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04-19罗珍颖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

罗珍颖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人员得到的听障大学生心理状况自评表对听障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此类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呼吁人们以正确的观念对待听障大学生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关键词】听障 大学生 心理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7-01

查阅国内的权威心理学杂志我们会发现,有关于正常人心理健康研究较多,但对于残疾大学生特别是具有听力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却是近几年才有的。听障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作为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的大学生,由于经历较大的生理心理变化,同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常伴有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和心理冲突;另一方面,因在听觉和言语表达上存在一定障碍,他们势必会形成较为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因此,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开展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和潜能发挥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此项问题所用到的测量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Derogatisol.R于1975年编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研究,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分为九个维度,共计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

我国的第一所聋人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是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曾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的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对该学院的158名听障大学生进行测查。

研究结果表明:该学院听障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7.6%,显著高于其他各种非残疾人群体,同时SCL-90大多数因子分均显著高于1986年全国常模。由于受到时间因素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它们又将此次评估结果与1998年唐秋萍等人对SCL—90再分析所得出的大学生常模相比,结果却发现因子差异并不明显,甚至躯体化、恐怖和偏执三项因子还低于后者。 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

(1)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只有精神病性因子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此外男生、女生在敌对和偏执两因子上虽存在较大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与国内有关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有较大不同。

(2)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济状况处于较差、一般和较好三个水平上的聋人大学生各因子得分较少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生和经济状况一般学生之间在人际敏感、恐怖和偏执三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专业因素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有影响。研究发现在服装专业和计算机专业之间SCL-90总分存在显著差异,服装专业学生的人际敏感、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且前者的躯体化、抑郁等因子分则在0.01水平上显著高于后者,两者其它因子分无显著差异。

(4)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学生所在年级、生源地区、残疾等级、残疾年限等因素对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相关因素的分析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与教育实践的经验,导致听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与正常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理上的缺陷。自身听力存在障碍是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听力的障碍导致语言发展缓慢, 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不畅通, 造成了他们在认知、情感沟通、个性形成等方面的缺陷。与此同时, 听障大学生对自内心的了解较为肤浅, 对自我的审视也较缺乏, 由此带来的行为失常、心里失衡等现象较多。 当面对激烈的学业竞争或遇到挫折时倾向于压抑内心的感受, 缺乏像同龄正常人一样向外界寻求支持的有效手段, 久而久之易产生躯体化、焦虑、 抑郁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听障大学生不能通过有声语言与外界交流,所以容易曲解视觉信息,导致认知偏差,容易形成偏执心理。因而 自卑、 固执、孤僻、急躁、敏感等性格缺陷在听障大学生中较为普遍。

因为听觉上的障碍,听障大学生内心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 缺少正确全面的认知导致对自己估计过低。当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 常常表现出畏惧和不安,所以在学习工作中他们会遇到诸多超出常人的不便,再加上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残疾人的世俗偏见, 更使得相当一部分听障大学生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缺乏信心。

第二,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普遍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见,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偏见的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听障大学生仍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受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依然存在。以就业为例,招聘单位大多还存在歧视以及排斥残疾学生的现象,即使能够正常录用,也不能达到同工同酬。这种来自社会的压力,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造成他们心理失衡,进而产生不满、怨恨、怀疑或敌对心理。

第三,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听障大学生从小便不能接受正常学校的教育,且由于我国目前聋哑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封闭状态或半封闭状态,这就限制了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升入大学后,交往范围扩大,接触的人群也有所改变,同时学校开展的活动更多的是针对正常的大学生,所以在面对环境的时, 他们很难适应,导致心理失衡。

听障儿童从小给家长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是存在的,有的父母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对自己的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轻视和厌恶,这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问题的原因之一。但反过来,也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缺陷,认为孩子可怜,一味的用溺爱来弥补上天对他们的不公。凡事都由家长包办,极少让孩子经风雨,这样的处理方式易使孩子形成依赖、任性的性格。放任自流和溺爱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利于聋儿的发展,对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具有消极作用。

三、结语

通过一定的调查和分析,我们知道听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正常水平,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进一步在此领域加强研究,得到更多有利于我们推动听障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法也是需要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虽然说不能一时得到彻底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给予这些听障大学生以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尽量减少心理上的负担,像正常大学生一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强,鲍国东.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4,2:68-71

[2]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心理学报,2002,34(6):643-650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