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思路创兴业之城

2016-04-20刘雪媛刘丽艳

活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民生

刘雪媛 刘丽艳

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从速度向质量的完美蜕变。2015年,全场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78亿元,粮食产量实现十三年来连增,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8元。

开节并重 质速统一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近年来,二九一农场共吸引资金7亿元,6家地产开发商进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提高到86.7%……

然而,建设一座新城镇,绝非一件容易事。二九一农场土地资源有限,同时,地理位置处在“压煤区”,省政府已为城镇建设划定了区域。

面对种种局限,二九一农场党委最终形成了“求好不求大,求优不求全,求特不求同”的思路,走集约化、节约型建设之路。

为做到“节制”建设,农场本着“机制活化、投入多元”的原则,通过“旧楼换一点、土地生一点、分公司和农场投一点、上级拨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同时,采取土地置换、合作开发、有序流转等形式,加大有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盘活了已关停多年、占地22万平方米的麦芽厂,开发了容纳25栋楼房的龙脉住宅小区。原特色蔬菜种植基地一直处在场部住区内,影响城镇建设品位,农场就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其挪到同三公路边上,使农场社区服务楼、宾馆等得以顺利建成。

以城促产 以产兴城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修一条路,盖一栋楼,没有产业支撑不可能持续。以城促产、以产兴城,才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关键之举。

二九一农场通过“一产要有突破、二产突出优势、三产要有提高”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哈同高速公路左旁,农场特色蔬菜种植基地,102栋钢骨架大棚林立,全年产值250万元,利润100万元。农场又大力度引进外地客商,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的闲置期培育种植双胞菇,在出菇期可以现场采摘。

同时,农场依托农业生态旅游打造绿色优质水田观光带,旱田观光带,全年可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

哈同公路右侧,工业园区映入眼帘。壮观的工业园区包括六大功能区:食品加工区、副食品加工区、畜禽加工区、原粮深加工区、有机肥生产区、建材生产区。园区占地200万平方米。由10多家绿色稻米加工、冷冻加工、生物肥料、免烧建材加工等企业建起的4条产业链,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4300万元。

农场注重改变高投入、粗加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推行“清洁化”、“低碳化”生产,提升绿色农产品、副产品、畜产品资源利用效率,以二九一米业转型为“蓝本”,探索“龙头+基地”新模式、股份合作新机制,大力推进现代化工业与现代化农业深度融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倍增。

农场以住带商、以住促商、商住聚人。休闲、商服、餐饮、运输,成为农场就业的“吸纳器”。

“金马橱柜”自从落户二九一农场,生意越来越红火。老板崔占英对记者说:“从富锦来到农场做生意,两年来,收入还不错,其实农场的房价和房租不比我们富锦低,当时我来这儿做生意是下了决心的,现在来看来来对了。”

农场职工于晓乐在农场开了旅店,生意挺红火,采访时,她感慨地对记者说:“想不到我在农场还能开旅店,而且生意还这么好,像现在这种日子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这一带二的商服,是我们在搬迁中置换的,我们看准了农场小城镇建设的商机,真的感觉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2013年1月10日,佳木斯市商人在农场老客运站旧址上,开了农场规模最大的易购超市,这也是农场通过盘活旧资产招商引资兴城的一个实例。

2014年,农场以围城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年创产值3.4亿元。

民生之城 和谐之城

记者在在二九一农场采访时,农场机关上班的张晓静高兴地对记者说,“自从农场场部有了公交车,我们上下班可方便了,机关门前有一站,我住的小区也有一站,夏日炎炎烈日晒不着,冬天寒风凛冽也不怕,上下班真方便。”

二九一农场的夜晚越来越亮了,公园、广场,街道两侧,散步的那样悠闲自得,跳广场舞的那样整齐有力,还有跳扇子舞的、交谊舞的,感觉真是很专业。记者采访了在银行上班的黄主任,她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在二九一农场生活真的感觉很幸福,农场安装了路灯,现在街面的楼体都亮化了,我常常要晚上出来走走,欣赏一下美轮美奂的霓虹灯,感受惬意的都市般的生活。”

小城镇建设要以民生为本。农场党委对如何建设小城镇有着明确定位:民为本,城镇的主体是“人”,城镇的建设力度不仅体现在速度上,而要建立在民生之上。小城镇建设,宗旨必须造福全场职工群众、建城成果必须体现在民生上。

几年来,这个农场采取多种方式投融资,进行物流中心、文化广场、殡葬中心等公益性建设。改造城镇道路46公里,将通江路面、中央大街拓宽至24米,基本形成现代交通网络,率先在垦区农场中开通了4路便民公交车服务;安装交通信号灯及交通监控系统,在居民区监控摄像头。规范了交通、社会秩序。秉持人本理念,铺设人行道、盲人无障碍通道,方便职工安全出行。

注重实际解决矛盾。近年来,农场党委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头等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并落实在行动上,顶住困扰、顶住压力,投资9000万,变供热公司个体经营为农场经营,解决了多年职工群众期盼的供暖供需矛盾,完成供暖主管道1500米,集中供热面积增加到70万平方米。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提高农场城镇化水平。提升职工幸福指数,小城镇建设要建管结合,统筹兼顾。

农场创新推行“多位一体”城镇管理新模式。按照“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起城镇综合信息服务管理“五大平台”。这种“集中式”和透明化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了小城镇的创新管理。

转变职能提升服务。农场党委逐渐认识到,要真正尊重民生、贴近民生、倾听民声,必须推进管理职能向综合服务职能的转变,农场以“大社区”为服务中心,构建“服务平台”,全面拓宽“大社区”公共服务覆盖面。

如今,徜徉在二九一农场宽阔的柏油路上,黑色路面宽阔平整,白色的斑马线清晰可见,在十字路口红绿信号灯的引导下,车流有序,夜晚霓虹闪烁将农场小城镇映衬得绚丽浪漫。每一位职工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民生得到了尊重,社会更加和谐。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民生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民生寄语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