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可视化评价研究
2016-04-20吕秀玉
吕秀玉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网络教学可视化评价研究
吕秀玉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大部分的高校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网络教学评价在网络平台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网络平台教学评价存在评价形式简单等缺陷。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教学评价的研究,提出网络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视化评价在网络教学评价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网络教学评价;视觉心理;可视化评价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可视化评价是指用表示数据或特殊意义的图形对学习者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
1符号和评语对学习者的影响
很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学生对教师给予的评价非常的看重。一方面,评价应当给予孩子鼓励,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应该让孩子因为看到一个鲜红的“×”号或不高的分数而感到沮丧,应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批改符号中明白如何去改正,怎么样才能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应当作为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只有评价做的好学生才能有改正的方向,有进步的动力。
心理学家佩奇曾做过关于评价的相关实验。
实验介绍
(1)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的批阅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2)实验过程
佩奇选取74个班级共2000多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把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评语:第一组学生的评价只用“甲”、“乙”、“丙”、“丁”作为评价成绩的等级,没有评语;第二组除了标明上述等级外,还给予相应的评语,按学生作业答案的特点,给予相称的评语;第三组则给予学生特殊评语,如甲等评价有“优异,你很棒,继续保持下去吧”,乙等评价有“良好,继续前进,我看到你的努力了”,丁等评价为“让我们把这个成绩提升一下吧,我相信你能行的”[1]。
(3)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这三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相对来说,第二组顺应评语和第三组特殊评语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且两者相差不大;而没有评语组的学生成绩几乎没有明显的提高。这一实验说明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评价除了给予分数和等级外,应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评语,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单纯的只是给学生打“×”号或给予学生一个较差的等级,这种行为是教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否定了学生的一切,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失望的情绪,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怎么努力都没用的思想,不去努力,不去改进。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号能影响人们的心理[2]。
这是佩奇的评价试验在实验中我们明显的看到评语对学生的影响,这不只是在传统的评价适用。在网络教学评价中,评语同样重要,大多数的教师往往为了方便而不写评语,认为在虚拟的环境中评语的不必要的。但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评价时,我们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如何去改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能够进步,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内心失望进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始终要知道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采取相应的激励性措施,做到有得放失,循循善诱。网络教学评价提倡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对学生的成绩及时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善用多种评价符号,不是总用否定性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批改,力求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有所鼓励,例如教师可圈画出学生的错字、错词,用“?”来表示学生没写明白的地方或者没做的题等,学生不仅能够一目了然,还能够不受到打击,并且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不仅可以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使用,网络教学评价也可以用多种符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运用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有些教师的评语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且学生能顺利的找到错误的原因,重新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真诚、善意的赞美,是对学生一种理解支持,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上鼓掌、点头、微笑或是摸摸学生的脑袋等行为来激励学生,对学生某些做法给予肯定,学生会受宠若惊,但更多的是开心。
从实验中能看出教师评价时评语的重要性和符号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评语能指导并激励学习者学习,而符号能委婉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我们是否可以用图片来代替教师的评语和符号。
2网络教学的可视化评价
对网络教学可视化进行研究的基础是对视觉心理的研究。
视觉心理。视觉是一个生理学词汇。人们认识世界往往是通过视觉、知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对外界进行感受。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而视觉心理则是指人通过视觉系统对事物的外在物理形式的内在心理反应,也就是视觉向心理思维的转化。由此可见,人的视知觉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还包含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人的视觉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当人们看东西时,我们的心理会发生变化,有时变化很小,但对我们的认知是有影响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会有密集恐惧症,当我们看到密集物的图片我们会恐惧。大部分的人都有密集恐惧症只是轻重不同。我们常吃的米饭也是由一粒粒米组成,但我们对米饭并不恶心,相反看到米饭还很有食欲,这是因为千百年来“米饭”已作为“安全认证密集物”刻入我们大脑系统。同样我们看到任何的东西我们会在心里想它的美丑,这件东西要表达的思想,这是一个心理反应。
把这种心理反应运用到教学中,当学习者看到成绩单时,会因为成绩单上的排名产生心里变化,名次在前心里会很高兴,名次排在后面心里会难过。看到作业评价部分教师评价为大笑脸,学习者会知道教师对我的作业非常的满意,我做的很好;当学习者在评价中看到拍掌的图片时,就会知道教师在鼓励他。这些都是通过眼睛看到的影响我们心里的感觉。
在网络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大部分是在网上进行的,教师可以进行虚拟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与学生交流可以用表情符号或图片,如表1所示。
表1 表情符号与评价等级
表格1中的表情符号或类似的图片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生动直观地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态度。这种评价是用图片代替了教师评语,教师的鼓掌、点头、微笑、抚摸等鼓励学生的方式可以替换成鼓掌,点头和抚摸的图像。以此来表示行动化的评价,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得到类似传统面对面环境中的激励,让他们的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还可以利用动态图像来评价,如GIF格式表示鼓掌的图像,动态图片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但是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多媒体环境,看其是否能正确显示。这种代替原始数据的可视化呈现方式使学习者对自己的成绩相对与绝对成绩一目了然,了解自己还有哪些不足,这种形式起到了潜在的激励作用。
网络教学评价中可视化评价的应用还有很多,如测试、调查问卷、量规和档案袋评价。
小结:
信息化评价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可视化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方式。网络教学评价除了学生作业等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可以跟踪学生访问网络平台时的一些学习行为,如登录情况,参与讨论情况等,这些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主动学习情况的参数,也可用来作为可视化评价的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2]董奇,边玉芳.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12月,184~185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