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狐情未了
2016-04-19韩志薛慧娜
韩志 薛慧娜
摘要:《娇娜》是《聊斋志异》中的优秀篇章之一,故事情节安排巧妙,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优美洗练,能极好地起到刻画人物形象、描摹人物心理的作用,极有表现力且蕴涵诗意;人物形象塑造得异常丰满并各具特征,人物之间的关系纯真美好;此外,整篇作品营造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是一篇极具美感的文言小说。
关键词:聊斋志异;娇娜;孔生;美感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蒲松龄“集腋为裘”,以毕生心血完成《聊斋志异》这样一部煌煌巨著。鲁迅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1] 179 。作者不仅注重故事情节的丰富曲折,而且还在刻画人物上着力,塑造典型形象,表达审美理想。《聊斋志异》中优秀篇章众多,《娇娜》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对《娇娜》的美感进行解读。
一、美妙的写作手法
《娇娜》一文写作手法的美妙主要体现在故事的情节结构和文章的人物语言以及叙事语言上。
(一)故事情节的组织与安排
《娇娜》以孔生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孔生和娇娜的相知相恋、离合悲欢。故事曲折生动,波澜迭起,千回百转,引人入胜。文章开始写孔生因赴友约不果而被困他乡,“圣裔”表明其名门之后;“雪笠”是字,十分文雅;“为人蕴藉”说明他性情好;“工诗”表明他有才学,几句话就把男主角交代清楚了。在《聊斋志异》中,男子大多才华横溢,痴情不已;女子都热情美丽,温柔善良。孔生如此优秀,娇娜又怎样呢?这自然引起读者的期待。可是,接下来作者并未让娇娜出场。
孔生孤身遇“大雪崩腾”,正寂无行旅,“偶过其门,一少年出,丰采甚都”。“偶”字写出孔生心态寂寥,此时见到一位翩翩少年,其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从所写环境来看,公子和孔生可谓“同道中人”,于是“即留共榻”。
这段情节很妙:第一,作者间接交代了娇娜的生长环境;第二,孔生留下来,有机会见到娇娜;第三,皇甫公子愿拜孔生为师,孔生之优秀跃然,娇娜生情就不足为怪了。读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安排巧妙,考虑周全。似乎该娇娜出场时作者又荡开一笔,通过两件事对其家庭和成员进行描绘:首先,太翁答谢孔生,彬彬有礼;其次,弹曲伴宴的婢女香奴才貌不俗,公子却说有更好的女子,侧面烘托娇娜之美。我们且看三个可玩味处:其一,孔生并非好色之徒,不然首见香奴就生邪念了。其二,作者让孔生“居半载”,把时间推至夏季,一来令孔生寂寞日盛,此为后来生病之内因;二来夏天暑重,此为病之外因;三来夏天着衣单薄,娇娜给孔生治病时,近距离则易生情愫。其三,香奴的美丽与才华都是给娇娜做背景的,作者在不知不觉中给娇娜出场做了最充分的准备。
孔生大病,娇娜“千呼万唤始出来”。“治病”写得非常精彩。首先,孔生不以手术为苦,反以为乐。“按照常情,手术时间愈短,病者痛苦愈少一点,这里却一反常情” [2] 14 ,这种心态表现了娇娜非凡的魅力。娇娜“敛羞容”,因为才子在前,亦难免心动。其次,手术过程,用了“揄”“按”“启”“解”“割”等词,写出娇娜的耐心和细心,表现了她的温柔和善,“口吐红丸”为后来身份揭开作了铺垫。最后,“宜有是疾,心脉动矣”,是娇娜因心情愉悦生出的调侃,也在以己之心度生之腹。本段笔墨俭省、效果不俗。
“按照小说构思的一般常情,娇娜与孔生的结合并非出人意表” [2] 14 。作者却笔锋陡转,两人擦肩而过,松娘嫁孔生并育有一子。孔生后被罢官赋闲,偶猎郊野再遇公子:“树木浓昏,荫翳天日。”此乃狐之乡也,既照应了下文“余非人类,狐也”,又为雷霆之劫作了张本。于是,在小说结束前迎来故事高潮,也是二人感情高潮。这是两段细节描写。第一段写孔生救娇娜时,极写环境之险恶,“如果拿它与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中所描写的‘武松打虎和《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剑拔弩张的紧张战斗场面相比,可以说《娇娜》的这段艺术描写也毫无逊色之处” [2] 14 。第二段写孔生昏死,娇娜二救孔生,人未变情更深。孔生先因情致病,后因情昏死;娇娜初见生而调笑,后见之而大哭;娇娜先以手执红丸,后以嘴度红丸助生服下。两次救人,同中有异,实在美妙。最后,娇娜夫家在天灾中俱亡,作者却未点明娇娜和孔生如何,给人留下无限遐想。
(二)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特征
蒲松龄在运用文言的技巧上十分纯熟,优美的文言成为小说魅力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从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两个方面对《娇娜》的语言特色进行简单的分析。
