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埃米琳》中的女性形象
2016-04-19陈娇
陈娇
摘 要:夏洛特·史密斯是18 世纪英国多产的女性作家,她的第一部小说《埃米琳》描写了以美丽的孤儿埃米琳对抗权威,用智慧与父权制社会抗争为主线,不同妇女的生存现状及女性意识为次要情节的故事。小说中女主人公已不是早起小说中的天真无知女性形象,而是具有智慧与勇气的成熟女性,这也是夏洛特对英国小说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埃米琳;成熟;智慧;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夏洛特·史密斯(Charlotte Smith)(1748-1806)是十八世纪英国“蓝袜子”女作家之一。出身在富裕的士绅家庭并早年受过良好教育。在她嫁给富商之子后,开始了悲惨的婚姻生活。史密斯的早期小说主要关注家庭问题,尤其是关注其中对权威的服从、强烈情感的控制、家长责任、行为的合适性以及婚姻遭到破坏的原因等。她的首部小说《艾米琳》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这部作品主要刻画了以埃米琳为主的三个女性形象及她们不同程度的抗争。
一、勇于与命运抗争的智慧女性形象
埃米琳·毛伯雷出身名门,从小受过良好教育,但不幸父母早逝,自己又被家族疑为私生女而遭遗弃,家产也被叔父蒙特利维尔霸占。她的堂兄德拉米尔纠缠不休地要与她私奔。而他的父母百般阻挠,并威胁埃米琳如果不服从与他们,便不再对她经济救助。埃米琳也并不爱自己的堂兄,在这种两难境地,她只有虚以应对。她一方面答应嫁给堂兄,同时又向叔父发誓没有他的认可就绝不和德拉米尔订婚。她以自己的智慧为自己赢得足够时间寻找意中人,并保证自己的经济来源。其实追求埃米琳的人并不少,但他们不是因为她的美貌就是她的财产。埃米琳很有主见,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她不像传统女性那样唯命是从,而是敢于与命运抗争,追求自己的幸福。埃米琳也是一个乐于助人、讲义气的女性。她的好友阿德里娜在与情人发生关系后怀孕,只好四处躲避丈夫与情人。埃米琳不顾自己的声誉而给予她深切同情和实际的帮助。碰巧德拉米尔发现埃米琳怀抱婴儿与阿德里娜在一起,便误认为是埃米琳的私生子,愤怒解除婚约。埃米琳不作任何解释,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阿德里娜的名誉,同时也看不起德拉米尔对自己的不信任。等到德拉米尔意识到自己所犯错误时,埃米琳已嫁给阿德里娜的哥哥戈多尔芬,一个稳重可靠、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她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在朋友帮助下证明了自己父母的合法婚姻,争回了自己的财产与名分。
埃米琳是最早出现在英国小说里的成熟女性,精于谋划,老于世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越条件,巧妙地周旋在父权制社会里,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她的形象不同于早期小说中那些不谙世事的女性主人公、天真无知、胆小谨慎,只有在保护人和年长女性指导和帮助下再能了解并进入社会。埃米琳不像那些早期小说女性那样脆弱,容易被摧残,她坚强刚毅。这些品质是女性争取自己权益所必备的。
二、女性意识半觉醒的女性形象
阿德里娜是埃米琳的朋友,她的丈夫酗酒成性,并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职责。爱德华趁虚而入,细心地照顾并帮助她,她感激他,最终爱上他。阿黛琳娜完全抛弃了一个已婚妇女应有的妇道,与爱德华同居。对当时的社会来说,一个有婚外情的已婚女子是要遭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谴责和惩罚的。史密斯颠覆了这种传统,给阿黛琳娜安排了一个不同的结局:经过癫狂和忏悔,阿黛琳娜在丈夫死后,成功地与爱德华结婚。阿德里娜的出轨其实也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一刻。她勇于抛弃父权社会强加给她的道德观,但她没有艾琳娜大胆智慧,善于谋划。要不是丈夫的死去,她也不可能成功。作者公然藐视了女性婚外情后是堕落的“怪物”的观念,而给予婚外情的女性以宽容和理解。斯坦福夫人15岁奉命成婚,根本认识不到丈夫的严重问题。等她成年,完全了解丈夫德行后,却要为他遮羞护短以保全名声。斯坦福夫人对阿黛琳娜的帮助以及与艾米琳的友谊都表明她的女性意识已经觉醒。她与阿黛琳娜都是半觉醒的女性,但是她已完全被压制,无力反击,只能默默忍受着婚姻的不幸。不过在当时社会,女性能有这样的觉悟已很难得。
面对婚姻的不幸,作为受害者的女性该如何去应对并从不幸中解脱出来是众多女性小说家面临的共同难题。随着18世纪经济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妇女劳动作用的提高,一些中产阶级妇女接受过教育,这些女性意识到了男性在权利体系和语言体系中对她们的压迫,或者说是歧视和排挤,所以向男权社会的权利构建、价值常规和言语方式提出挑战。《埃米琳》实际上是作者为找到女性摆脱父权制桎梏的途径的探索。斯坦福夫人虽然女性意识觉醒,但比较保守,没有足够勇气抗争。像阿德琳娜那样冲动的方式是不靠谱的,她获得的幸福只能归于她的幸运。作者要展示给读者的新女性形象是像艾琳娜那样的聪慧、坚强及勇敢的女性。但埃米琳与早期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差别很大。她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灰姑娘”,而是自己有主见的女性。她敢于对父权制社会说“不”,拒绝一个又一个求婚者,拒绝叔父给她包办的婚姻。她靠自己的聪颖,摆脱了重重困难,得到该有的幸福,为后来的女性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Charlotte Smith. Emmeline: The Orphan of the Castle[M].London: N. Bruce 84, Farringdon-street, 1844.
[2]龚明园.夏洛特·史密斯的《艾米琳》中不均衡的“礼物交换”[J].海外英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