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16-04-20罗雪梅
罗雪梅
所谓的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人们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所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现象,是人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经过多年形成的文化模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作为土生土长的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却逐渐被淡化,关键在于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正确认识以及在认识的基础上如何做好传承、保护与利用。
一个乡村拥有魅力,要有产业、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而在这些指标中,文化是最为重要的,它是乡村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是提升乡村魅力的源泉,而乡村中最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则是乡村文化的精髓。笔者以松阳县为例,阐述如何做好农村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总体概况
松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松阳高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松阳高腔、畲族叙事歌、竹溪锣鼓、道惠夫人会、黄建大院木雕技艺、叶法善传说、道教音乐月宫调、松阳端午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17人,市级传承人32人。这些民俗文化涉及乡村文化的各个方面,概括地来说,戏曲曲艺别具一格(高腔、百日戏、木偶戏、松阳鼓词等),民间音乐曲目繁多(叶法善道教音乐、民间器乐曲、竹溪锣鼓、板桥十番、畲族叙事歌等),民间舞蹈风韵独特(山边马灯、小吉草狮、横坑绳抽狮子、畲族祭祖舞、蔡宅采茶灯、程路船灯、文武彩灯、太平龙灯、桂花亭、花鼓灯、鳌鱼灯、台阁等),民间美术多姿多彩(驱邪巫画、月光佛画等),传统手工技艺精湛(黄家大院木雕技艺、松脂采制、佛像泥塑、手工绣花、剪纸、畲族织彩带、手工布鞋、打铁、钉称、胡琴制作、蒙鼓、制陶、麦杆扇编织、弹棉花、松阳家酿酒、松阳晒红烟、风炉制作、蓝布绣花等),民间习俗丰富多样(竹溪食品祭、道惠夫人会、迎神赛会、三月三歌会、社公信仰、四都祈福、打清蘸、畲族婚俗、上梁仪式、传统集市、尝新米等),体育竞技妙趣横生(樟村拳、畲族问凳等)。
二、发展困境
松阳县在上级文化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经过积极引导、发掘和抢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非遗普查、非遗项目申报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宣传与展示工作有所提升,文化传承基地和队伍建设也有所加强。但在挖掘、保护发展和利用过程中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开发民俗文化过程中,农村老百姓和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对民俗文化资源在提升田园松阳品位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个别乡镇在申报历史文化遗产项目工作中态度不是很积极,认为一旦申报成功,会给乡镇建设带来麻烦。受自然环境、交通条件、重视程度等要素的影响,各地发掘民俗文化资源的程度差异很大,相对来说离县城较近的地方民俗文化发展相对较快,而山区相对缓慢。相关部门之间也因重视程度不同、相互沟通不够,难以形成合力。
2.保护措施不够。目前,民俗文化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大多是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子承父业,往往因人而存,人亡艺绝。这种单一的培养方式,客观上导致民间艺术人才“青黄不接”,一些民俗文化可能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像木偶戏,据《松阳县志》记载,民国时有六个木偶戏班,大小剧目有360多个,然而,随着时代浪潮的冲击、生活方式的转变,木偶戏逐步离我们远去,樟溪木偶剧团是松阳现存唯一的木偶剧团,仅保留80多个传统剧目。从调研中了解到许多民俗文化缺少文字记载,有些即使有文字记录,也是通过手抄本的形式传下来,很多已残缺不齐。
3.扶持力度不强。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涉及方方面面,资金投入较大。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困难重重,民俗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以玉岩高腔为例,买一件莽袍就得好几百元,现有的演出行头比较落后,有一部分比较陈旧,急需更换,存在着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和排练场所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措施
1.挖掘与保护相结合。建议政府出台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健全保障机制,完善保护体系。在非遗普查的基础上,建立比较详细的民俗文化保护名录。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分工负责,民间自觉参与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新格局。
2.资金投入与项目展示相辅相成。首先是加大投入。设立民俗文化保护基金,资金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企业社团、民间团体投资,参与经营管理。二是鼓励传承人积极主动的开展传承活动,对会带徒弟的师傅给予一定的补助。三是做好展示工作。科学利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能够长期限保存的媒介或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县非遗馆、博物馆、图书馆对松阳县内的民俗项目进行展示。
3.精品保护与旅游开发相促进。结合现有的各类节庆活动,在活动中宣传各类民俗文化。如竹溪食品祭活动,在观赏品尝竹溪特色食品时,可以把其中蕴含的民间故事进行挖掘、整理、宣传,赋予特色食品深厚的文化内涵,把“排祭”仪式做得热闹非凡。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精包装,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民俗文化品牌,如:叶法善的道教音乐,张玉娘的诗词。以茶文化为主线的采茶灯、献茶歌、敬茶歌、泡茶歌等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畲族祭祖舞、山歌对唱等。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把具有含金量和开发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如:可以以大木山茶园为试点,整合各方资源,把民俗文化做到沿路的文化墙上,还可将松阳县内的重点民俗文化资源放在大木山茶园的钓鱼台上展演,当然重点是结合当地卯山文化的特色,演绎月宫调和桂花亭等经典曲目。这样,去大木山的游客不仅沿途就能了解松阳的民俗文化,还可在骑行之余坐下来也能欣赏到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总之,我们可以从民俗文化提升乡村魅力为切入点,将小活动做成大事情,将小人物做成大文章,形成可持续传承发展的民俗文化机制,建立以民俗文化为引领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