1.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可以起到表现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关于这些,在前面已有提及,这里再简单地谈谈人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身份特征。本文中有语言描写的人物有五个:孔生、皇甫公子、太翁、僮和娇娜。皇甫公子的台词有20句,其他的台词都很少:孔生5句,娇娜5句,僮和太翁各一句。
皇甫公子和孔生都是读书人,所以他们的对话常引经据典,有浓浓的书卷气,例如:“曹丘”“门墙” ① ,文雅非常。太翁是长者,他语言既有家长的严慈又有对老师的尊重:“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僮入白:‘太翁来。”一个“白”字区别了身份。娇娜的话里有调笑,有表白,这些话语把她的身份、性情和特殊的心理都很好地表现出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叙事语言
《娇娜》的叙事语言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表现力强,有暗示性,干净不多余。“当晚谈笑甚欢,即留共榻”,这是写孔生和皇甫公子二人很投缘。“即”字写出了性情相投,暗示出率真坦诚;“共榻”二字可见两人亲如兄弟,“生尚拥被坐”把孔生宾至如归表现出来;“生惊起”,“惊”写出孔生听到太翁来时那惊慌的表情。
第二,富有浪漫幻想,色彩鲜艳,意蕴丰富,仿佛一曲田园牧歌。“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志》中告诉我们其创作受到屈原和李贺的影响。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很多文体都受过诗歌影响,带有诗歌某些特征。文言小说也是如此,《聊斋志异》语言优美,既有小说的特点,又有诗歌的特色。
首先,作品的意境被诗化:“大雪崩腾,寂无行旅”“树木浓昏,荫翳天日”,这是一幅幅美丽画卷。然后,文句有诗歌的音律美:“屋宇都不甚广,处处悉悬锦幕”“一夜如碗,痛楚呻吟”“公子朝夕省视,眠食俱废。又数日创剧,益绝食饮。太翁亦至,相对太息”“启罗衿,解佩刀”。从三字到多字,句式工整、长短相间、朗朗上口。还有,人物情感也富有诗意,孔生念叨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① 。最后,故事结尾,留给人们无限遐想,也有了诗味。
二、美丽的人物形象
《娇娜》中有形象描写的人物共七位:孔生、皇甫公子、太翁、香奴、松娘、娇娜和小宦。作者对娇娜和孔生两个主要人物着墨较多、用力较深,对其他五人则通过传神的几笔把他们的神态勾勒出来。比如皇甫公子,文中对他的外貌作直接的描写有两处:“丰采甚都”和“逢一美少年跨骊驹”。他和孔生都是读书人,但同中不同的是他的身上多了几分贵气、洒脱和热情。香奴和松娘,一个是“红妆艳艳”,一个是“画黛弯蛾,莲钩蹴凤”,她们和娇娜同样拥有美丽的外表,不同的是香奴“艳艳”更有职业特征。下面谈谈故事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及塑造。
1.娇娜
作为狐类,她有独特灵异和聪慧;作为女主人公,她表现出人类的美德,比如,温柔多情、乐于助人。既有狐性又有人性,但狐性远小于人性。蒲松龄常借鬼狐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娇娜狐狸的身份让她能做一些当时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所不能做的事,不需要遵行“男女授受不亲”。娇娜除了“口吐红丸”之外,就是活泼泼的人了,是在当时社会中被压抑摧残、无法舒展的人性。她美丽迷人、阳光率真,她绝代风华、朝气蓬勃,这些只有借助狐的身份才能展现出来。作者并没有过多着墨,却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娇娜出场很晚,作者做了很多铺垫:从皇甫公子到太翁、从香奴到松娘。公子和太翁的素质高、香奴和松娘的姿色好,但他们都好像是背景,主角是娇娜。“娜姑至,姨与松姑同来”,皇甫公子所赞的松娘虽然在场,孔生却视而未见,所以和娇娜相比,高下已出。作者对她进行了两次正面描写:“娇波流慧,细柳生姿。”比喻贴切传神,让娇娜的神韵顿出。“敛羞容”三个字把娇娜少女的腼腆和遇事大方表现出来。作者又多角度地展开描绘:视觉上,孔生见到娇娜,立刻忘记病痛,精神转好;嗅觉上,“芳气如兰”;听觉上,他听到娇娜的话,俏皮活泼,饱含深意;心理上,害怕手术时间太短。这样一来,娇娜的形象就活了,仿佛一下子站到你跟前。
2.孔生
孔生是《聊斋志异》里为数不多、塑造地比较丰满的男子。他是一个文人,其行为和语言都具有文人的特征。从行为表现来看,他的谈吐具有文人所拥有的书卷气,行事不激烈不惊人,也缺少狐类的灵气和丰采。“慨然从入”皇甫的房间说明了他单纯,没有心计;娇娜离开时他“沉痼若失”,这展露了一位青年书生的痴情。从语言描写来看,“请为友”说出了他的谦虚;“谁作曹丘”说出的是他的无奈;沧海巫山,则道出了他对娇娜的迷恋。
如果只有这些,孔生的阳刚气显然不足,形象也过于扁平和模式化。在文末,作者把孔生的书生气升华,让它绽放出英雄的光辉。他轻生死,重友谊,慷慨答应朋友的求救;他手执宝剑,在风云突变的天地间毅然挺立,面对高冢巨穴和妖魔鬼怪也毫不胆怯;在自己心上人被捉的那一刻,他奋起一搏,救下娇娜,可他却被雷电击倒了。他倒下去的时候就是他伟岸的形象立起来的时候,作者始终没有从正面写孔生的外貌,但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个诚实可靠、善良勇敢、有情有义的书生。
