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莫里森《爱》的女性形象
2016-04-19薛海波刘喜波
薛海波 刘喜波
摘 要:托尼·莫里森(1931-)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杰出的小说家。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写作视角独特和感情抒写真挚,迄今为止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爱》发表于2003年10月,是莫里森写作巅峰时期的一部力作。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黑人家族在民权运动中兴衰演变的故事。作者通过描述男主人公柯西和家中几代人的生活和情感画面,尤其是柯西与几位女性的爱恨纠葛,展示了人与人之间不同方式的爱,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性格不同、命运迥异。莫里森正是通过这些女性人物为读者勾勒出黑人女性的情感和生活轨迹。
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情感;生活
作者简介:薛海波,女,1983年12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汉族,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英语教师,中学一级职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2
在《爱》这部小说里,因为父权制根深蒂固,女性人物受其影响严重,各自有着心酸往事和坎坷经历。
一、希德
在科西家族中,受害最深的是年仅 11 岁的希德。在嫁给科西前,她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上滩小姑娘,出身贫寒,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日子过得凄惨不已。她的父母目光短浅,接受了比尔柯西区区200美元和一个钱包后就把女儿卖给了可以做自己祖父的柯西。从那时起,希德的生活便充斥着各种各样悲剧色彩。作为这桩老夫少妻婚姻的女主角,希德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场缺乏温暖和自由的婚姻残忍地剥夺了希德作为十几岁小女孩儿应有的开心快乐,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希德都遭受着巨大伤害。
希德曾对朱尼尔说她对自己的娘家约翰逊家族没有残留一丝感情。狠心的父母在她年幼的时候就将其卖给了可以做自己祖父的科西,只为200美元和一个钱包的诱惑。作为妻子,希德也是有百般难言之隐,尚未成年就嫁为人妻,希德有苦难言。自加入柯西家族那日起她就备受轻视,那种蔑视来自于四面八方,包括她童年的玩伴克里斯廷,她的儿媳梅还有她的丈夫柯西。柯西对婚姻没有忠诚可言,对希德没有爱护之心,相反却会在公共场合打骂责备希德。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备受凌辱,逆来顺受的妻子,却得不到丈夫的认同,柯西最终却将自己的财产留给了他所爱的妓女。希德不甘于忍受这等侮辱,打算不惜一切代价伪造遗嘱,但是在伪造遗嘱的过程中却又险些丧命。而对于希德而言,她人生最大的痛苦并非失败的婚姻,而是破裂的姐妹情谊。作为童年的玩伴,希德和克里斯廷情同姐妹,她们无话不谈,但是好景不长,她们的姐妹情谊结束于希德嫁给柯西那一刻。从此,二人由玩伴、姐妹变成了祖母和孙女的关系,如此尴尬的关系使得二人在面对窘迫的事实之后各自为利,相互敌对疏远。究其根源,对她们之间关系影响最直接最深的是克里斯廷的母亲梅,她想尽办法离间二人,费尽心机让克里斯廷远离希德,因为她认为希德出身低下卑微,与自己女儿身份地位相差悬殊。为了达成自己离间女儿与克里斯廷的目的,她甚至不惜把克里斯廷“圈养”在寄宿学校,连假期也不允许她回家看望。若干年后,当16岁的克里斯廷中学毕业“被释放”回家之时,她已俨然具备了母亲梅的恶劣嘴脸,思想里已全然浸入梅的意识举动。克里斯廷和梅母女联手,想尽一切办法挖苦讽刺希德,让希德在客人面前无地自容。而她们母女对希德的仇视源于那桩老夫少妻的有悖伦理的婚姻,而他们认为酿成一切的不是用金钱买断婚姻,葬送希德成长经历的柯西,而是年幼无辜,尚未成年的希德。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希德的处境内外堪忧,既要忍受和提防克梅与丽斯廷母女的讥讽挖苦,又要忍受丈夫的不忠和不屑,而希德为了让自己在夹缝中强大起来,还要假装幸福的样子, 却没人理解她内心的痛苦和凄凉。
