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热力环流”为例谈地理课堂转型

2016-04-19殷爱新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热力环流大气

殷爱新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课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手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以“热力环流”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对高中地理课堂转型进行了论述,展现了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热力环流;地理;课堂转型

“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点,也是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由于大气运动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于“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一、课改前地理课堂“热力环流”的课堂设计

在课改之前,地理课堂是以知识为主的课堂,对于“热力环流”这一地理课堂中的重要知识点,由于涉及“气压”“密度”等物理知识,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以讲清每个概念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主要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对于“热力环流”的课堂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首先,向学生交代“气压”的概念,也就是让学生了解“单位面积空气柱的重量”,这是进行“热力环流”学习和理解的基础;其次,教师对“热力环流”的过程进行剖析,并以让学生掌握每个步骤的形成原因为教学目标;最后,将“热力环流”的过程总结归纳为三句话,即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这三句,主要目的是方便学生背诵。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为主,以反馈练习为辅,这样的课堂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要求较高。在地理课堂转型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辅助教学的工具还未得到普及运用,因此,在“热力环流”的课堂设计中,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对于大气环流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也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图画能力要求较高。

二、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工具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在地理课堂“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利用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验演示中玻璃缸内的烟雾在一盆冷水与一盆冰块之间飘动,这样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演示,用烟雾的飘动模拟大气的运动,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运动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大气运动的过程,同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时教师则向学生讲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所引起的,所谓的热力环流就是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另外,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代替板书教学,学生在看完实验演示后观察屏幕上的动画,屏幕中的空气运动以不同的色彩和动画呈现出来,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了热力环流形成的每一个步骤。同时教师在播放过程中说明空气运动中每一个箭头的形成、等压线的逐渐变形等。在精美的动画演示和教师细致的教学讲解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提高,并对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而接下来的随堂练习也不再是以往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一个反馈,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教师可布置学生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对海陆风与山谷风的形成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海陆之间和山谷之间的昼夜热力环流圈进行绘制,最后,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和讲解,并应用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印象。

在新课程标准下,“热力环流”的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地理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再以课改前教材内容所规定的教学要求为课堂关注点和重点所在。新课标版的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试验、学生活动和案例探究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充实地理课堂。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普及下,地理课堂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PPT课件具有知识呈现更丰富、更精彩、更形象的特点。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还在“看课”,实验演示和多媒体教学时地理课堂教学获得了更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课改前后“热力环流”不同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堂在不断转型,从教学手段到过程都产生了明显变化,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点、原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逐步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成因以及规律等,这些都是课程改革下对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肖娜.地理课堂的生活体验:以热力环流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8(22):57.

[2]陆芷茗.课堂教学的十年转型:基于“热力环流”教学过程的剖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52(Z1):8-12.

[3]陆文博.打造自然地理精细化课堂:以“大气的受热状况和热力环流”为例[J].地理教育,2013,29(Z1):45-46.

编辑 乔建梅

猜你喜欢

热力环流大气
大气的呵护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热盐环流方程全局弱解的存在性
谜底大揭秘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两相坐标系下MMC环流抑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