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难点的教学研究
2016-04-19王乐
王乐
摘 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对高职学生尤其重要的基础课程,鉴于这门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理论与实践都较强,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因课施教,笔者分析总结了针对高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点问题,如数制转换、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 疑难问题解决方法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高职学生尤其重要。基于高职学生自学能力的簿弱,时下,高职院校已经普遍开设了漫长课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笔者了解到高职计算机基础在各高职院校都为一年两学期的课程安排,并辅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这是为使计算机教学在高职大学生中普及并推动各高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升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作为启蒙课程的计算机基础,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笔者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难点问题的教学研究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分享出来以飨各位同仁。
1课程简介及难点分析
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以理论实践相结合形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意识,让其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技术,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归纳起来,授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有关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的问题,非常抽象难于理解;
(2)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数制之间转换问题,转换方法难于掌握;
(3)Office 2010的操作性很强,繁琐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易遗忘。
2教学中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拟人教学,将理论知识人性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一些具体的理论知识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拟人手法让知识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如计算机组成中,各部件的关系,我们把CPU视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话,电脑比作办公室,硬盘比作办公室的文件柜,内存比作工作人员的办公桌,如此这般各部件的关系一目了然。
2.2比喻教学,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一般来说,抽象的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高度概括,因此,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经获得的知识,适时确切地使用比喻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于形象,深入浅出。如讲计算机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工作原理类比为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2.3口诀教学,将复杂运算简单化
在数制转换的教学中,频繁使用口诀教学。如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时,我们用“基权相乘法”来定义转换方法,即二、八、十六进制数上的各位对应的基数与权值相乘的和,我们将其命名为“基权相乘法”;十进制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时,整数我们用“除基值取余法”,而小数则用“乘基值取整法”;二进制转换成八、十六进制时,我们管方法叫“组合法”(即每三、四位二进制组合成八、十六进制),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则为“拆分法”(即每一位八、十六进制拆分成三、四位二进制)。如此,依照各“法”,无论遇上何种转换都可迎刃而解。
2.4兴趣教学,将理论知识多媒体化
在教授Office三个软件中,三个应用软件操作性非常强,“理论+上机”的教学方式较传统亦步亦趋的板书更有利于教学。先演示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
3结语
上述教学方法是在分析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差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后总结出的与之相关的、被多次教学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有趣、有用的学科更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希望本文对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同仁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宝坤.电脑硬件工程师资格认证教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
[2] 张桂芳.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科技视界,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