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综合改革≠……

2016-04-20成黎明

大学教育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综合

摘要: 高校综合改革是当前热论话题,通过逆向思维的路径对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查其基本内蕴和主要特征有助于理性缜思。全面改革不等于推倒重来、齐头并进,而是强调高校改革范围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视野的全局性。深化改革不等于西化、去中国化,而是体现为深入批判的理性自觉和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扎根实情、坚定前行的办学定力。综合改革不等于单项改革的简单叠加、内部整合,而是要增强改革的关联性、协同性和耦合性,具有“集成”意识。改革不等于没有规则程序、朝令夕改,高校综合改革应做到于法有据,坚持程序正当。

关键词:高校改革;综合;全面;深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2-0112-05

收稿日期:2015-11-29

基金项目:2013年度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XJK013QGD001);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3JDSZ2051) 。

作者简介:成黎明(1981-),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大学办公室助理研究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党的十八大作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4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部属高等学校开展综合改革,在2015年完成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和报备工作。在中央的统一布局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高校正在深入开展新一轮的综合改革。作为一项贯彻中央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一项破解当前高校发展困境的重大行动,高校综合改革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针要求,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又要遵循高等教育内在规律和高校改革范式逻辑,注重改革的渐进性、延续性、稳定性,真正做到全面、深化、综合相统一。但是,一些高校、一些人习惯于在“改什么”上下功夫,对“怎么改”的问题思考不够,缺乏对改革规律、改革路径、改革方法等内在机理的深入研究,以致未能准确理解高校综合改革的本真要义,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偏差。本文以“高校综合改革≠……”的逆向思维对“高校综合改革”这一概念进行剖析和阐释。

一、全面改革≠推倒重来、齐头并进

有人认为,“全面”就是全部、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强调高校综合改革的全面性,就是要对高校内部来一次全方位改造,把高校各个方面、各项工作、各个部门都囊括到改革中来,进行彻底地流程再造。改革确实具有否定性,但并不是简单地消灭、全方位地抛弃,而是一种“扬弃”,是对对象“既被克服又被保留”,按其形式来说是被克服了,按其现实的内容来说是被保存了[1]。“凡有办理大学经验的人都知道,大学的进化很像有机体的进化,是通过继续不断的小改革来完成的。大规模的突变往往会导致毁灭”[2]。全面改革不是要全盘否定高校以往的改革发展成果,不等于改得越多越好,绝不是要全部推倒重来、另起炉灶。“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3](P20)。“全面”是对改革广度的界定,强调改革范围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视野的全局性,其实质是在巩固已有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考量、整体推进,对应该改的坚决改,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

注重高校综合改革的全面性,就是要拓展改革的广度,提升改革的高度,具有全局视野,坚持从大局着眼、大处着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3](P138)。对于高校综合改革这样一种“巨型”改革而言,需要辩证思考,妥善解决价值冲突、利益调整、体制改造、体制创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实现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之间的顺畅贯通,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很多,难度很大[4]。因而不能单独地、片面地考察改革中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而应该把它们全部放置于整个高校系统之中,放置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中,放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系统设计,对高校内外部各种关系进行全面把握。

有人认为,“全面改革”就是要做到各项改革任务同时部署、同步推进,做到均衡发力、齐头并进,这样才能迅速产生改革成效。以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例,以往教育部门、高校往往从部门职能出发,简单地提“五育并举”,分头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改革。这种改革模式建立在零件拼装式的育人观之上,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德育为先、体育为基、智育为重、美育为要的内在逻辑关系,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有机联系,改革成效并不理想。再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例,教育部立项启动425项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和17个二级学院试点项目,改革项目和试点项目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但并不能据此认为这些项目都是同步实施,没有重点。高校综合改革最终将分解成许多具体任务,任务越多就越应当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找准着力点。全面改革也并不意味着否认渐进式改革,不需要改革试点。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宜遵循渐进改革方式,首先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制度创新,然后进行试点先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完善政策、渐进突破的改革模式,从而由制度的量变达到整体政策变迁的质变过程[5]。

全面改革不能撒胡椒面,“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抓住高校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3](P44)。因此既要学会弹钢琴,做到统筹兼顾,总揽全局;又要懂得牵住“牛鼻子”,明确改革的难点焦点,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瞄准主攻方向,集中火力击中要害。本轮高校综合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其关键就是要明晰学术权力主体、行政权力主体、个体权利主体的权责边界,理顺高校治理结构中的利益关系、权力关系和权利关系,构建起高校治理的制度体系、行动体系和价值体系。endprint