二、梅
《爱》中柯西的儿媳梅是个悲剧性极强的女性人物,在柯西家族中充当“奴隶”的角色。她恪尽职守,安分守己,比利·柯西正是看中她这一点而选她为妻。而梅费劲心思,极力讨好取悦柯西家的人。第一次在柯西家公开露面,梅就抓起比利的手放在嘴边吻了一下。嫁给比利·柯西之后,梅并没有像客人一样等着被照顾被伺候,而是一进门就开始干起活来。梅因为自己的出身,一心想逃脱贫苦,于是她处心积虑促使丈夫一步步接管酒店重要事宜,自己也费心经营旅馆,而对科西则惟命是从,梅是科西家族的奴隶。然而早年丧夫使得梅伤心欲绝,成为寡妇后的她为了保全自己为了效忠柯西,更加努力和操劳,全身心投入到科西度假酒店的事务中去,想尽办法维持酒店的日渐萧条的生意。可悲的是,梅的辛苦努力付出并没有得到柯西的认可,可谓枉费心机,命运悲惨。
除此以外,梅与希德的关系纠葛更是给她这个人物增添了十足的悲剧色彩。科西娶11岁的希德为妻,在关系上梅自然成了希德的儿媳,梅除了维持酒店的运转经营,还要教导一个年轻的婆婆,教她如何持家、管家。但是她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科西的赞赏,而是遭受了更多的不公平待遇和鄙视。梅对出身卑微的希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希德被她看成一个妓女,是一个荒唐的人,她认为梅作为女儿克里斯廷童年的玩伴,利用自己的姿色,获得了老柯西的垂青,结果蛊惑柯西最终希望把自己全部财产都交予希德身,由此,她对希德憎恶至极。在强大的柯西面前,梅不敢反抗,于是她把所有的人不满不公怨恨憎恶都转嫁到了尚且幼小无知的希德身上,认为是希德酿造了她的悲惨命运。这一切的愤恨、不满、失落的情绪无法排解,进而使梅变得内心孤僻多疑,她的精神几近崩溃。但事实上,希德的悲剧命运归咎于男权社会的大环境,她人生的真正悲剧,就在于她错误的施加自己的仇恨对象,导致精神崩溃濒于失常,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精神自由。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梅对女儿克丽斯廷的所谓保护与其说是源于爱,不如说是源于对下层阶级的鄙视和恐惧,而经历诸事坎坷的梅,时常感到的是一个分裂的主体与自我的匮乏。她对于父权的信仰和依赖并没有为她带来任何的幸福与安慰,而是自始至终的孤独感。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压力扭曲了梅的心理,剥夺了梅的精神自由。而在梅因此变得多疑焦虑精神失常时,她的女儿克里斯廷和公公科西才理解她的辛劳和苦衷,这是一种多么悲惨的命运啊!
三、L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女性人物是柯西家的厨师L,一个将整部小说从头到尾统一起来,使过去和现在变得更加清晰,也使小说各个人物关系变得更加明了的关键人物。在《爱》小说中充斥着各个女性人物的矛盾与争斗,而L充当的是整个柯西家族的调停人,是化解各人物之间矛盾分歧的关键人物。L被作者刻画成了一个圣人的角色,她用尽浑身解数地维护科西家族里女性的权益,为她们争取最基本的尊严和利益。柯西当众羞辱希德,她便要求科西尊重希德;柯西无视不屑克里斯廷,她便指出他对克里斯廷的不公。L 以局外人的姿态观望着柯西家女人们的明争暗斗,却也适时斡旋其中调节关系。当无意中得知柯西把财产都留给自己交好多年的妓女时,L为了保障柯西家女人们的生活,冒险伪造了一份模棱两可但可以保障她们后半生日子的遗嘱。她是少数赢得科西敬重的人之一,而对于她,人们却记不清楚她的原名。直到小说接近尾声,她才透露她的全名:Love。
L自1923年起直到1971年,几十年的时间里她担任柯西家的厨娘,充当着《爱》这部小说的叙说者,作为整部小说的叙述者, L对柯西家族的秘密了如指掌,因此她的叙述也具备了权威性,补充纠正着小说中其他人的叙述。服务于柯西家族的数十年时间里,L见证着这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化解着柯西家族中各个女性之间的争斗冲突,不断地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维系着柯西家族日渐萧条的生意,这一切使L成了爱的守护者,也呼应了小说的主题。