三、美好的人物关系
《娇娜》中主要的人物有五个:孔生、皇甫公子、太翁、松娘和娇娜。他们之间重要的关系如下所列:
孔生——皇甫公子:师生关系、朋友关系。
孔生——太翁: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客人和主人的关系。
孔生——松娘:夫妻关系。
皇甫公子——太翁:父子关系。
孔生和皇甫公子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亲密无间,名义上孔生是公子的老师,实际上两个人更像是朋友和兄弟,以至于在一起吃、在一起睡,甚至孔生的心事公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太翁是公子的父亲,其严厉的背后是深深的父爱;公子比较幸福,偷偷把太翁的丫头喊来弹曲伴宴。孔生在听到太翁早晨来看望他的时候,赶忙从床上起来,足见他对长者的尊重;太翁作为主人,对公子的老师也是从礼节上和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虽然孔生和松娘没有一见钟情的浪漫,但是二人还是有了一个孩子,松娘侍奉公婆也比较殷勤,一家人生活算是不错。
那么孔生和娇娜呢?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许多人认为他们是朋友,这里仅举两个例子为证。“《娇娜》描写的故事,却是一个例外。它着重描写了娇娜与孔生的友谊,他们患难与共,疾病相扶,彼此的友谊都经过了严峻的考验,但最终他们仍然是朋友,而不是夫妻” [2] 10 。“他们是朋友,是异性朋友,但不是一般朋友,而是深相知,长相忆,关键时刻为之献身的异性朋友” [3] 101 。
这种观点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文末蒲松龄的评述:“异史氏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疗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笔者以为孔生和娇娜不是朋友,而是恋人,理由如下。
1.具体字句分析
“色授魂与”的意思是孔生和娇娜心灵相通,相互爱慕;“颠倒衣裳”指夫妻生活。感情上的相依胜过床笫之欢,这是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不是“朋友”二字能涵盖的,所以“腻友”“良友”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朋友”,而是“恋人”的意思。通过前面对故事情节的解读可略见孔生和娇娜二人是相爱的,下面我们再从文中的具体句子来分析一下。
孔生喜欢娇娜。“生望见艳色,嚬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他初逢娇娜,以为她就是公子要给自己介绍的对象,娇娜之美让他一见倾心。“生贪近娇姿,不惟不觉其苦,且恐速竣割事,偎傍不久”。手术是痛苦的,但他为了能够亲近娇娜而宁愿手术时间长一点,不能自拔了。“生跃起走谢,沉痼若失。而悬想容辉,苦不自已。自是废卷痴坐,无复聊赖”。手术刚做完就去追娇娜,没追到就失魂落魄,他已经失去了自我。“生凝思良久,但云:‘勿须也!面壁吟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说公子要再给他介绍女子,他不愿意。可见他的心里只有娇娜。“问妹子,已嫁;岳母,已亡。深相感悼”。孔生和皇甫公子久别重逢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娇娜的近况,足见在他心里一直惦记着娇娜。最后,他不惜生命地去救娇娜,可见他完全忘我。
娇娜喜欢孔生。“敛羞容”,初见孔生,少女动情的样子一露无疑。“女笑曰:‘宜有是疾,心脉动矣”。笔者试译:“谁让你胡思乱想了!” “宜”字把娇娜的亲昵表露出来。“姊夫贵矣。创口已合,未忘痛耶”?试译:“伤口已好,忘记曾经的痛了吗?”潜台词:“你把我这个曾和你有肌肤之亲的人忘了吗?”“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娇娜在孔生晕死后喊出“孔郎” ① 。“娇娜使松娘捧其首”“又接吻而呵之,红丸随气入喉”。娇娜的举止比松娘似乎还亲密,这是她内心真情的外露。她把“红丸”给了孔生,就是把自己最宝贵的给了他。“娇娜顿足悲伤,涕不可止。共慰劝之。而同归之计遂决”,娇娜夫家都死了,而她的表现似乎还没有看见孔生晕死时悲伤,大家一顿安慰就好了。可见,娇娜的真爱是孔生。“生与公子兄妹,棋酒谈宴若一家然”。
2.社会历史背景
明代中叶以来,社会上涌动着一股人性解放的思潮。这股思潮“在明末发展到了极致后,遭受了本不应有的挫折” [4] 250 ,到了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全面闭关自守的儒家正统理论,成为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 [4] 251 。虽然这股人性解放的思潮被统治者压制着,但是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是压制不住的,所以《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生死相随的爱情故事,《娇娜》就是其中的一篇。作为儒生的蒲松龄能跨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模式,大胆地展现一幅幅自由爱恋的图景,已经很不容易,让他在男女婚姻和爱情的关系之外再去表现这么暧昧的“蓝颜知己”关系,可能性不大。
