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2016-04-20王海峰
王海峰
【摘 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注重口味,特色,载体,品牌。口味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基础;特色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灵魂;载体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依托;品牌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支点灵魂。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
群众文化活动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的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如何持久开展,一直是困扰组织者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要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必须注重口味,特色,载体,品牌。
一、口味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基础
口味强调的是喜爱与兴趣。社会己进入和谐发展的新时期,“以人为本”己成为时代的主题。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计划经济时代,群众文化活动是“官办民看”,突出的是宣传,很少考虑群众的感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呈现出人口流动性加大,社会出现“农民工”“打工族”等流动群体;社会提倡实现个人价值,人的个性张扬,更放纵自我,更寻求体验自我的机会;社会步入休闲时代,休闲文化形式日趋多元等新特点。社会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竞争激烈,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己由以组织者为主向以群众为主转移。
古人讲“世易时移”“因时而化”,面对社会的变革,群众文化活动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探求群众口味,适应群众口味,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口味,作为活动可持续开展的根本和起点。当然,众口难调。难调也必须调。我国一些地方近年开展的“戏剧进校园”、都不失为培育欣赏口味,引导欣赏方向的办法。
二、特色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灵魂
地域特色文化因历史的沉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群众紧密相连。群众文化活动应把地域特色文化视为生存的魂。
特色需要发掘。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这些不同的俗和规矩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蕴含,可谓千差万别、风情万种,我们要深入挖掘,使之闪耀时代光芒。如湖北黄冈是黄梅戏的故乡,自古就有"一去二三里,村村黄梅戏"的佳话。除了黄梅戏还流传着楚剧,东路花鼓戏,东腔戏等五个地方剧种,虽有特色却奄奄一息。为了让这些民间艺术珍宝重现异彩,近几年,当地政府拿出专项经费进行挖掘。定期举办黄梅戏艺术节、地方戏曲新作展演、民歌民舞民乐汇演等大型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这些特色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舞台。
特色需要整合。优秀的传统的文化珍珠,散落民间并不耀眼,显不出特色,当我们把它们拾起,连成一串,就会成为特色独具的耀眼光环。如海南省海口市每到春节都开展众多文化活动,因分散而缺乏特色,一直没有形成节庆文化品牌。2007年,他们整合海南民俗文化,以“万春会”为品牌,打造“万春会”的本土文化特色,注重、依照群众的需求,组织一系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让群众春节期间在“万春会”有得玩,有得看,有得吃,真正享受到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大餐。
特色需要雕琢。璧不琢不成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表现形式,有的肯定是很粗糙,有的甚至很低俗,要把其打造成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品,使其成为群众文化活动持久闪耀的亮点,就必须下大功夫,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如二人转,是东北民间广为流传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以“粗口”著称,在过去可以说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过雕琢,特色不退,魅力不减。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还从东北走向了全国,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常演不衰。
三、载体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依托
文化载体是文化赖依生存的诗性空间。可以说,没有载体,文化就无所依,没有载体就没有文化。一般来说文化载体可分为:物质性载体和精神性载体。就群众文化活动而言,物质载体应以广场、公园、剧场等为首选,精神载体可以民俗和现代节日为主,但二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必须是物质和精神的有机融合,是文化时空、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有机表现体。选择群众文化活动载体,让人民群众持久的认同你,就必须使这一载体既渗透着时代文明发展的印记,更流露出文化载体对人类永恒的情感主题:亲情、友情、爱情和真情的人生关照。以此营造一个记忆点,使其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习惯,让亲历的人有良多的回味,从而使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永远长青,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否则,即便是有节日形式,或具有丰富蕴含的传统内容,也会冷冷清清。
文化载体必须精心寻求,然后不断提炼、提升。贵阳市花溪在2000年到2005年,为追求唯一性、持久性的文化载体,先后尝试举办“贵阳国际童声合唱节”“花溪浪漫节”“中国花溪生态论坛”“中国摄影博览园”“中国民族舞蹈公园”等活动,2006年才确定以“花溪之夏艺术节”为载体,突出音乐主题并和全国舞蹈荷花奖大赛轮换举办的思路。7年不懈探索,可谓佳话。
四、品牌是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的支点
群众文化活动是向人们提供的是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应注重创建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以更清晰的角色、更经常的频率、更持久的影响力参与到群众休闲的生活之中,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创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首先要加强品牌精神建设。品牌精神是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DNA;是对品牌实质的一种速记,应简明、具吸引力。品牌精神是一种价值认同、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应亲切、具扩张力。强大的品牌精神使消费产者对这一文化品牌产生一种文化自觉,人们一看到它,一听它就想参与其中。如持续十年的中国老年合唱节——“永远的辉煌”;河南的梨园春——“擂响中国”。 以其独具的个性、地位和共享的经验,给人以亲切感、信任感,吸引着人去关注和参与。
其次要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体现在特定活动身上的实用价值;二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附加价值。品牌的附加价值就是品牌的人文意义。它对大众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社会观念、文化习俗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品牌价值是资本,以此寻求合作,投资方会不请自来。品牌价值是市场,政府换届领导更迭也不会轻言放弃。 “晋江戏剧展演节”历经28年,影响力吸引力至泉州和厦门等地方,成为闽南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块金字招牌。
第三,要坚持品牌创新。品牌的核心是创新,品牌的活力在于创新。品牌创立之后不能一成不变,否则无法长期在市场占领优势。品牌创新是以科学的品牌战略使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延伸,从而保持其长盛不衰的活力。许多著名文化品牌都是在不断创新中生存、发展下来的。石家庄每年一届的“彩色周末”己举办了15届,开始在广场,后来扩展到公园。现在横向在河北11个省辖市全面铺开,纵向延伸到周边的县城、乡镇乃至农村场院,呈风起云涌之势。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在此交汇,俗文化与雅文化在此融合,这就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