二、深化改革≠全盘西化、去中国化

当前,一些高校在推进开放式、国际化进程中,热衷于探寻现代大学的普遍模式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以“真理无国界”、“学术无禁区”为由,把教育现代化等同于西化,希望通过全面移植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来改造中国高等教育和高校,速成世界一流大学。例如,有的高校人文学科也大范围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课堂教学鼓吹价值无涉,任由西方错误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理论在课堂上传播;人才引进言必称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实则只针对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高校。与此同时,一些人将科研项目评审和学术腐败问题全部归因于中国教育科技体制,有的人刻意诋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希望通过仿照西方高校理事会、董事会制度来替代、否定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权,其根本目的是要“去中国化”。

学习借鉴是缩小差距的捷径。作为现代大学的后发外生型国家,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不过百余年历史,而西方大学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校综合改革确实应具备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经验,但也要具有本土情怀,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正如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的,发展中国家“只有把科学吸收到它们的传统文化中去,把世界思潮吸收到它们自己的民族生活中去,才能更新它们自己而又保持它们民族的特点”[6](P121-122)。学习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改革的宗旨是让高校抱定宗旨,回归大学之道,坚持以学术为主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殿堂、文化圣地。改革不是改向,是有立场、有原则的,要立足于所处国家基本制度,扎根于所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遵循自身内在的学术逻辑理性和现实的文化传统血脉。

深化改革首先体现为一种进行深入批判的理性自觉和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高校是理性批判的场所,理应对外界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是非利害能理性地辨别,对自身的弊病能自觉进行批判革新。当前高校改革已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艰巨性、复杂性、风险性前所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担负任务之重、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牵涉因素之多、所需周期之长,均非迄今‘教育领域任何改革所可同日而语”[4]。因此,迫切需要改革者具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魄力,“坚忍不拔、久久为功”的意志,“能够正视改革问题的复杂性,敢于‘革自己的命,深刻反思支配自己行为的‘惯性,重构自己的知识和信念体系……从表层变革转变为深层变革,破解制约自身教育行为的制度逻辑。要实现这种转变,改革者和实践者需提升理性自觉,能够跳出现有的思维范式,看到行为背后的支配规则”[7]。

深化改革还体现为扎根实情、坚定前行的办学定力。中华文化是滋养中国高校发展的沃土,社会主义制度是夯实中国高校体制的根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指引中国高校办学的方向。高校改革首先要扎根中国大地。中国的大学以及在其中进行的学术和教育活动,作为“中国”处境中的一部分,如果不对这种处境进行深入自觉的思考,就不可能找到改良自身的道路,就只能在所谓“与国际接轨”的旗号下,仰赖美国学术传统的滋养,为美国学术发展提供初级产品和消费市场,在教育、学术乃至思想上都成为亦步亦趋的“尾随者”[8]。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国家治理的语境下来理解大学治理的内涵与体系建设,领悟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重塑的初衷,理性反思行政权力主导的成效得失,认真审视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9]。只有这样,综合改革才能真正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治理困局。高校改革其次要尊重办学传统。敬畏历史、尊重传统,反映高校的办学自信和文化自觉。在当前社会变革转型期,各种教育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泥沙俱下,高校更需要在改革发展中把好方位,立足实际,有定力、有主张。如果不顾国情、校情,以所谓的现代大学普世价值、标准规则、通用模式来改造中国高等教育和高校,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仅学不到人家的精髓,反而连自身特色也会丢掉,最终只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三、综合改革≠简单叠加、内部整合

综合改革以单项改革为基础,是单项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从部分高校已经公布实施的综合改革方案来看,大多涵盖了现代大学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科研学科机制、社会服务机制、资源管理模式、干部人事制度、管理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改革任务,较好地体现了综合改革的全面性。但是,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有些地方制定的改革方案及采取的改革行动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把“综合”等同于“全面”、以“全面”代替“综合”的偏向。这些综合改革尽管在对象范围上囊括了教育的所有方面,却未体现出不同方面的改革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如何统筹、何以评价等。与此前的教育改革相比,也只在于前者把业已进行及将要进行的各种单项教育改革全部罗列了出来,实际上只是众多分离的、“零散”的教育改革的简单叠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4]。这确实是值得引起注意的现象。

综合改革绝不是一系列单项改革的简单拼凑和相加。系统论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如果我们把数学上整体等于它各部分的总和这一原理应用于我们的主题上,那就是错误的”[10](294)。综合改革就是要破除“部门割据”的碎片化改革,摆脱以往的“单兵突进”、“局部突破”式改革的局限,增强改革的关联性、协同性和耦合性,既体现“全面”的观念,更具有“集成”的思维[7]。首先应抓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对改革的真实需求、基本条件、主要障碍及可能结果进行全面的客观分析基础上,确定高校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总体架构、相互关联、可行线路、重要环节及主要策略[4],使单项、具体改革统筹服务于统摄性、长远的总体目标,使之基于整体、归于整体。其次应协同推进,增强改革的协调性。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深入研究各改革任务关联性和各改革举措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3](P44-45)。endprint

