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究

2016-04-20郭静进

2016年7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建议

郭静进

摘 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统筹各项资源,行政事业单位要在新预算法的指导思想下,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期望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共行政事业的服务者,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资金的使用更应经得起社会公众的监督,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铺张浪费、腐败是公众更加关注的问题。同时,加强预算管理,也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去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因此,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管理对未来进行规划、指导当前、服务民众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重视不足,缺乏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需要对各部门的财务规划、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整个过程需要单位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和有效参与。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预算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下达相应的预算上报指令,导致预算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的开展和进行,也就无法做好资金统计工作。还有部分领导人员对预 算管理存在错误认识,认为预算编制只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不需要划拨专人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可以由财务部门统一完成。而许多财务部门的员工由于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对于预算编制不甚了解,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蒙混过关、草草了事的现象。

(二)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缺乏科学性战略性

上面提到预算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协调配合,充分说明了其工作量之大,因此做好预算编制工作所需时间较长,而且过程也相对繁琐。这就导致编制过程中,一些财务部门缺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和减少工作任务,往往只花费一两个月就把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观念落后,仍然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编制法,以上一年单位的各项支出和人员花费为依据,与当年新增加的单位预算进行相加,得出今年的总预算。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这种传统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从而使预算编制失去了应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三)经费使用偏离预算,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国家法律规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年度预算一旦上报并经过审核、批复之后,除非发生不可抗拒因素,否则一律不允许地方部门自行更改和超范围拨款。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组织对国家法律法规熟视无睹,擅自更改专项财政拨款的用途,使得原本上报的建设项目成了地方部门索要资金拨款的幌子,严重损害了财政部门正常的资金调配。近年来利用公款、财政拨款挥霍消费、购置房屋等现象屡屡发生,很大原因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惩处措施,弱化了法律的权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与单位领导的绩效考核脱钩,预算执行不到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成了“纸上谈兵”,难以发挥应有 的财政预算和资金管理作用。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预算管理认识,构建预算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之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单位领导的预算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手段传统守旧有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负责人要加强自身的观念理论学习,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科学化、标准的管理模式,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要求,细化部门财务预算,树立财务人员的知法、守法、护法意识,从根本上杜绝预算 管理失准问题。在单位内部,要尽快建立健全标准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从制度层面上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和法律保障。

(二)加强预算编制工作,细化项目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关系到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财务报表以财务划分等一系列的工作,是行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行政财务部门要想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首先要从账目报表、财务统计等基本工作做起,为预算,管理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单位内 部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的沟通交流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传播,防止出现重复预算和纰漏预算。再次,根据各个部门职能分工不同,以往年的财务预算为基础,根据当年的财务支出,制定出初步的年度计划报表。最后,财务预算部门要对项目预算和计划报表进行详细审查,尤其要做到细节优化处理,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三)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为确保预算执行的有序开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预算审查。可将编制好的预算提交管委会审查,如果预算不合理或是与单位利益相冲突,则应由提交预算的部门进行修改,然后再次提交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其次,为实现预算目标,可将其分解后下达到各个责任主体,这实质上是对预算指标的细化与落实。此项工作可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分解过程中应遵循全局性、可控性、公平性及定量化等原则。再次,当预算确定之后,一般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但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可对预算进行调整,如国家政策变化、单位总体规划变化等等。对于需要调整的预算,应由责任人提交书面申请,并经过逐级审批后,最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最后,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提高预算内容的可行性,并确保预算指标定位准确,在此基础上树立预算的权威性,只有预算具有足够的权威性,才能确保单位全体员工按预算要求执行。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健全相关的机制给预算执行提供保障,如组织机制、核算机制、监控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等等。

(四)落实预算绩效考核

为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预算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积极性。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制度。对预算的考评主要是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考评过程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并围绕年度目标对各部门进行考评。其次,在考评方法的选择上,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具体考核的内容,从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综合记分法中,选取一种最适合的方法作为考核方法。再次, 当考核工作完成之后,为使考评结果能够落实到实处,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考核中完成预算的部门及个人,单位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对没有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及个人,则应给予适当的惩罚。单位可将奖惩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并排除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执行的干预,这样不但可以调动部门及人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三、 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以新预算法为指导,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机构设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预算绩效考核等环节入手,强化预算刚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要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将预算指标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人员,激励全员完成预算指标,从而降低单位经费支出,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邓克平.浅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9).

[2] 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3(2).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