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民参与问题
2016-04-20任明岩
任明岩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极为重要的内容,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深入了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概况,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本文简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情况,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参与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公民参与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的成果
(一)政治参与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政治参与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公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同样,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这都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近几年来,公民教育越来越在中小学普及,未来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同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飞速发展一道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文化环境。各种非政府组织以及群众自治组织的发展和建设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社会环境的支持。
(二)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得到了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可以体现在法律建设、制度完善和新制度建设三个主要方面。首先,在宪法以及各项法律中不断稳固人名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不断体现出对于公民权利的重视和维护。其次,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公民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到这些制度中去。最后,政府还陆续推出了一些新制度,如专家质询制度、民意检测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等,这些新制度的推行无疑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注入了活力,为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多样化、多方位和多层次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同时,公民权利意识也得到了显著地发展,公民越来越对于自己的投票权、表决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予以重视。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合理运用这些权利才有可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才能对政府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当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不足
(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参与能力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公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增强了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但是,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和参与能力的提高却相对缓慢。
目前大多数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依旧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导致了政治参与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参与的盲目性,二是政治参与的功利性。盲目性体现在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跟风随大流的现象严重,缺乏主见。功利性体现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只关心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于和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相关的问题持较为冷漠的态度。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不平衡
首先,中国目前沿海和内陆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公民政治参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由于改革开放相对较早,公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多的改善,文化水平也相对提高,人们对于政治参与的诉求相对较高,政治参与意识相对较强。而内陆地区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政治参与意识也相对落后。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教育资源,始终处于区域政治参与的中心地位。相反,农村由于公民生活水平不高,受教育水平不高,政治参与意识也相对较低。
另外,不同职业的公民政治参与发展极不平衡。目前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职业的公民间,由于经济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不同职业的公民对于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诉求都存在着重大差别。比如像党政机关公职人员、高校知识分子、企业高管等职业的公民对于政治参与可能会抱着理性的态度。而社会的低收入群体,由于其参与能力和参与意识的缺乏,对于政治参与可能就会抱着感性的态度,这极有可能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埋下隐患。
(三)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
首先,选举渠道不畅通。选举中依然存在着选举人对于候选人的了解不足,候选人的产生方式不透明,对于候选人当选后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人大代表选举并不一定能完全体现民意等问题。
其次,社团组织功能发挥不足。社会团体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能锻炼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甚至代表公民表达民意。但是,我国的社团组织受政府和政党影响依然巨大,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破坏了一条公民政治参与的便捷途径。
再次,大众传媒参与不完善。大众传媒包括了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现代政治参与方式,公民可以通过以上这些方式关注政治发展,了解政治参与知识,从而对于政治发展提供宝贵意见,但是目前中国的大众传媒对于政治透明度的关注度不够,起不到监督政府的作用,同时政府对于网民一些政治言论的限制也不利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四)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
对中国而言,促进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是相当重要和紧迫的,目前,中国的政治参与制度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程度还很低,尤其在一些具体的操作环节上依旧存在着相当大的改善空间。
虽然宪法中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有着较为清晰地阐述,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上,却没有一部法律条例进行阐述,可以说,目前中国缺少了一部规范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单行法规。
结语
在中国政治参与的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参与会产生危机。俞可平认为,政治参与的危机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民在政治上极为冷漠,没有参与热情;二是公民有很高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需求,但缺乏通畅的合法参与途径,从而导致非法的或非正常的参与大量出现;三是公民在政治参与中与政府发生大规模冲突;四是公民参与失去控制,危害社会的正常秩序。蔡定剑认为,作为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选举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和公民社会在当前中国只是部分具备,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难和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当前中国政治参与的困境在于,一方面是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不够通畅或是缺乏相应的政治参与制度,另一方面是公民政治参与冷淡或是参与过度。因此,在现阶段,如何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和参与途径;如何培养公民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技巧;如何引导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应该成为中国学术界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