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6-04-20杨红兰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技能

杨红兰

[摘 要]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在当今的科技时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应从小抓起。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习惯;技能;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凡是教,目的就是为了不教。”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获取新的知识能力。这种自学能力是一种永久的充电生存能力。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自学能力呢?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小学生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每查一个字、词能说出这个字、词有几个意思,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当今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和词典的良好习惯,对常见字或词也往往不明其意,如“津”不知是唾液,更不知道“后逐无问津者”的“问津”引申为“问路”。不会用汉语拼音查阅字典的也为数很多,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检字的更习以为常。例如“疆”不知是“土”部,“武”不知“止”是部首。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字的结构,给学生一把钥匙,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培养按计划学习的习惯。我为学生制订了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按计划进行语文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另外,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按时完成作业等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3.养成勤于思考和善于联想的习惯。思考是创新的源泉,很多科学家,他们取得巨大的成就,都要归功于他们精心思索。只有善于思考、善于联想,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触类旁通。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反复地思考,让他们在自己的思索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在某个问题上让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进行总结归纳。通过多次训练,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的习惯,这为他们的自学作好充分的前提条件。

二、阅读技能,是自学能力的基础

阅读是学习知识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缺少这个环节,自学也无从谈起。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能力,属于一般的学习能力范畴,不同学科的自学能力,有不同学科的特点。由于阅读教材要有一定的知识,以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为前提,又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因而,阅读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阅读技能是指完成阅读任务并达到熟练程度的活动方式,是构成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阅读技能是自学能力组成的基础,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都要运用阅读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把重点放在阅读技能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上。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学的示范性

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多种途径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的示范性,即通过全部的教学活动,以良好的教学示范性向学生传授读书、学习的好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所需要的各种智力品质。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主要凭借。教师通过整个教学活动,教育学生会读会用教科书,进而使学生掌握阅读一般书籍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作为学生预习时的揭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有时,教师所揭示的问题就是内容的重点、关键,所以又具有启示学生怎样把握重点的作用。学生通过预习找出疑点、难点,为带着问题听课作好准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大致内容,寻找疑难问题,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带着问题听课,听起来就更清楚易懂,容易抓住重点、关键,对解决疑难问题很有好处。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留有余地,鼓励自学,凡学生能做、能读、通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当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不要面面俱到,教师只需要引导他们学会看、做、读和思考,靠他们自己去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思路教给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思想交给学生,使学生胸有全局,处处主动,“推导未动,思想先行”。

总之,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示范性及对教材的应用,站稳自己的引导地位,把教材思路组织加工成教学思路,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以给学生最佳的自学示范性。

四、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培养学生“温故”的兴趣

如何使学生日益增多的知识在记忆中保存,并能够根据需要提取、应用,是自学中需要解决的又一重要问题。对新知识及时进行加工整理,使其系统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新知识、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懂得“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好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深化和系统整理,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成知识网。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或一本书后,养成从头到尾逐一清理,或在内心反思,或列表画图,即把全部内容按自己喜爱的方式组成知识网的习惯。这样,学生有了“积硅步”,还愁不“致千里”?

另外,小学生学习一般以兴趣为主,缺乏持久性和坚持性,所以培养他们的恒心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大问题。这方面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常鼓励和赞誉,注意发挥兴趣的推动作用和意志的支持力量,它将成为学生自学动力的催化剂。

总之,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技能,在探索创新教法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培养小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特别是自学能力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才是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的保证和前提。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