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6-04-19李有梅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李有梅

【摘要】情感教育是当前新课改实施后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更改,因此正确认识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6-02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比较关注和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态度和观念,对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能够通过运用一定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其达到统一,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它是一门感情色彩较为丰富的学科,同时它的艺术性也比较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情感的作用,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识。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们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情感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跟沟通,并在尊重不同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爱好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是在针对初中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素质的深入发掘,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陶冶情操。加强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情感发展的具体要求。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思维和情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起伏,有着极强的自尊感。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重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文学情境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不断更新。在进行初中语文情感教育时,应该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积极完善教学设计,创造出更能吸引学生眼球的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使内容更加立体、直观,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投入其中,提高教学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下,学生的热情以及思维能力可以快速提高,因此应借助多媒体,创造文学情境。情境的渲染,我们可以采用音乐和画画这两种方式。它们都可以在表达文意的同时反映出生活的情景,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在语文教学上的情感教育。此外,把学生的听觉、视觉调动起来,将画画、音乐以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春天设计一组照片,将春天出现的美景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春天的美。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选择一些与这些图画相对应的词语、句子,谈谈自己对这些优美文字的感受。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其潜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注意问题的呈现方式,不断变换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广阔性。在课堂中提问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开门见山。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同学们眼中的春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将自己认为的春描述出来,这样一来,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放式。在提问中,抛出开放式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流露多样性情感。三是形象性提问。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通过实验、诗词、图片等形式,促使学生更直观地思考问题。通过巧设与课文内容相近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中,使学生抱着求知欲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注重课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活跃要靠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好的课堂回答、好的作业完成,应该得到言语或者物质方面的奖励,这样学生会更加努力做得优秀完美。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满浓浓人文情怀。课堂上最能引起学生情感宣泄的就是课堂朗读,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朗读一些诗篇,通过这种诗情画意的文章,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愁肠绞断的、 流浪他乡的悲凉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境遇。 阅读过程就是陶冶情操的过程。阅读古人或今人的文章,可以拉近读者和作者的距离,开拓读者世界。

4、加强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而其主要学习内容除了包括口语表达、阅读、写作、语言理解等方面之外,还包括情感培养。语文知识的积累,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靠生活中的实践与体验。教师主要起到的就是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文知识,不仅包含内容众多,而且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吸收,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才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的最主要方式。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情感教育当成一种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方面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只有充分重视和培养情感对初中语文的发展,才能使其真正地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才智. 2011(19)

[2]王晓光.情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08)

[3]陈应刚.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09)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