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关村发展集团:顺应大势做文章

2016-04-20许强习牧歌

中关村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关村中心科技

许强 习牧歌

中关村示范区将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发挥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是中关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取得创新大发展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关村管委会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区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集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一系列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一个定位,双维目标,三项标准”的战略思路,主动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谋篇布局,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为示范区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中关村发展集团(下简称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2亿元,利润总额13.3亿元,分别完成计划的149%和166%,同比增长47%和42%,总资产达到了960.8亿,归属母公司的净资产213亿,同比增长8%和14%,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集团利用自有资金、代持政府资金和设立基金决策投资了85个项目,投资金额达到了22.2亿元,为海淀、房山、门头沟等区服务落地项目达到30个,园区开发投资完成了127.3亿元,是近几年完成最好的一年。

新增科技载体经营面积达到25.8万平方米,科技金融“百千万”平台服务支持规模达到了900亿,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近三年的任务,可以说这是发展集团成立以来各项指标完成最好的一年,确保了“十二五”的胜利收官。

办成六件大事

一年来,集团坚持一切从中关村示范区的全局出发,顺应发展大势,重点推进了六件大事:

其一,顺应打造经济结构的“大势”,多维度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瞄准最前沿的技术和高端产业集群,按照国家和首都集成电路布局,围绕企业人才团队、服务平台、空间等要素,多维度打造产业生态链,支持中芯二期40纳米工艺实现了量产,28纳米生产线具备每月6000片生产能力,支持紫光展锐的整合,英特尔、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跟进入资,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设计公司,开工建设了国内首家专业的集成电路设计园,投资设立了IC设计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产业组织和服务能力。通过基金投资、并购了一批重点企业、关键项目,制造子基金完成了对瑞典SILEX项目的股权收购,设计子基金牵头社会资本对美国OV项目进行全额收购,打造世界领先的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联合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共同投资了美国上市公司ISSI项目,填补了本公司在DRAM和SRAM两个产品市场供应上的空白。

其二,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势”,完善了支持创业创新的“领创”服务体系。针对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以及天使投资、创业导师、新型孵化器等服务支撑不足的问题,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和孵化体系。创新性地推出了中关村领创金融,以金融孵化器的新理念,快捷、高效果地为创业企业提供小额、无实物抵押担保的资金支持,已服务了44家企业,累积资金达到3165万元;积极打造了创新型孵化器,推出中关村领创空间,利用“互联网+”搭建线上虚拟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服务空间,实现了中关村、硅谷、保定等多个城市落地和互联运营;发起组建了中关村合众天使投资联盟,筹设中关村天使投资母基金,进一步布局创业投资链上游,不断完善创业生态环境。

其三,顺应京津冀发展“大势”,搭建起区域协同创新的“一司一金”新平台。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出“一司一金,双重架构”的区域合作共享,并实现了落地。成立了中关村投资协同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十家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总规模100亿的国内首支区域协同创新投资基金,设立了母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建立天津滨海新区,宝坻中关村科技城等规划建设,推进保定创新中心、徐州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合作,深入参与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其四,顺应中关村国际化的“大势”,完成硅谷业务“一司一金一中心”的布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瞄准全球科技创新最前沿的美国硅谷,按照“引进来,走出去,在当地”的思路,积极布局“一司一金一中心”的架构,在硅谷设立了海外子公司、合资公司和创新中心。硅谷创新中心首批入孵企业5家,入驻及挂牌企业8家,举办了硅谷高层次华人交流会等多场大型活动,成为中关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加大了对海外高端项目的投资,孵化与引进力度,丹华基金新增投资项目15个,投资金额1889万美元,累计投资项目达到了31个,投资额达到3541万美元,帮助加拿大项目Graphite和剑桥Achilles公司的在京落地,有力推动了海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对接。

其五,顺应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势”,加大顶尖人才项目全方位的支持。坚持把引进和支持全球顶尖人才团队和项目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支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特别是紧密配合中科院王中林院士团队的需求,以中关村微纳能源公司为项目平台,在规划、资金、用地、载体建设和产业孵化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和推动,顺利地实现了项目地块的摘牌,集团在市级资金的支持基础上出资1亿元,支持王中林院士科研团队的科研及成果转化平台正式搭建。

其六,顺应中关村“一核多中心”布局的“大势”,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按照示范区“一区十六园”布局,着眼于解决远郊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相对薄弱,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提升的问题,积极构建“一核多中心”创新平台,完善和提升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支持与配合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区建设,在核心区开工建设了集成电路设计图,与启迪控股、海淀置业共同设立公司支持中关村大街的改造,参与大上地地区、软件城等规划建设,积极探索远郊、郊区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在房山成立运营了中关村前沿的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服务创新平台,疏解和引领核心区企业到京郊创新及创业,已有13个研究项目和创新企业确认入驻。在延庆规划建设“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已取得了一些区块土地的一级开发授权,并承接中关村核心区功能调整,并对河北张家口等周围地区形成引领和辐射。

经过几年的努力,集团“十二五”各项任务顺利收官,圆满地实现了“三个千亿”的目标,即运营管理资产达到了1010亿元,总投资规模达到了1018万亿元,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了融资能力达到了1263亿元,已经成为北京市推动中关村发展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体平台,具备了担当更大责任,承担更大任务的能力。

创新发展“十三五”

展望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三五”发展的蓝图,将“创新发展”的理念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能源形势,要求继续集中力量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能、化解矛盾、补给短板上取得更大的成效。中关村作为我国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在中关村管委会的组织引领下,深入实施“1+6”、“新四条”、“新新四条”为代表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统筹一区十六园的发展,推动示范区建设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增添了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强大信心和强劲动力。

下一步,发展集团将深入贯彻学习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所承载的使命责任和面临的重大机遇,努力实现服务示范区的能力、资产和效益三个翻番,为中关村的发展争做“四个贡献”。

一是为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做出新贡献,进一步盯住高校、海外和有影响力的企业三个方面,围绕项目引进人才、“三位一体”地统筹创新资源配备,集中力量支持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一批产业集群。

二是为构建“一核多中心”的创新平台做出新贡献。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做强中关村核心区,推动郊区逐步形成一批创新的中心,用大数据做好产业组织,用“互联网+”做产业服务,引领提升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和新产业承载能力,增强新城承载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疏解的能力,带动所在区域的发展。

三是为助推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做出新贡献。主动对接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要求,充分发挥“一司一金”统筹平台的作用,整合带动中关村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要素,积极输出中关村创新理念、品牌和管理模式,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四是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新贡献。面向创新创业新需求,以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为导向,以专业化为特色,做大担保,做强租赁和小贷,做优基金系,打造一体化、综合性的金融一体服务体系,结合天使引导基金、天使成长营、天使联盟以及集团运营和参与的众创空间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到2020年,中关村要建设成为具有产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发展集团一定牢记使命,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有力指导下,依靠各区、各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好国有资本推动支持科技创新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为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关村中心科技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