L时而化作勇敢的天使,时而果敢坚毅残忍。在其中的一次内部冲突中,她充当了爱的使者。希德被柯西当众羞辱之后有怨气,因克里斯廷而起,于是她决定烧了克里斯廷的床,以发泄情绪。不过幸亏L的及时赶到,及时地扑灭了火灾,避免了大祸。正如《爱》中所描绘的:“当克里斯廷和梅刚刚回到家中的时候滚滚的浓烟就从克里斯廷的卧室窗户喷涌而出,克里斯廷非常疯狂地尖叫起来,在这个时候,看到L正在用一包而是磅的糖覆盖在焦黑的床铺上。”L用正义和爱心扑灭了希德的邪恶之火。之所以说L在柯西家族充当着爱心使者的角色,是因为她对几乎所有人都有帮助:对于留心而言,倘若没有L这股暗流,她永远没法在那片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维持生存;对于克里斯廷,L给她提供了永远无法忘记的避难所,因为就在她快被赶走的时候,她就躺在L的床下,而L的床下成为了克里斯廷远离恐惧和悲伤的温暖的庇护之所,她永远不会忘记;对于柯西的儿媳梅而言,是L在梅的丈夫早逝之后,协助梅料理酒店和家庭的事务,L甚至还保护梅,避免留心把梅送进疯人院。
之所以说L勇敢且残忍,是因为柯西在临死之前留下遗嘱,决定把74年积累的财富都留给她心爱的情人妓女凌霄。而当L无意间看到这份遗嘱的时候,她很清楚那样的结局就是柯西家所有的女人都将流落街头无家可依。他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柯西把家人扔到大街上,所以她果敢机智地决定修改柯西的遗嘱。所以L把真正的遗嘱藏了起来,用一份菜单伪造了遗嘱,内容是:“将我的全部财产留给我柯西家可爱的孩子们”,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彼此有隔阂的科西家的女人们不得已还要继续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享用柯西留下的遗产。然而L担心这样简单的处理会最终被发现,于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她给柯西服用了毛地黄致其慢性死亡,而没等殡仪馆的人上门处理柯西尸体,她就把那份柯西亲自写得没良心的遗嘱撕毁了,足见L既智慧又残忍。
从某种意义上说,L谋杀柯西,篡改遗嘱,也是出于对留心和克里斯廷的爱护与保护。因此,L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为柯西家族的人们带去爱和保护,竭尽全力帮助她们抚平过去的创伤和现在的痛苦,躲避将来可能发生的悲惨。是L在柯西要在遗嘱中把财产留给妓女情人时,果断将遗嘱撕毁,并不露痕迹地用毛地黄毒死了柯西,她用自己勇敢果断坚毅的举动保全了柯西名声的同时,也保护了柯西家的女人们,使她们免于流浪街头。在柯西去世之后,L毫无怨言地帮着料理完丧事,无所求地离开了她效力大半辈子的柯西家。如果没有你L,希德和克里斯廷也不会冰释前嫌,重拾姐妹情谊。莫里森透过L告诉黑人族群,只有爱才能承载过去,引领黑人民族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总之,《爱》中的女性形象淋漓地展现了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以及她们为生存而产生并努力克服的焦虑恐惧心理。托尼·莫里森正是通过塑造如此的形象来述说自己的心声。
参考文献:
[1]托尼·莫里森.《爱》〔M〕.顾悦,译.南海出版公司,2013,1.
[2]李秀清.女性主体的沦丧与回归—评莫里森的小说《爱》[J].山东外语教学,2010(03).
[3]李东风.托尼·莫里森《爱》中黑人女性形象分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7).
[4]徐颖.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替罪羊”原型研究.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
[5]王德易. 解读莫里森《爱》中的女性形象[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