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生活问题中培养

2016-04-19黄盛源

关键词:自主体验探索

黄盛源

【摘要】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数学,提倡数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自主 生活 体验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73-01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教学中,教师应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发现数学。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到“统计与可能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怎样正确理解并很好地运用知识呢?于是让学生以商场老板的身份去设置一个为加强促销而举行的一个转盘抽奖活动。“你可以怎样去设计它呢?”问题一出,同学们就忙活开了。但是在老师没有提示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有着一腔热情却不知如何动手,于是老师又开始提醒他们“作为老板,你会希望顾客中一等奖多,还是中三等奖的多呢?。学生立即回答希望中三等奖的多,从这里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对生活有着很直接、很明白的体验,所以他们能够很自然、很熟练地融入生活当中,于是老师顺着往下提示:“那你在设计转盘奖项时会怎么做呢?”受到老师的启发,同学们都顿悟其中的奥妙,兴致盎然地制作起抽奖转盘来。一堂课下来,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表示真想亲自到商场去举办一个这样的活动。

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取出一本书,问它有多少页?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X页。”“有a页。”“有b页。”……

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自主探索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也将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温志旺,《让数学与生活同行》,2010-3。

[2]黄美琦,《学生生活经验与小学数学教学》,2006-3。

[3]秦玉玲,《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宁夏教育,2009。

[4]吕必强,《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北京教育,2010。

猜你喜欢

自主体验探索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