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管见
2016-04-19杜巧玲钱志蛟
杜巧玲 钱志蛟
【摘要】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教师、学生和教学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36-0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哪些呢?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细致钻研教材、认真备教学生
(1)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文化素养,以适应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需要。
(2)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挖掘和拓展,指引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捕捉身边有用的信息,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客观分析班上学生的学情,根据不用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选好导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教学中都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能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授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用之前所学制作的普通作品和依据本节内容所制作出来的作品进行的一个效果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应用之后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其目的是为了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同时也揭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生活实例,将其设计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以学生熟悉的电脑游戏,小故事,视觉对比等方式呈现出来,与学生的思维认识发生碰撞,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为求知识而主动向教师请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教师将本节重点内容以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实现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的教学目的。当然教无定法,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课堂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
4.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
分组协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异质和自由分组,使各组处于大致均衡的水平。这样,组内成员既能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又能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5.实施项目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为根本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会并掌握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在一种轻松而又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这样不仅具有实际意义,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也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6.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动脑、联想和发挥,使学习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课的特有课程——上机课,它的安排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学习时间和资源,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放任,浪费光阴。其次,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直白有效地论证学生的设想和创造,便于及时更正和应用,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衔接,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
7.善于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全面分析,找到优点与不足,以便我们日后进行改进和提升。
8.注重运用积极的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这样不但能调节、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其他方面有个清晰的认识,并做出及时的学习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只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才能实现专业化发展,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和高效的。
参考文献:
[1]201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百度文库
[2]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