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6-04-19林秀梅

关键词:正方形建模数学知识

林秀梅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在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而创业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小学阶段是打基础阶段,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要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可见,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扩展与反思”的模式展开,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互动的激情并愉快地学习。例如,在教学第一册教材“生活中的数字0”时,我把书上的画面编成“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问:“猫弟弟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你知道这个数吗?”同学们踊跃抢答:“这个数是0。”“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有其他含义。”“我在天气预报上见过0,爷爷说0表示水结冰时候的温度。”“我在尺子上见过0,妈妈说0表示新的起点。”“我在……”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互动,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又如,我把《统计》的教学放到元旦前,要求学生自主筹办“元旦联欢会。”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致调到最高点,全班同学叽叽喳喳,为举办联欢会出谋献策:如何布置教室,选什么节目,准备什么水果等等。我适时的提出问题:“如果买水果,买哪些呢?每种买多少呀?”这时,统计成为学生的需要,我给学生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自主探索如何进行调查,统计,并与同学交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得有滋有味,人人都成为课堂舞台中的“主角”,主动参与分工,承担统计任务,有效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如能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景,就能满足学生好奇好辩的心理要求。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建构数学模型,提出数学问题

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日益成为一种技术,其手段就是计算和数学建模。所谓数学建模,简而言之就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利用课本知识和教学,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能够使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处理实际中的某些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教材第十一册第133页10的意图是通过这道整数工程应用题的解答,得出分数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但是两者联系如何转化,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先让学生独立解答例10,然后,将题中长“30千米”的条件先后换成45千米、60千米、90千米、900千米让学生解答。学生感到奇怪,疑惑,为什么这段公路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最终答案都是6小时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切中了新知识的要害,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为探索数学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解释与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学生经历了从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接下来自然是解释与应用。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后,我给学生一个任务:从一张彩色纸中剪出一个正方形。现在有三个同学的做法:小明剪出了一个正方形后,他比较了边的长度,发现四条边是相等的,小明就判定他完成了任务;小兵用另一种方法检验,他量的不是边,是对角线,发现对角线是相等的,小兵就认为他正确的剪出了正方形;小英剪了正方形之后,比较了由对角线互相分成的四条线段,发现他们都是相等的,按照小英的意见,这说明了剪出的四边形是正方形。问他们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实践表明,解释与应用知识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扎实、牢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索新知,亲身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增加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思维得到了创新、获得了发展,促使其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扩展与反思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释与应用后,学生掌握了获取新知的方法,但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扩展与反思问题。扩展与反思问题教学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而且能够为教师提供一条培养学生解决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数学不能单纯的做练习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向社会,搜集和整理有关的信息,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扩展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到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题目“课桌宽6/10米,长比宽多3/10。课桌长多少米?”为了进一步理解、巩固分数的特征和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我要求学生把一张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用分数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学生自主操作,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求”出课桌的长度是9/10米。有的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标出其中的6份,再标出其中的3份,并把合起来的9份画上斜线或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有的分别把其中的3份、6份剪下来,重新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能力培养关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摸索并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标新立异,培养发散迁移思维与创新精神,并有意识地将新知识和学习材料,纳入已有的认识结构中融会贯通、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正方形建模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剪正方形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剪拼正方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