3.古时人们结婚年龄
“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① “女子十七未嫁,其父母有罪” ② “笄,女子许嫁而笄” [5] 1235 “十有五年而笄” ③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的诏令起,“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 ④ ,北宋初年实行开元法。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听其婚配。清代《通礼》中规定,男十六岁,女十四岁可嫁娶。从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来看,孔生和娇娜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他们的恋爱是合法的。这个年龄的青年男女在整个社会结婚低龄化环境的影响下,从见面到生情,这是很自然的。
4.蒲松龄的情感历程
蒲松龄十八岁时奉父母之命和刘氏成亲,“蒲松龄和她是柴米夫妻、贫贱夫妻,不是神仙眷侣、浪漫情人” [3] 15 ,温柔贤淑的刘氏,是《娇娜》中松娘的原型。康熙十年,蒲松龄在担任好友孙蕙的幕宾期间,爱上孙蕙姬妾中一位多才多艺,名为顾青霞的女子,“蒲松龄对顾青霞的爱,是柏拉图式的爱” [3] 31 。他的情感历程是创作大量爱情题材作品的动力并直接影响到《娇娜》的创作,顾青霞应是娇娜的原型。
此外,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蒲松龄让孔生和娇娜作朋友,为什么又让娇娜夫君全家遭遇灭族之祸?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故事若继续发展,孔生和娇娜肯定会结为夫妻,这种结果的产生是作者难以控制的。但是,把故事停在这里,可以引起读者们的无限遐想。再从整个中国古代史来看,男女之间发生的故事多半如文君相如当垆卖酒、孟女梁鸿举案齐眉、兰芝仲卿生死连理和山伯英台相爱化蝶,没出现过这种表现男女间所谓“朋友”关系的文学作品,传统中没有这块土壤。
四、优美的文化氛围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饱读诗书。他是个儒生,一生追求科举致富,至死不渝。这些时代和社会对他的影响在蒲松龄的作品中都会有反映,本节简要地讨论一下《娇娜》中蕴涵的文化元素。
(一)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居于主导地位,在伦理学史上更居于主干地位” [6] 22 。儒家文化经封建统治者的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许多王朝的官方思想,对读书人影响深刻,尤其是在“四书五经”列为科举考试的必修课后。蒲松龄当然也不能免俗,《娇娜》中的人物身上就反映出某些儒家思想。
1.行
“儒家虽然未抹煞个人的作用、地位和个体价值,但他们重在揭示个人对社会的隶属关系,强调社会价值高于个体价值” [6] 22 。当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冲突时,当以社会价值为重。
娇娜和孔生相知相爱,又共同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彼此为对方都献出了最宝贵的东西。尽管二人的行为非常地无拘无束,但他们还没有突破最后一道伦理防线。即使在娇娜的夫君死后,作者仍然没有对二人关系作进一步描写,只是说他们像一家人一样生活,他们人性中自然的一面在故事结束时还是在服从于社会的需要。从作者对爱情和封建伦理二者关系态度的摇摆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
2.礼
“儒家遵循的是理性道义原则,注重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生活” [6] 23 。礼仪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个道德准则。《娇娜》中的人物都是彬彬有礼的。例如:
少年先起入内,生尚拥被坐。僮入白:“太翁来。”生惊起。一叟入,鬓发皤然,向生殷谢曰:“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已,乃进锦衣一袭,貂帽、袜、履各一事。视生盥栉已,乃呼酒荐馔。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酒数行,叟兴辞曳杖而去。
孔生在被窝里得知太翁到来,立刻起床,这是宾客对主人的尊重;而作为主人,太翁感谢孔生对儿子的教诲,这是对老师的尊重。长幼有别,师道尊严,这是儒家礼仪文化的真实演义。
3.孝
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中是非常重要的。作者没把松娘放在故事的中心位置,也没把她塑造成像娇娜一样光彩照人的女性,而是突出她身上具有的封建社会里传统女子的“三从四德”:“松娘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迩”“松娘生一男名小宦”。另“公子劝还乡闾”,孔生离家太久,公子劝他回家看看。这两处叙事都是人物“孝”的表现。
