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学于动,活启于导

2016-04-19黄欣华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立足语文学科,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构建学科间融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整合的语文环境,它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本文以“玩动”为策略,从学生生活实践、学科整合、地方文化等方面来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玩动”主题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开发教师领导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ZJK065)课题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38-02

一、合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玩动”

2001年7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并将其置于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之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新亮点。在2011版的《语文新版课程标准与教学指导》中更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课程。从潜在课程上看,它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出发点,强调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玩动”的教学理念更适合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二、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玩动”主题选定策略

主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活动的内容就会零散,缺乏内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能力、情感结构的形成。在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中,教师不能硬性地规定主题,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广泛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诱导启发,把这些兴趣和问题提升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一般来说,在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主题的同时,可采用以下策略开发:

(一)从课堂延伸中生成“玩动”主题

语文课堂是实施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抓住机会从语文课堂延伸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案例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学习后,学生对秋天多彩的叶子很感兴趣,纷纷表示想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叶子的变化,接触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秋天。抓住这一契机,教师顺势布置了利用双休日去感受秋天的气息,开展主题为“叶趣”的语文综合性活动。在“叶子家庭乐”展示交流会上,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寻找到的秋天。有的同学朗诵秋天的童谣,欣赏秋天的旋律,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外准备的图画和照片,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找到的秋天。当孩子们展示完后,老师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贴成美丽的“秋天的叶趣图”。最后再请小组代表介绍贴图的内容,师生互动点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延伸,围绕“叶趣”的主题,把学生从由教材世界引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在观察、画画、拍照、讨论协商、展示介绍等活动中,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了本组课内所学的关于秋天的词汇和语句,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从二度开发教材中生成“玩动”主题

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但是,教材只是教材,教材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也不能自动地转化成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对教材加工处理,进行二度开发,使之适合教学的需要。语文教材的二度开发给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案例2]《观察中的发现》是以介绍自己观察到身边的现象和事物为内容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园地四口语交际课。如果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漫无目的地去观察,估计很多学生会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或不懂得抓住顺序进行观察。如何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来观察,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交际呢?经过研讨,我们将口语交际课设计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从活动中落实口语交际及写作的训练:

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和家长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课上,老师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火山爆发的视频,从视频引出一个名为“神奇的熔岩灯”的小实验。同学们对实验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像熔岩的灯到底会是怎么样的。虽然学生跃跃欲试,但老师并不急于放手让学生们马上实验,而是由老师先做小实验的前两个步骤,引导学生边做边观察,填写观察报告表。后面的步骤才放手由学生分小组完成。因为有了老师前两个实验步骤的指导,学生们在自由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他们懂得如何观察、互相探讨。做完试验后,老师请小组内的代表汇报实验的过程和观察所得。与科学课不同的是,做实验只是个激发学生观察的引子,重点在于用文字来汇报。老师在课上特意引导同学们要把观察报告表格中的内容转换成一段文字,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在评价的时候,老师还侧重引导孩子们运用之前学过的好词好句以及观察顺序来把观察到的现象说得有条理和具体生动。

随后,老师让同学们迁移学法,像刚才交流实验一样分小组把课外自己做的一个小实验介绍给组内的同学们。要求介绍的步骤清晰,让别人能听明白。最后,让学生把介绍稿写下来。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束缚,而是抓住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将学生带到了大自然的现象中,让学生去动手、去观察。课的设计超越了口语交际的单一教学目标,不留痕迹地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寻找身边有趣的小实验”的综合性学习,把观察和表达结合了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既达到了教材预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取“玩动”主题

由于儿童生活阅历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容易停留于事物或现象的表面,难以看清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价值。

[案例3]双休日是每个孩子每个星期都遇到的,但双休日孩子们应该如何过才过得开心和有意义呢?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孩子们进行讨论,于是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双休”我做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先调查同学们的双休日都做些什么,再一起分析大家做的事情,哪些是值得提倡的,哪些是需要改变的。最后,同学们把总结出来的好建议写成倡议书,让同学们都能过出属于自己精彩的双休日。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发挥出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专业引领功能,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形成。让学生自己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学生真正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四)从学科整合中提炼“玩动”主题

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活动中,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案例4]我们学校三年级的老师结合上册语文课本的第五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文,设计了主题为“童”邮同乐——畅“邮”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众所周知,从邮票中能够了解万千世界。有的邮票,讲述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有的邮票,展示的是一幅幅艺术作品。老师们善于抓住邮票的这一特点,以此为活动的切入口,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整个活动的流程大致如下:

①激趣谈话导入。

②“欣赏美的小眼睛”:整合美术学科,对邮票的欣赏,了解邮票中的美学。

③“动脑动手小制作”:用一张长方形纸片,利用数学学科轴对称知识,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④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了解有区域特色传统文化。结合我们的地域岭南的传统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收集了粤剧、舞狮等资料。不但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对我们所在的地方的传统文化加深了了解。

⑤综合语文和美术学科,分组进行题为剪贴报制作。孩子们能根据一个主题,分好组别,在合作协助下制作剪贴报。要求主题鲜明,图文并茂。

案例中教师敏锐地抓住邮票这个被誉为“微型百科全书”的特点,把各学科的整合点连结起来,充分利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与邮票相关的内容,协同社会、数学、美术这几门学科确定了畅“邮”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

(五)从地方文化活动中发掘“玩动”主题

地方文化包含了地方的节日庆典、文艺活动、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文化生活。例如我校的社区内有马家祠和蔡家祠,我们的老师结合这个地域的文化,开展主题为“探寻身边的宗祠文化”,组织同学们了解宗祠文化和宗祠的建筑特色等综合性语文活动,使儿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环境有更深的理解。在了解和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全面的语文素养。

以上所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策略并不是孤立的,每种策略会有交集的地方。在日常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让学生在玩中乐,在动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做教育的有心人,一定能引导学生发掘出更多精彩的“玩动”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语文实验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黄欣华(1978-),女,汉族,广东省阳山市人,本科,小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