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学中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4-19邬小花

关键词:民主想象教学方法

邬小花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进步的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否有生机和活力,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标志。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级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三次全教会提出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感受、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左右。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笔者结合以往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增大课堂容量,于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几乎乘客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教师特别重视对乐理知识及识谱技能的教与训练,注重解决音乐中节奏、音准等技术性的问题。在大量的、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不仅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是:“突出教育改革,转变观念,体现素质教育”,并在教学目的中表述:“紧紧围绕学科性质的和价值,把培养音乐兴趣、安好、学习音乐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扩大文化视野等作为重要的方面。”可见,音乐教育改革已经把“态度”放在首位,突出对音乐兴趣的培养,这是一个观念上的变化。因此,教师们应当注重学生音乐兴趣、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优选教学方法,重视创新教学

苏联教育家孔德拉狄克在《教学论》中说道:“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并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英国教育家皮思博说得好:“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教条的人,就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如果想要让他们能够独立的批判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就应该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灵活选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做到经常变化教学方法,并可采用音乐游戏、歌舞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以旺盛的求知欲和前列的好奇心积极探求,形成主动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玩中表达,动手操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力可得到较好的表现。

音乐教育家郁文武老师,曾建议音乐课堂教学可采取二种类型的教学手段:低年级,主要采取游戏教学;中年级,主要采取活动参与教学;高年级,主要采取体验评价教学。音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选择上要根据授课年级,教学科目的和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灵活选择。

三、创设想象空间,培养创造能力

音乐的声音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非自然的声音。音乐教育中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扥音乐语言对丰富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语言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个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模仿到创造的阶梯。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想”。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进步,并且是只是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因此,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而想象和联想又是创新的核心。我在教《音的长短》这个内容时,给学生放了两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由此较长的音组成,第二段由此比较短的音组成,让学生自由联想,把自己所感受、理解到的用形体动作自由地表现出来。有的学生当听到第一段音乐时,就很自然地用“小鸟飞”、“白云飘”、“摇篮摇”等等动作来表现。当学生听到第二段音乐时,就活蹦乱跳地学起小兔、小袋鼠、青蛙来。学生们有的坐着表现,有的站着表现,还有的边走边表现,他们一个个沉浸在音乐中,自得其乐。这种有意创设的情景,给了学生一个广泛的想象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一个轻松、活泼、和谐、民主、富有启迪性的教学氛围,可以引导学生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营造这种氛围的关键。弗里德·海纳曾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性的教师”。因此,音乐活动中的创新教育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机制及民主的态度。创造型的教师喜欢使用更为灵活、更有试验性和创造性的方法,在活动中能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探索活动,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时,首先要具有民主的态度。教师须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真正的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宽容与了解。在这种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生不会俯首贴耳的“小绵羊”,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是独立自主的人。和谐、民主的环境,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冒险。这种品质是创造意识萌发的首要条件。索理的“解除儿童恐惧感”,刘易散的“对儿童持宽容态度”等论点,都从理论上论证了这个观点。

我在音乐课堂上,经常注意用歌声和舞蹈与学生交流,音乐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如我在教唱二年级《知了》这首歌后,有位学生就提出:第三乐句中的四个“知了”前两个“知了”用稍弱的力度演唱,后两个“知了”唱成稍强,这样也能表现知了争相鸣叫的形象。这正好与我处理的方式相反。他没有考虑否定老师的教学会不会有什么不妥,他只是凭着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提出这一个创意。试想,如果在一个没有民主的环境里,一群“唯师是从”的学生怎可能萌发这种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要使创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上几点。此外,还不妨借用托兰斯教授的五条做法来要求自己:

1.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

2.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3.向孩子证明他们的理念是有价值的;

4.提供大量学习机会;

5.评价孩子应把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明天的音乐教育建构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音乐教学模式,为培养21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民主想象教学方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