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

2016-04-19雷厚刚

关键词:自学教学效果新课程

雷厚刚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探讨信息技术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个原则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每一章完成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子任务组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从确立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及流程、教学过程设计、明确的任务目标、用好小助手(优生帮教)等方面对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期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

一、确立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及流程

“自主学习,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提出的一种符合新课程要求,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它适应了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将“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和以能力、个性为核心的发展”的教育目标落实到了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4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是很显著的。通过教学实践,将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与“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进行糅合,形成了信息技术课自身的“自主学习,当堂达标”模式的教学流程:自学指导→合作学习→点拨释疑→形成训练→完善提高。体现了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实用性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且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强调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提倡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纪律意识。

1.自学指导。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成了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家中都配备了微机,对于电脑、网络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知识,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只要教师稍微做一点认真的准备,便不难通过自学指导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自学指导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由搜狐、新浪、网易等著名大网站的主页导入“网页的制作”;由设计精美的统计图表导入“表格的应用”;由学生自己动手处理本班成绩来学习“电子表格”等。总的原则是通过高水平制作的展示或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在自学指导时要对疑难问题提前做出疏导讲解。

2.合作练习。这是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确定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很大,有的学生能够很快的按照课本要求完成操作并且质量很高,而有的同学由于对计算机不熟悉甚至对于操作界面的菜单栏、工具栏、格式栏也很陌生,当自学自练环节结束时其操作过程才刚刚开始,既没有完成自学自练任务,也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小组交流中非常盲目,学习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将这一环节定义为合作练习。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本要求共同完成操作,一个小组一般由3至5人为宜,且小组内学生水平应有一定的差距,尽量做到各组之间的相对平衡。操作时由一人执机,其他人依据教材要求协助,遇到问题随之进行讨论。教师勤于巡视,发现问题,二次备课。

二、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所以必须搞好集体备课,这是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的课程一起设计,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例如:ET电子表格,教学内容是:初识电子表格、建立工作薄、工作表的编辑、美化工作表、统计分析数据、生成图表、图表修饰。从整个教学过程看,下一节课都是对以前学习的重复、延伸,从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内化。在讲完工作薄的建立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了对一个工作薄就是一个文件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表格的建立,而且学到了数据分析、处理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等知识和技能。可以看到,通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三、确立明确的任务目标

在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任务的提出方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到教师设计的典型任务中,学生完成了典型任务,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当然,典型任务的设计必须善于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做好这一步,一节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我在讲Windows操作中新建文件夹、文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造一间“房子”,然后“房子”内要布置“家具”,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老师示范一结束,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做起来了。为了巩固、延伸学习内容,我再提出:在不同的位置造一间“房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四、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合理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滥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我们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教“文件(夹)路径”时,可以先从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引出路径的概念,路径如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一样,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它的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在各小节教学任务完成后,还可从生活中设计一个实用的事例以复习、检查整个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自学教学效果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