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阿里”电商之辩:一枚金币两面观
2016-04-20萧惑之
萧惑之
经济改革需要“思想市场”,营造“双百”语境,鼓励“争锋”,允许“试错”。
2016年亚布力论坛上,阳光灿烂,为实现“中国梦”,企业“大咖”走台亮相,各抒己见,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热烈景象。最为惹眼的当是“电商”之辩,京东和阿里的两位掌门人,再一次唇枪舌剑,观点各异,两位大佬针对传统企业“电商部”的设立,抛出了截然不同的路线图。商业专家们认为,“这是电商未来发展的方向问题,决定未来十年中国商业社会图谱的样貌”。我不以为然,倒认为“京东阿里之辩是一枚金币的两面”,时下何妨各走各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让市场决定取舍存废,最终可能是“殊途同归”抑或“两条腿走路”。
刘强东放言:多数传统企业应该砍掉电商部,集中精力做好产品研发设计工作。马云接话:传统企业应该把电商部门做大做强,销售外包死路一条。可见,两位大佬发展理念截然相左,孰是孰非,何去何从,考验商家的市场智慧。
京东看重“渠道的价值”。核心理念是强调“专业化分工”,鼓励把自家在产业链中的活做到极致,从国家利益看去,既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更可以增加效益。倘若家家都设立大型电商部门,会造成企业资金和资源巨大浪费。从零售业态看,若传统企业都去搞直销是随风赶时髦,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性浪费。刘强东的算盘是,把供应链、销售平台、营销等环节进行精密组合,像一部高精度的机器那样运转。如果传统企业直接将电商渠道交给京东去做,必然节省出一个电商部门的开支,还可以降低电商营销成本,这是靠谱的。于是抛出橄榄枝,“退一步,进两步”,与“大众情人”之电商京东亲密接触罢。
阿里看重“统领全局”的作用。核心观点是“决策质量和数据驱动”,传统企业必须把销售、投诉、服务等链条自家管好,这是决策安全和数据驱动之肯綮。企业唯更好地掌控销售大数据,高屋建瓴,才能够科学决策,也能够更好地改善客户体验。马云直白道,中国商业过于粗放式发展了,现在应该通过电商化转型来进行思想变革。让传统企业加强自己的电商部分,补齐短板,跟上时代脚步,企业电商部门要负责网上多渠道管理,还往往需要进行统筹网络营销,做好了,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面对“京东”“阿里”的两种电商发展理念,掌门人如何抉择,是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躲不开的一个现实问题。
“京东模式”更显务实。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入驻京东,很多国际品牌把京东当做自己在中国的唯一电商渠道,京东正在通过物流开放逆向推动“玉汝于成”。品牌商可以选择开放平台或京东自营,纳入京东物流,即便是品牌商的天猫店订单也可以联袂京东仓配共舞,从而获取更高效简单的电商渠道经营和更好的客户体验。古人云“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是之谓也。
“阿里模式”很有魅力。通过数据流量杠杆的均衡调配,实现吸引品牌电商加盟共享信息资源的经营模式,促使盈利结构优化。天猫是属于“高服务费+高提成”的模式,外加广告体系分成,博弈卖流量,自建电商的传统企业入伙“玩”的越多越好。相比之下,京东服务费要更低一些,并不看重搜索广告分成,更多靠销售增益。作为一个平台,阿里鼓励传统企业加盟电商,路人皆知,流量买卖就会很赚钱;一箭双雕,数据买卖也会是很兴旺,营销工具对于阿里平台极其重要。
经济改革需要“思想市场”,营造“双百”语境,鼓励“争锋”,更允许“试错”。京东坚持物流基层服务驱动,阿里笃定营销大盘创新。前者智能物流超群雄,后者营销工具夺冠军。在这场“电商之辩”中产生共识:传统企业铺好渠道和提高供应链效率十分重要,专业分工和数据驱动将是电商未竟事业的发展方向。京东和阿里都在极力往数据化方向进军。京东自下而上,从内向外;阿里自上而下,由表及里。而传统企业如何“选边”,当根据自家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做出决策。至于马云和刘强东的“潜台词”,时下不宜“揭底”,只能让时间去“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