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策略

2016-04-19吕丽萍

关键词:计量单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章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出发,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提出一套全新的教学策略,希望谨以此文抛砖引玉,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量单位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7-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学习计量单位的意义即是让学生对计量单位有清晰的认识与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利用计量单位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但当下我国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所以老师需要对现有的计量单位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以期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一、在“计量单位”章节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一)重视计算、轻视认知

在新课标计量单位的教学中,明确提出了对于该章节所开展的教学工作重点是使学生对计量单位的有效运用形成掌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计量单位有深刻的认识和良好的理解。但就目前情况说来,绝大多数数学老师在进行计量单位教学过程之中,只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涵盖计量单位的运算。在学生进行计量单位的认知时,只是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图片,仅此而已,学生对一米有多长,一立方米有多大、一千克究竟有多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让学生无法对计量单位产生深刻的理解,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进率、轻视原因

当下,仍有很多老师在进行计量单位教学过程当中,依然是单纯地让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进率进行死记硬背,也就是常说的单位换算。如一米等于十分米等于一百厘米等于一千毫米,但是并未针对换算关系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换算原因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重视部分、轻视整体

在计量单位教学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性质不一样的计量单位,例如:长度计量单位米、分米,空间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以及质量计量单位克、千克、吨等。在小学课本教材之中,也通常把这些属性不同的计量单位放置于不同的单元进行学习,老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也往往是根据教材编排内容进行讲解,但是没有注意把这一些属性不同的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让学生的整体知识框架产生了欠缺,学生无法对这些计量单位进行相互比较,并开展联系记忆。

(四)重视办法、轻视感受

常见的关于计量单位的问题解答当中,老师通常只会讲述一些计量单位之间换算运算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向学生阐述在进行单位换算过程中的规则,致使学生在进行模仿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械性的失误。在学习计量单位的过程当中,没有对单位换算有清晰的本质认识,增加了学生在进行该章节问题解决时的困难。

二、计量单位教学对应策略

(一)实践中感知理解计量单位含义

在当下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所需要接触的计量单位都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甚至很多计量单位还未开始学习学生就已经有所接触。但在计量单位教学过程当中,只是通过描述刻画的方式说明计量单位,对于学生而言仍显得过于抽象。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计量单位进行亲身体验。这样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少走很多弯路,并能快速形成对计量单位的初步理解。

例如,学校操场每一圈的长度为400米,让学生走出课堂,围绕操场两圈半开始行走,就能够让学生真正对一千米究竟有多长产生清晰的认识。同时,走出教室进行教学,可以有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有效帮助学生对长度计量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二)通过分析比较感受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一种常见的数学知识,不同的计量单位之间可能有相同或是不同的属性,每个计量单位都有其独特的体系。计量单位的使用彰显了数学特有的精准性,学生对计量单位进行使用也是利用了这一特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但要学会利用计量单位,同时为了其精准性可以更好的展现,学生还需要拥有感知计量单位的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用来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一袋盐正好为500克,两袋盐正好是1千克,一个一分硬币的厚度为1毫米,让学生能够清晰感触这些计量单位的真实意义,可以让学生在解答相关计量单位问题时进行更好的把握,强化了学生的计量能力。

(三)分析推理中掌握技巧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育需要针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培养,因此选择合适的同属性计量单位填空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锻炼。而这些问题的考核也需要学生对计量单位有深刻的认识与感知才能进行回答。

例如,在学习完重量计量单位的相关知识以后,老师向学生提问一头大象的体重大约为6( )。

A.吨 B.千克 C.克

关于这一道问题,这又让学生对这三种重量计量单位以及大象的体积等有充分的认识之后,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推理进行回答。

三、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相关精神指导下,认为计量单位是在小学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较为重要的数学知识,并且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帮助。因此,老师在开展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不能再按照传统数学教育理念,将计量单位单纯的理解为数学学习的附属工具。而是应该将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开展教学,比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计量单位知识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俞正强. “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从小学数学“计量单位”的教学谈起[J]. 人民教育,2011,02:34-37.

[2]郭仕萍. 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与认知风格建档分析——《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研究报告[J]. 宁夏教育科研,2008,01:31-33.

[3]刘砥波.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的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129.

[4]张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适当渗透“量纲分析”——计量单位计算的思想讨论[J]. 内蒙古教育,2008,17:20-21.

[5]张婷.小学计量单位教学的分析及策略[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53.

作者简介:

吕丽萍(1972.11),女,汉族,福建省泉州市人,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职称,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计量单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计量单位复习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