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区教育县的发展轨迹
2016-04-20王定才
王定才
正当新课标精神和新课程内容在全县教育改革中践行之时,在新课改全面深入推进之际,易门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30年来,笔者迷恋于易门这座滇中水城,耕耘于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从研之情,一点一滴浸润着我的心灵。本文以一个“老教研员”的情怀,把30年来笔者亲历、见证的有关易门教育改革与发展写下来,以飨同行。
“易门教育现象”
奇迹不可能重复,但会不断发生。“易门教育现象”简单说就是“易门中考神话”。易门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虽然不具备地理、经济和生源优势,但中考教学质量逐年攀升,连续10多年平均分和优生率居玉溪市前列。
易门教育为何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带着这样的疑问,2015年2月,按照玉溪市政府的要求,市教育局教科所组织中小学教研员11人,由副所长、特级教师吴永林带队,对易门教育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分中学组和小学组,先后对浦贝、六街、龙泉等地的中小学进行调研。调研的形式主要是进课堂听课,查教师备课,召开教师座谈会,与学校领导交谈等。共听课83节,查教师备课本76本,召开教师座谈会5场,走访13位中小学校长和学校中层干部,并查阅部分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调研组最后形成了以《客观看易门“中考”,务实求高考质量》为题的“易门教育现象”专题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报告就中考成绩概括了两点:
一是优秀学生率高。以2006年至2013年为例,中考优秀学生率指标高居全市第一,创造了“中考高优生率”的奇迹。每年有数百人被玉溪一中、玉溪师院附中和玉溪市民中这3所市级优质高中录取。
二是易门中考平均分在全市8县1区中成绩突出,创造了玉溪市“中考高平均分的奇迹”。以2007年至2014年8年间全市统考、统改的中考总平均分为例,易门县每年都要高出全市平均分70多分,最高的是2012年,高出106.5分。这是让易门人民光荣和自豪之事。
该报告对易门中考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易门教育创造了一个“中考的神话”,是“山区教育的一面旗帜”。每年中考成绩揭晓之时,人们总是一片赞许之声,招生时节,更是喜出望外,除了玉溪市属3所优质高中学校外,也有一些学子被录入昆明部分优质高中和曲靖一中。这些优质高中每年在易门录取的学生超过400人,2013年达470人,相当于易门县每年向外输送了6~8个班的优生到市内外优质高中就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易门百姓子女享受更多优质教育的愿望。
“易门教育现象”并非偶然
让易门人民子女尽可能多地接受优质教育,是易门教育人几十年来始终追寻和奉行的主流价值观。多年来,虽然易门一中年招生规模从原来的6个班(300余人)扩大到现在14个班(750人),但易门2 000人左右的初中毕业生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就读易门一中,普高办学规模严重不足。为此,办好初中,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能走出易门,到玉溪、昆明接受更加优质的高中教育,是易门教育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俯首听民意,躬身解民忧。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只有面对面地回应民需、破解民困、顺应民愿,尽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根本利益。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教育要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不能按照传统的模式实施“追赶”战略,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模式实施“超越”战略。就教育而言,其周期性较长,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易门历届教育局长做好传承,非常重视走内涵发展之路,高标准、严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上世纪80年代初,县教育局调配组建精干的教研员队伍,为易门中小学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狠抓教改实验和教学常规管理,迈出了易门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定步伐。
到了90年代初,县教育局十分重视总结推广教改经验,积极推进教法改革,编发《易门县小学各科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到1993年,在玉溪地区小升初统考中,语文、数学平均分、及格率跃居全区第一,使易门小学教育强了起来。90年代末期,通过施行严谨治学,科学管理,使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超前培育管理人才,学校管理队伍和教研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倡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易门教育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本世纪之初,易门教育秉持在创新中思考,在务实上着力,敢管会管,大胆调整校长,配齐配强教育科研人员;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精细化管理”和“前有金子,后有鞭子”的管理考评制度。自2002年起,中考平均分、优秀学生率居全市第一,易门教育得以做优做强。
“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末期,县教育局勇于开拓,取消了县“小升初”统考、统改,全县中小学实行统一的作息时间,强推教学模式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提质增效有新突破,易门教育继续保持中考成绩高位运行。
最近两年来,许卫光局长大胆创新,勇于担当,强化教育质量管理,筑牢学校安全卫生食品质量保障线,对全县中小学大宗食品物资实行招标统购;抢抓机遇,高标准强劲推进“美丽校园”“校安工程”建设和教育信息化,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体察师情,调整绩效内改分配方案,公开考核调动教师,大力调整交流校长,盘活优化了教育人力资源;创新办学机制,引入云师大与易门一中联合办学,为实现高中阶段的教育腾飞开辟新道路。
易门教育再出发
一刃十年锋。30年来,在历届易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易门教育励精图治,上下求索,稳步前进。易门教育人精诚团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个“实”字,在执着中坚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脚踏实地办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一名“老教研员”,深感每一个教育人都只是易门办学史上的一块铺路石,取得的成绩属于过去,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易门教育任重道远。
如何办好易门教育,易门教育应秉持怎样的思想理念,易门教育怎么定位,如何打造一个充满朝气、富有生机的易门教育?成为一道严峻的命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越己者,恒越”。在易门教育“全力打造一流质量品牌,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关键节点,必须用新的更高质量标准引领、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构建“易门质量”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百年常青基业,为发展教育阔步向前贡献更大力量。
种树者必培其根,育德者必养其心。集山区教育、农村教育、民族教育于一身的易门教育,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贯彻落实教育发展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又要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积极解决好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走内涵发展之路,高标准、严要求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易门县教育部门提出了坚持“以德育工作为首,教学工作为中心,安全工作和后勤工作为保障,努力促进师德、师能、师风的提高”的指导思想,以及因地制宜地“立德树人、精细管理、质量立校、文化润校”的工作思路。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教,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明确的办学宗旨,清晰的管理目标,严谨的教学教研,过硬的教师作风,全新的育人目标,毫不松懈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推广与运用工作。以“质量是压力,廉政与安全是风险”的底线意识,努力开创“学校更有朝气,师生更尚道德,教学更添智慧,文化更具魅力,教育更富创造,师生更感幸福”的易门教育管理目标,努力实现“成就所有人,快乐每一天”的价值追求,在执着与坚守中奋进。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探寻易门教育改革发展之路,在执着与坚守中,易门教育再次迈出了发展优质教育、特色教育、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实步伐。创造“易门教育现象”的秘诀不仅在于“有明确清晰的办学理念,大胆持久的改革创新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灵活的管理方法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还在于易门教育始终能几十多年如一日地围绕“高效创新课堂”这一主题,进行不断研究实践和推广运用。其引擎又在于逐年形成的四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激活了县域教育一盘棋,让一线教师体味教育的真谛,掌握提质增效的秘诀,让广大教师能体验到基于职业而产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