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2016-04-20覃庆泉
覃庆泉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期,且训练周期较短,对重量的把控程度不如成年队员,往往在比赛中不能正常发挥训练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技术环节和心理因素。心理能力与体能能力、技术能力、智力能力是举重竞技能力的组成部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抗干扰能力,在关键的试举重量中能否保持心理稳定和技术动作的正确发挥,除了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合理的技术动作外,对比赛心理能力的承受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断完善竞技动作,提高一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的基础上遵循举重比赛的客观规律和青少年运动员复杂的心理特征,有效地抓好赛前心理训练,使运动员以较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对提高举重运动员的成材率及比赛能力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作用。
一、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与心理训练的关系
由于项目的特征,在青少年时期要以打基础为主,专项方面主练竞赛动作及相关的辅助动作,从一般素质及力量素质来讲,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爆发力,专项技术运用上,要求快速、协调、用力节奏合理;从战术方面讲,比赛要求稳定状态,举重比赛抓举、挺举分别进行三次试举,针对青少年队员的特点,一般开把重量比平时最好成绩低10公斤~15公斤,以确保抓、挺前两把的成功。遇到有机会取得好名次时,适当提高开把重量,但为了在比赛中树立队员的自信心,一般不宜开得太高,万一试举失败造成运动员的心理阴影。比赛中教练员更多的是把运动员的情绪稳定住,不能因为不良的情绪和过度的焦虑状态会引起心理上的失控而影响专项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说心理训练与技术训练及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完整训练体系,是培养与提高运动员比赛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训练在赛前更加重要,是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
二、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赛前心理特征和表现
由于比赛次数少,临场经验缺乏,想比赛,怕比赛,担心比不好,越临近比赛心理压力越大。这种现象的形成,直接影响队员的成绩发挥,是造成试举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赛前心理因素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紧张状态,对荣誉感的强烈渴望,对自己取胜的要求过高,想法太多,害怕被教练员埋怨等等,思想负担重,失眠,人为的打乱平时的生活节奏;再有就是赛前持有无所谓状态或者盲目状态,运动员自认为比不赢其他队员,缺乏追求目标,在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进取心,或对比赛产生盲目自信,结果得不偿失。如果出现上述的某种因素,将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水平发挥。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尽量排除运动员的赛前心理障碍,使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工作形成较好的竞技状态。
三、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心理对策和比赛计划
1.赛前准备部分。教练员要多了解比赛场馆,同级别的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妥善安排好队员控、降体重的食量,制定出合理的心理对策及赛前训练方案。如:不同的天气状况如何练,赛前半个月如何上量,如何确保赛前试举成功率达到95%以上(开把重量),对比赛中模拟重量上了就能成功举起,遇上状态不好时尽量不上重量,适当的绕开走,语言上要激发队员对比赛的自信,树立发挥应有水平的信心。
2.临赛心理准备要求。运动员到达比赛地点后,进入临赛状况,这时比赛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不同格式的场地、气候、住宿、饮食、对手等外界条件刺激而产生情绪波动,此时尽快适应。教练员要多与运动员交流、沟通、用经验不断疏通运动员的疑惑,在与运动员交流中尽量不谈比赛的事情,多谈一些有趣的话题,饮食上不要与平时区别太大。青少年运动员中好奇心比较强,这样就要求教练员有问必答,不断解开运动员的心结,让队员保持清醒头脑,轻装上阵,充满信心投入比赛。
四、赛前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通过比赛可以提高,但主要是靠平时言传身教的培养。举重的乐趣也在于不断的征服新重量,练就扎实的技术功底。训练中80%~90%运动量的高成功率也是练心、练胆的重要渠道,高成功率也可练就更加稳定的心理状态。教练员在小队员比赛前心理训练上应该遵循不同年龄段的规律性,讲究实效性,心理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帮助小队员把尚未成熟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比赛的认知程度,教育、培养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运动员为了自我价值的认可和实现而努力拼搏。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加强赛前心理训练,对稳定情绪,增强比赛信心,对提高比赛中的试举成功率起到重要作用。教练员必须长期重视心理训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是短期内能够形成的。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综合训练能力十分重要,假以时日能达到高水平的专业队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好的比赛发挥能力更为重要。因此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逐渐积累和发展对运动员有稳定的心理,良好的专项技术才是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的关键。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