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族秧歌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
2016-04-20孙玮璘
孙玮璘
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表现,人是艺术的中心,人是艺术表现的目的,艺术是人类生命最璀璨的花朵。人从与自然一体的混沌中苏醒,恰如人从黑暗的专制之下觉醒,所以说,回到和重新发现人本身——这寻根的逆向追求,是最具有艺术的现代意义。 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是一个少舞蹈的民族,其民间秧歌舞可算是迄今仍然活在民间的汉民族舞蹈的代表。所以,通过对汉民族秧歌舞的分析,可以看到汉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就艺术发展而言,现代审美意识是最接近艺术本质的现代追求。通过对汉民族秧歌舞蹈所具有的现代审美意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加深对这种意义的理解。
秧歌舞蹈的现代步伐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又能够敏锐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
新中国的成立,给舞蹈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舞蹈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具有突破性发展的里程。广泛流行在民间的秧歌舞蹈经过舞蹈艺术家的收集、整理、在编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同时,以一种舞蹈组合的形式进入了教学的课堂,力图形成规范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其中优秀的舞蹈组合有:《过街楼》、《逗蚰蚰》、《魁扯腿》、《熬鸡汤》等。这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舞蹈组合,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的确,它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审美追求,有着经得起岁月考验的鲜明特点。如《过街楼》、以传情为目的,通过每一个眼神和动作,将恋爱中的姑娘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却又具有中国传统女性“含而不露”的审美特点。正是因为这一点,使这个教学的舞蹈组合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训练价值。然而,这种“含而不露”的审美特点却多少缺乏现代意识,必然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被突破。
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在经济上的全面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进一步解放,在国内人文主义思潮和国外“寻根热”的影响下,汉族秧歌舞蹈艺术创作开始了向本位文化“寻根”,向人自身回归的创作阶段。这是一个令人激动、振奋的阶段。这个阶段以张继刚的一系列舞蹈作品为代表。
他以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发现和感知着时代的脉搏与审美意识的转向。他突破以往“讲故事”的形式,开始用大色块、长线条结构舞蹈。在对中国这既有古代辉煌文明,又有近代落后挨打的屈辱地位的历史,进行民族性与人性的透析,并以此为基础,在前人给后人的巨大遗产中,挖掘出熠熠生辉的精华,以弘扬和增强民族自信心。这些心灵的感悟,通过如《黄土黄》、《俺从黄河来》、《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走西口》等作品加以表现,准确地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和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概,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国人在长时间的压抑、束缚之后,深切地体会着生命之泉在心头流淌,生命之潮在胸中激荡。正是这不竭的生命力,使我们头一次看到自己民族在于命运抗争时的高大形象。人民不由地为之感慨、兴奋、流泪!
秧歌舞蹈的纯舞性
审美是功利的,人们应该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去欣赏,以得到一种审美的情感愉悦,这是艺术欣赏的真谛,也是舞蹈艺术欣赏的真谛。秧歌舞蹈的现代审美意识也体现在这种对功利性的超越上。
无论任何一门类的艺术形式,都有一个走出实用价值而追求艺术与审美意境的过程,舞蹈艺术自然不能例外。以往的秧歌舞蹈(包括各种名族民间舞蹈)常常与庆典、祭祀、图腾崇拜和宗教仪式有关,在神秘意味背后却无法摆脱自身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虽然它们有着可忽视的审美意义,但它们不是真正的纯舞蹈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审美意识的觉醒和主体地位的提升,艺术的实用性和功能价值不断地淡化,其独立的审美意味不断强化。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已不再相信它的宗教迷信内涵,从而使它作为一种审美或娱乐形式存在。这种超越功利的审美价值具有很强的文化凝聚力和理想感召力,具有一种引导人们变得纯洁、崇高的精神力量。
这种审美意识的现代化使得舞蹈创作者追求一种能够感动人的情感形式,作品开始注入编导者自己的个人感受体验,以表达编创者本人的思想,塑造“个人”的独立性。舞蹈创造者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叙述故事、模仿自然或塑造典型人物,而是更深层次地追求表达人内心的灵动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使舞蹈进入到一种“纯舞性”的艺术境界。
所谓“纯舞性”是指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志、情感和个人无法用语言说清楚,只能用舞者的肢体,以其流动的线条和结构在舞的过程中表达,比如:《新衣服 旧衣服》,通过新衣服与旧衣服的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过程的主观感受,这恰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这种源自生活的哲思是创作者独特的生命感悟。这种体验与感悟在舞蹈作品中以精美的意象造型和连缀的线条加以表达,便构成舞蹈作品“纯舞性”。
随着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影响,世界文化在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作用下,也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趋同性,这是一种客观趋势。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汉民族的秧歌舞蹈正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在迎接挑战和表现主体个性的过程中,向世人呈现出自己的现代审美意识。这种现代审美意思,正是中国汉族秧歌舞蹈走向世界与异域文化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前提。只有走向世界拥有现代审美意识,才能最好的保持具有深层次文化底蕴的中华传统。这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中国人
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2]王克芬,隆荫培. 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
发展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
[3]隆荫培,许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
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4]刘青戈,贾安林. 中外舞蹈作品赏析.青
岛出版社,2004年出版.(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