高校综合改革的主体是高校,重心也在高校。但绝不能就此认为改革是高校的独家事务,不能仅仅站在高校内部孤立地就高校论改革。教育不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高校内部问题不仅源于高校自身和教育领域,还与社会问题相交织,一些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在教育和高校领域的投射与反映。“在大学从社会边缘步入社会中心的进程中,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往往受到教育外部制度、政策和舆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举措的实施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自身的范畴”[11],单打独斗式的改革终将孤掌难鸣。高校综合改革作为一项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协同改革的复杂工程”、“一个与社会环境交互影响的开放系统”、“一种关涉多元主体的共生博弈”,其“系统内部诸要素的改革不仅相互之间交叉关联,同时也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子系统密切相关,即具有多维镶嵌性”[12]。

因此,要将高校改革嵌入整个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中,嵌入整个社会系统改革之中,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协同推进。一方面,综合改革要求高校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自身,而要把视野延展至高校之外,对改革所需解决问题的外部社会条件进行客观的深入分析,主动协同相关“社会领域”会商寻求解决路径;另一方面,高校综合改革也要求“社会领域”真正把高校改革看成自己的事情,在与高校协同和会商中秉持积极的态度[4]。教育部自部署启动高校综合改革以来,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简政放权的系列文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理清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教育管办评分离,形成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高校治理新格局,为高校综合改革营造宽松良性的外部环境。

四、改革≠朝令夕改、不受约束

在实践中,对于改革的力度与效果存在泛化、模糊化或强化、绝对化两种倾向。前一种将改革等同于发展,认为只要发展了就是改革,以发展的举措来替代改革行动。事实上,改革与发展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能用发展举措来取代改革行动。只发展不改革,高校深层次问题永远得不到彻底解决,发展必然无法持续;但是,不以发展为目的之改革、“为改革而改革”,只会使改革偏离方向,失去正当性。后一种则将改革等同于革命,等同于否定、批判,强调改革的彻底性、根本性,认为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解放思想首先要破除规则,改革不能受规则束缚。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改革成了自由放任的过程,被视为“搞破坏”、“瞎折腾”、“翻烧饼”的代名词,让人言改革色变。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与“革命”强调解决现存的基本制度问题根本性、全局性的质变不同,“改革”注重在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体制机制的自我调整和局部完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但基本上是采取自上而下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门发动、组织和推进。这种改革模式由于主导者的行政意志与实施者的主观需求有时并不完全吻合,在约束机制与问责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的情况下,政府与高校之间极有可能因博弈而使改革走样。一方面,一些高校迫于主管部门压力,走走形式,做做样子,上级关注的、吸引公众眼球的就改,上级没有关注的、难度大的就放置不理。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投机办学、“报复性”地使用办学自主权的现象非常普遍[13]。例如,有的高校以改革通识教育为由,大幅度降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和课时数;有的把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简单地理解为裁减机关行政人员、撤并党政机构,而不是从理顺行政与学术的关系、转变行政职能入手。此外,一些高校改革程序不健全,改革举措缺乏充分论证,准备也不充分,往往是朝令夕改,过于随意,令师生无所适从。

高校综合改革必须理性合法,做到于法有据。中央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3](P153)。高校综合改革遵循的“法”,一是指法律,具体包括国家《宪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文件、高校《章程》等基本制度。高校综合改革必须在政策法规和文件制度明确的权限范围内进行,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二是指法理,即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原则、目的、宗旨,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坚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相适应,按规律办学,据实际改革。

高校综合改革还要坚持程序正当,做到有序推进。“徒法不足以自行”,好的制度规则需要公正地执行方能发挥规范功能。高校综合改革面对的是深水区的利益藩篱、攻坚期的复杂难题,尤其要防止因改革带来更大的利益寻租和恣意妄为,必须“以程序制约权力”。因此,应建立健全改革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做到重大改革纳入高校“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专家的优势,在综合改革中广汇民智、广聚民意。制定改革流程图,完善改革立项、调研论证、方案决定、实施推进、评估修正等程序,建立健全改革事项报告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公示听证制度、改革试点制度、监督测评制度、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建立改革工作督查机制,完善过程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综合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有序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1.

[2] [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20.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0-153.

[4] 吴康宁.改革·综合·教育领域——简析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要义[J].教育研究,2014(1):41-46.

[5] 李立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特征与核心问题[J].教育文化论坛,2014(2):1-5.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1-122.

[7] 孟海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制度逻辑——兼论学生“减负”政策低效的根源[J].中国教育学科,2014(1):28-31.

[8] 李猛.大学改革与学术传统[J].读书,2004(1):97-106.

[9] 李立国.大学治理的内涵与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15(1):20-24.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94.

[11] 钟秉林.深化综合改革 涉过教育改革“深水区”[J].教育研究,2013(7):4-9.

[12] 岳伟,徐洁.以生态学思维引领教育综合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14(12):11-15.

[13] 张应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6-20.

(责任编辑 陈剑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综合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深化策略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全面“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