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形体礼仪活动为载体实现班级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2016-04-19孙超徐晓

关键词:美育实践德育

孙超++徐晓

【摘要】随着德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创新,班级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塑造学生理性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但因学生的德育教育受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影响,从教学实践上看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借助外力因素打破传统教学格局。将美育教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通过美的渲染、吸引作用,提高德育的教育效果。本文将从形体礼仪活动的角度探究学生德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通过实践探索出美育与德育融合的行动策略,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形体礼仪活动 德育 美育 融合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98-02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新的思潮和文化,对传统道德文化以及礼仪文化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缺少社会实践经验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偏颇。因此,对学生实行道德教育以及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德育教育中,道德教育与美育教育相融合,从形体礼仪上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内在价值,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进行自我约束,从而树立健康、向上的现代学生形象。

一、学生班级德育教育问题

1.过于重视经典,缺乏时代特征

在开展的班级德育教育中,教师通常会根据自己对德育教育的理解,选择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进行德育教育,如选择杜甫作为德育教育对象,通常会着重讲解他的忧国忧民情怀,而对他的孤寂和落寞则鲜少介绍。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某种道德持有认同的态度,通常会搜索一些能够支撑这些道德观点的证据,而对负面的内容却只字不提,这种过于完美的道德论点脱离实际生活,容易让学生形成功利思想,同时对学生以后道德观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评判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2.德育形式过于单一,无可持续性,缺少互动

在德育教育上,为了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将管理作为规范的戒尺,以外在的强化代替内在的自化,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够让道德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却不能保证发挥持久的作用。例如,在班级开展榜样学习活动,学生对榜样的理解不同,所以,学习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因过于强调榜样某一方面的特质,学生就会向教师讲解的方向靠拢,将其作为实践的一把“戒尺”,这种过于追求片面意义上的道德将会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变得狭隘,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德育教育多以口头上的概念讲解或理论阐述,很少进行实践,违背了德育教育意识、行动、情感等多方面主要内容的规律,限制了德育教育的教育作用。

二、德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

1.德育与美育之间具有一致性

德育与美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美学熏陶以及道德教育让学生拥有美的心灵,做他人认可的事情,从而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德育与美育属于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两者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道德要求与人为善,美育希望人们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他人,所以,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德育中包含美育的内容,美育中也有德育的因素,由于善与美的统一,所以,崇高的道德行为,也是美育的内容。

善与美的统一决定着美育部分与德育部分的统一。例如,在班级德育教育中,开展形体礼仪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待人和善,通过得体的肢体动作以及礼貌的语言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得到他人的认可[1]。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互动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视频和文本资料,然后在课上展示,让学生对德育教育又一个具体的理解,另外,还可以通过购买《文明礼仪漫画》、《礼仪实训教程》、《文明礼仪知识手册》等指导学生进行道德学习,以促使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2.德育与美育的互补性

因德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所以,它们在产生社会影响方面能够相互补充。美育和德育的相互补充,可以让两者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班级德育教育中,融入美育的内容,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必要的调节。近年来,发生在学生之间的不良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意识到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2]。在班级中开展德育教育,以礼仪形体活动为载体,通过对良好行为举止的模仿及美育与德育融合后对学生心理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道德文化的理解,并能够亲身实践,形成良好的道德学习风气,减少校园暴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三、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

1.经典向时尚的转化

德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首先要突破学生对经典内容关注度不高的问题。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学生对时尚的把握更加敏锐,所以,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可以借助这一有利契机,在经典中融入时尚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感。时尚艺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文化,凝聚了时代精华,将流行的元素与经典元素融合起来,让学生对美的标准与感受更为深刻,从而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用实践检验。在班级中开展德育与美育的融合教育,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形体礼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教师可根据平时观察到的不良表现,制定一个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学生不注重文明礼貌用语,飙脏话,好动手等,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经典著作,然后将其与现代典型人物经历相融合,通过故事引导吸引学生注目,之后开展班级内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文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进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再如,开展的《职场礼仪—我微笑我美丽》,全班同学一起寻找自己与他人的最美笑容;在服务类专业开展《为绅士淑女服务的绅士淑女》活动,在职场模拟中,发挥自身优势,寻找最专业的一流服务;开展的《最美形体礼仪体态》活动中,学生把个人的礼仪标准姿态,以全班的照型形式展示,用相机记录永恒的美好,用信息化工具在朋友圈分享、反思。这些活动充实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让他们课后的生活也丰富多姿起来。同时,通过形象生动、富于美感的事物来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与追求,不仅符合人的爱美天性,而且有利于良好道德意识、品德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而又富有情趣的氛围中感受文化和陶冶情操,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美的平台,磨练他们的品性和意志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在学生走入职场前,为他们夯实基础,使其准备充分,愉悦学习。

形体活动是美育教育活动,礼仪教育则属于德育范畴。形体礼仪活动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舞蹈、健身操、瑜珈等各种训练手段用以改善形体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把日常交际礼仪与形体训练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把良好的站、坐、蹲、行姿态,彬彬有礼的待人接物组合成形体礼仪操进行表演,通过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形体美和综合素质,让形体礼仪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班级德育与美育的融合。

2.化直白为含蓄

传统德育教育惯用直白的手法,以概念、推理的形式思考德育,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缺少实践支撑,忽视学生的主观意愿,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美育教学可营造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强调间接教育,让受教育有一个自身领悟的过程。德育与美育的融合,让自然的力量通过顺畅的渠道达到理想的彼岸,蕴含的教育力量更能发挥持久的作用。例如,在课堂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提炼出形体礼仪的部分,让学生仿照课本上的描述呈现出当时的情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独立思考,同时还能够通过形体动作捕捉到其中的道德内容,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另外,从形体训练入手,实现德育与美育的融合。身体姿态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动静之中展现出个人的气质、修养、品格和审美能力;礼仪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沟通心灵,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掌握职业人的礼仪素养,凸显个人魅力。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对中职学生的外在形象进行了很好的塑造,而且对即将成为“社会人”的中职生来讲,更塑造了他们的职业修养和内在品格,是将德育与美育相互融合进行教育的有效选择。故形体礼仪活动无论是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方面还是今后的社会化发展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束语

以形体礼仪活动为载体实现班级德育与美育的融合需要寻找两者的共通点,通过有效的融合途径,让两者能够协同作用于学生的品质发展。相对于传统德育教育,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将进一步促使学生道德的发展,从而为现代化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段小薇.论形体与礼仪课程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J].现代营销,2012,7(12):192-192.

[2]师苗伟.“以美育德”的中职学校德育实践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11(7):31-33.

[3]冯楠,黄鋆.美育与德育融合的高校育人途径研究——以“悦雅计划”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3,6(8):106-108,95.

猜你喜欢

美育实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