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借用社会新闻的得与失

2016-04-19郝瑞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平面化文学性余华

摘 要:社会新闻用于小说时,关键要处理好新闻的客观真实性与文学的艺术真实性的关系。余华以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手段将新闻进行了重组,使符号化的新闻有了生命,并揭示出新闻背后隐藏的现实的荒诞和人性的复杂。但新闻语言的大量借用与一些素材处理的平面化也削弱了小说的文学性。

关键词:《第七天》;新闻;文学性;得失;重申

作者简介:郝瑞琳(1990-),女,山西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1、社会新闻与文学的简单界定

社会新闻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新闻记者对事情采取零度介入的态度,将事物的客观真相如实呈现。新闻指涉的是事件的“客观真实”。文学则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文学讲求的是“艺术真实”。在将社会新闻引入小说时要处理好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2、《第七天》对社会新闻的超越

2.1《第七天》将新闻故事情节化

新闻给人以客观非虚构的真实,但新闻是平面化的,余华巧妙地将新闻具体化,情节化,使得新闻具有可读性,增强了文学性。鼠妹和伍超的故事,新闻原型中只简单交代了一女子因男友送假 iphone 要跳楼这一事件,主人公仅用一年轻女子和一男子一笔带过,这种处理无疑是平面化符号化的。而在《第七天》中,作者不仅通过主人公杨飞,以第三者邻居的视角去叙述发生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还通过伍超的好友肖庆讲述伍超在得知鼠妹死亡消息时的真切反应以及他为鼠妹卖肾买墓地的后续故事,最后又分别让鼠妹和伍超各自讲述她们之间的爱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心酸往事。多角度侧面交叉叙述,两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2.2《第七天》呈现出新闻背后的荒谬与温情

在小说中介入社会新闻,的确,很容易让读者产生“网已有之”的误解,作家也很容易做出就事论事的平面判断。但是,如果文学能在新闻事件背后创造出完整而富于生气的“第二现实”,那就非同一般了。余华没有停留在对社会新闻的简单描摹上,而是以独特的视角透视出荒诞新闻背后的真实,以及荒诞背后作家对于人性美的呼唤。《第七天》作者“以死写生——从死者世界反观现实世界是第一重荒诞;以荒诞形式表现的荒诞现实是第二重荒诞。”在这个荒诞已经司空见惯的时代,人们也许变的冷酷麻木,但当作家将各种现实的荒诞聚焦在一起时,仍给我们以心灵的刺痛。但余华在叙述冷漠时并不是对冷漠的留恋,而是给予讽刺和抗拒的,以此来表现对现实美好人性的呼唤。在《第七天》中,有着对现实的荒谬的揭露,也有着荒谬的背后呈现的人间温暖的爱情与亲情。

3、《第七天》借用社会新闻的缺憾

3.1新闻语言的过度运用

新闻语言强调客观准确。而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它要求叙述语言要有一种内指性,指向人物内心,将人物内心的潜意识以一种合乎情感的语言呈现出来。《第七天》在情节的叙述中,将新闻语言穿插其中,这就丰富了文学语言的表达,但是这种写作技巧虽能产生真实的艺术效果,却弱化了小说自身的文体性。直接转述新闻报道,如小说中的火灾事件,就是对新闻报道的直接转述,削弱了小说的文学性。

3.2素材处理的平面化

素材的处理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环节,在创作构思过程中,创作主体要对素材进行必要的选择、改造、变形处理和重新排列组合,坚持文学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原则,以自己的独特感受、意志、情感、倾注到小说中,使艺术作品成为“人的对象化”的产物。《第七天》试图将现实与虚幻,荒诞与真实全部纳入其中,但较短篇幅的小说不能将其全部容纳,这就造成小说素材处理平面化。于是,《第七天》的叙述呈现片段性,一件事没有叙述完,没有深刻挖掘,另一件事的叙述就又出现,不断打破前面的叙述,使文章看起来像一系列事件的拼贴展览,让一些原本很好的素材被处理成平面化。

4、小说借用社会新闻的重审视

小说借用社会新闻的价值。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使命就是要见证和记录生活和现实存在,小说的存在理由是要永恒的照亮生活世界,保护我们不至于坠入对存在的遗忘。”将社会新闻介入小说,使小说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见证者、记录者。这将给后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可靠的素材。

小说借用社会新闻的策略新闻写入小说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作家要处理好新闻素材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文学与新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文学性,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定会在不同侧面折射出小说本身所应该具有的文学性,同时文学的真实不是新闻的真实,而是本质的真实,情理的真实。”在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作品的创作素材都源于新闻事件,如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王安忆《长恨歌》等。作为优秀的小说家,在将新闻写入小说时,要注重事件的细节描写,通过合理的想象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并揭示出新闻背后的真相,透视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可阐释性。

读者理性看待小说对社会新闻的借用。读者常常会拿经典作为衡量文学的标尺,这就使的一个作家的创作必须沿着传统的轨道,否则就会被质疑,冒犯文学的纯正。作为衡量文学的标尺,就像法国评论家蒂博代谈到的趣味,趣味本身不能创造任何东西,它只作用于业已存在的东西,即已经完成的作品,标尺也一样,它只是作为对已存在的界定。作为读者,我们应拓宽接受视野,对作家的创作给以客观冷静的评价。

参考文献:

[1]余华:《第七天》,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

[2]张清华、张新颖:《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当代作家评论》2013.6.

猜你喜欢

平面化文学性余华
从立体到平面,化复杂为简单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中国当代油画平面化表现形式的美学思想及意义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当代油画创作平面化追求探析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