4.友
孔生才学横溢、重义轻死;公子谦虚好学、对朋友尽心尽力。他们之间真正做到了“朋友信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谈学习,也是谈交朋友。儒家思想中交友的标准是君子。君子人格高尚,君子好学谦虚、有德行有才华、重道义讲友情。这些品质,《娇娜》中的人物身上都具有。
(二)狐狸文化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将狐狸视为文化英雄,比如南美的多巴狐是为人类带来火种的动物,并帮助治疗令人恐惧的蛇咬的伤口……只有东亚文化圈,狐狸与女性的关系才得到强调。……母狐作为传统婚姻体制的反面形象出现,她的美丽与贪婪和欺骗相连,与立于社会标准之外的美丽妇女的表现相似。[7] 265
这个关于狐狸文化的论述也适用于中国,《封神演义》中的狐狸精“妲己”就是以女性的面孔出现的,她用“美丽”来蛊惑纣王,并施展不同手段残害朝臣勇将、后妃太子与平民百姓,把整个国家弄得鸡飞狗跳。现在,人们还习惯用“狐狸精”来称呼那些让男人失去自我的坏女人。不过,《聊斋志异》的作者虽然生活在有如此狐狸文化的国度,但他对“狐狸精”的阐释使得“狐狸精”有了新的内涵。他在继承传统“狐狸精”意象所具有的高超本领、美丽外表、女性性别等内涵之外,又赋予“狐狸精”以新的特征:单纯活泼、善良可爱。她们和人们交往,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关键时刻用狐类的聪颖机智和神异本领帮助人们尤其是男人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坎坷。狐狸的新面孔是蒲松龄对中国文化的一个伟大贡献。
此外,《娇娜》中还蕴涵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隐士文化、医学文化和饮食服饰文化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人民文学编辑部.聊斋志异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马瑞芳.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汉语大字典编辑部.汉语大字典[K].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6]张松如,邵汉明.道家哲学智慧[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7]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Love Between Kongsheng and Jiaona Will Go on-The Analysis
of the Beauty of the Novel Jiaona in Liaozhaizhiyi
HAN Zhi XUE Hui-na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30, China;
The Office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40,China)
Abstract: Jiaona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story in Liaozhaizhiyi,with ingenious and vivid story formation which is very attracting. It also has beautiful and concise sentences which can depict story figure and their thought deeply. The language of the story is very expressive and is full of poetic quality. The images of the story are full enough and 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character. The relation between people in the story is pure and kind. In addition,the novel has create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al atmosphere. All in all,Jiaona is a story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n analysis of Jiaona on its aesthetic feeling from the aspects above.
Key words: Liaozhaizhiyi;Jiaona;Kongsheng;aesthetic feeling
(责任编辑: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