数据是2003年,受访者出生年份均值为1956年,标准差11.421,基本上是属于观念比较传统的一代人,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婚姻的匹配模式还是以传统的男大女小为主,妻子比丈夫年纪大6岁以上的样本极少。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夫妻的年龄差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而这些因素又可能相互关联。比如教育程度和结婚年龄有比较直接的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在教育上花费的时间越多,可能会推迟结婚年龄。因此,为了考察婚姻匹配模式的多重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变量为夫妻年龄差,分析初婚年龄、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少数民族、区域等因素对夫妻年龄差的影响,从而发现哪种因素对夫妻年龄差更具有解释力。

1、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yi ——夫妻年龄差;x1——初婚年龄;x2——教育程度;x3——户口性质;x4——民族;x5——区域

2、模型检验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的5个变量一共建立了四个模型。从检验各模型的容忍度和VІF值来看,容忍度均大于0.1,VІF值都小于10,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强烈的共线性。各个模型的判定系数R方分别为0.133,0.145,0.151,0.153,说明因变量的变差中有13%以上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四个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回归直线有意义。由于四个模型的R2系数为分别为0.133,0.145,0.151,0.153,校正R2系数在0.133-0.151之间,VІF都值小于10,说明回归模型显著,但拟合度并不算太高且不存在共线性。在观察具体的变量时可发现,户口性质及教育变量整体上并不具有显著性,初婚年龄、地域与民族具有显著性。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男性初婚年龄每增加一岁,夫妻年龄差平均增加0.22岁,说明男性的初婚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选择比自己更年轻的女性。理论上来说,教育程度对初婚年龄应该是显著影响的,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程度对夫妻年龄差就会有显著影响,至少就本数据而言,教育程度对于夫妻年龄差的影响并不显著。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家庭婚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夫妻年龄差成为婚姻分析的一个基本变量。夫妻年龄差不仅反映出婚姻中男女双方择偶的年龄倾向,还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婚姻模式以及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通过数据分析,在我国的家庭中,男性年龄比比女性大占绝大多数。从年龄差异上看,男性在婚姻择偶过程中比女性拥有更多的优势和选择主动权,女性仍处于不利地位。

(1)我国的婚配模式仍是以“男大女小”为主,且夫妻年龄差大多集中在夫大于妻1到6岁之间。长期以来,我国婚姻实际上是以男性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对女性的需要缺乏重视。在传统的社会性别结构中,由于男性往往是一家之主,因此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掌握家庭的主动权,在选择配偶上占有更大的优势,这就可能造成男女两性在婚姻年龄处于不平等状态。我国男性更喜欢比自己年龄小的妻子,因此男性迎娶比自己年纪小的女性成为一个选择配偶的潜规则。

(2)夫妻年龄差受初婚的年龄影响较大。男性结婚越晚,越有可能寻找比自己更年轻的配偶,结果造成大龄

女性的婚姻选择范围变窄。这致使婚姻存在不利于女性成长的消极一面。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的家族主义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几千年来都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依附的被动地位,男尊女卑。由于男性倾向于寻找比自己年纪小的女性,这种性别角色的先天优势限制了许多女性选择配偶的机会,从而影响她们的家庭,导致女性的地位比不过男性。这直接导致了大龄女性难以出家的局面,出现“剩女”现象。

(3)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户口性质、教育程度对夫妻年龄差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初婚年龄差、民族和地域对夫妻年龄差相对来说有显著影响。但从相关因素分析,夫妻双方受教育程度越高,夫妻年龄差呈现缩减的趋势。这说明女性接受更好的教育,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自由性增加了,地位也有所提升,在婚姻选择上更主动。此外,男性接受更高的教育,对传统观念的认识以及男女之间的平等自由有更深的理解,在选择配偶上也更开放。但性别不平等现象也处处可见,女性的地位仍旧低于男性。根据罗德曼的理论,男女的权力分配不仅取决去他们各自获得的相对资源(如教育、职业、金钱收入等),还来自于中国特定的文化带来的男女权力规范。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2003年的数据,被调查对象大多是1980年以前出生的老一辈人,改革开放至今已经30多年了,30年前我国的婚配模式更多的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在近十几年才发生的急剧的变革,近十几年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也发生极大的变化。婚配模式必然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夫小于妻的比例可能会大幅增加,而且出现奇异值更大的年龄差距,如何处理因夫妻年龄差而产生了新生家庭关系应该是社会学所要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

[2]戴维·波普诺,李强等.社会学(第10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白志红,李文钢.佤族男性婚姻挤压及夫妻年龄差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4]高颖.初婚夫妇年龄差的特点、变得趋势及分析——以北京为例[J].人口学刊,2012(1).

[5]顾鉴塘.中国夫妇年龄差分析[J].人口与发展,1987(4).

[6]郭志刚,邓国胜.中国婚姻拥挤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3).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家庭
家庭“煮”夫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恋练有词
夫妻忠诚协议法律行为之样态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