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在电学课程中的作用

2016-04-19吴春艳吴瑜钢

关键词: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教学

吴春艳 吴瑜钢

【摘要】本文根据发散思维的特征,介绍了发散思维在电学课程学习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从概念、规律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和联想能力四个方面,来培养和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发散思维 课堂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17-01

1.发散思维在电学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1.1应用于电学概念、规律的学习,有利于对它们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发散思维有利于深刻理解电学概念、规律的内在要素,有助于全面把握相关概念和规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和有效贮存。通过发散认识,有利于学生领悟电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电学知识和观念向能力的转化。

1.2应用于解题中,有助于开拓思维新途径 运用发散思维能够迅速根据实际问题提供的信息,确定显性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迅速理清已知和未知的内在关系,找到解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获得最佳思路。

1.3应用于能力培养,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倾向的特定思维模式。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能不拘泥于某些原有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灵活多样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1.4在培养创新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 发散思维的实质是创新,找出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探索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因些,课堂教学中既要突出变,更要善于变,让学生在充满新奇变化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新问题的极大关注,从而启发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发散思维在培养电类课程创新思维起着核心地位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2.1在电学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1.1在进行电学概念、规律的教学中,一定要揭示现象过程的本质,让学生掌握其精髓,并从多层次、多角度来扩展知识,理解知识与运用知识,以便更全面、更深刻地掌握电学概念和规律。例如在讲“电场强度”的概念时,要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和掌握:(1)电场强度概念;(2)电场强度定义式及含义;(3)电场强度的单位;(4)点电荷电场的场强E=kQ1Q2/r2;(5)电场强度的决定因素;(6)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7)电场强度与电势、电位、参考点的关系等。

2.1.2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要注意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而不应只介绍结论。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改变问题的提出方法,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个问题的结构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解答程序具有导引作用,通俗的说,就是怎么问就怎么思考,也就怎么去回答。因此,为了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要在问题的问法与提法上下功夫。

2.2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

2.2.1在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中,选择典型的实验,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讨论、辩析来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设计了以下问题:若没有电流表或没有电压表,则能否测量?若能,还需要什么器材?画出电路图;若只有两只电压表,量程已知,能否测量?你能设计出哪几种测量方案?请选择一种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案完成实验。

2.2.2在演示实验中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电磁感应这节内容教学中,总结了产生电流的条件后,在讲台上放置二个电磁铁及一个闭合线圈,提问:如果要产生感应电流,用什么方法?经学生讨论得出:(1)将线圈拉出;(2)改变电磁线圈匝数;(3)让线圈转动;(4)让线圈发生形变;等等。能演示的都一 一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个逆向问题:要使线圈不产生感应电流,怎么办?同样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一 一演示。最后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3在习题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3.1一题“多”变,即把题目进行加工、引申、发展,提供问题的多种背景,增加发散的成份。一般可通过隐去结论、增加限制;改变陈述的方法;减少问题条件,逆向改编,引伸发展等手段来增加问题变幻不定的因素,让学生在好奇、趣味中探究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经过联想,探索达到启发思维,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目的。通过对题目的情境变换、条件变化等多种变化引伸,使学生的探索活动有了路标和灯塔,也就增强了驱动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培养和训练,教学实践表明,这样的训练对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2.3.2一 题“多”解,则是通过对解题方法的限制来加大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思路广阔,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要人云亦云,而要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3.3一法“多”用,则是为了求得应用范围的变化,用不变的规律去解千变万化的题目,以不变应万变,为启发思维提供了一个场所,从而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常见的图像法、能量守恒法等。

2.4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所谓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联想在心理学上可分为因果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从属联想和遥远联想,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学会和掌握合理的、正确的联想方法,以避免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乱想。

教学实践表明,电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就立足于课堂教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发散思维的素材,把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应注意集中思维的培养,这样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电学创新思维能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乔俊武.思维论[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2]卢明森.创新思维学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泓.电学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邵蓉.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教学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