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组合作学习

2016-04-19杨晓燕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导课堂教师

杨晓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通过加强小组建设和小组自治,营造浓厚的小组互助学习的气氛,构建合作互助的学习型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生动活泼地成长。

一、合作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小组合作学习型课堂的构建,就是给学生留足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可说、可演、可唱、可跳、可写、可画、可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积极影响。在生生互助过程中“交流讨论”,要经历思考的过程,要自己组织语言,将问题清楚地表达给同学。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激励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激发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这样的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让思维活跃,对所亲身经历的内容记忆深刻,不易忘记,更能通过合作,集思广益,使课堂更加活跃,能够增进学生间的友谊,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有了树立展示自己信心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可以使课堂更为开放,民主、和谐、宽松,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习兴趣,使愉快学习成为可能。

二、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

要相信学生,敢于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学习机会,他们的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堂上会逐渐多了一些“小老师”,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高了,兴趣也就更高了,学习的热情也会更高涨。学习困难的学生本都是教师一个人辅导,有了小组合作,他们就成了小组的事情,整个小组的同学都加入进来帮助他、关心他,他们的进步就会更快、更大。小组合作中小组间的评比、竞争更加体现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小组成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间的互帮互助精神。这既有利于个人又有利于小组。学习可以变得很轻松,教学也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适时把握合作的问题与时机

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这都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把握。一些需要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需要综合分析的问题,讨论比教师讲授会更卓有成效。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适时加以引导。教师不相信学生,担心影响进度,是“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关键问题。

四、教导了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

夸美纽斯说过,教导了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通过教使学生对于所教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听到或读过的东西可能会在一个月之内就会忘记,但是假如他把它教给了别人,它就会变成他身上的一部分,是难以忘记的。所以他劝告人们,假如一个学生想获得进步,他就应该把他正在学习的内容常常教给别人,即使他需要学习,也应该去教。有调查显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教师讲授为5%,学生阅读为10%,学生讨论为50%,学生实践为70%,学生教别人为95%,合作学习能够创设这样一种教和被教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做和教,从而真正地实现持久的学习。

五、小组合作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要注意定规则,如“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第一发言人答得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最后组长定论。学生通过组内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观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合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为他们成为一个社会需求的人做好准备,实现教育意义。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其明确的责任,组内每个学生的各项职务和责任也采取流动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做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给学生充分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前,教师要对新知识进行一些讲述,一方面可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知识的引导与扩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很多时候对问题的理解度并不够,小组间的讨论要时刻切入主题,教师的调控作用很重要,应及时点拨示范,研究教学设计,做针对性评价。当然一个新的事物开始出现时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日就能见效的,教师应有信心、耐心和责任心,鼓励并帮助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被人尊重的滋味,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并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宋东清,徐建奇,刘电芝.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教导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我想要的教导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撒谎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